老师课程培训心得体会:把握节奏,唱响华章
老师课程培训心得体会:把握节奏,唱响华章
下午五点,我们一行66人的培训队伍踏上了归途。眼前,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心中,如这金灿灿的夕阳一样,豁然明亮。青岛市浮山路小学方露校长在谈学校管理时的一个词语一直在脑际萦绕:有节奏。一首乐曲,要有一个有张有弛、快慢相间的节奏,才能美妙动人,一个学校,要有一个疏密合适的管理计划。乐曲、管理如此,工作、课程亦然。
一、静与动。让我想起这组词语的是浮山路小学的读书节。在他们的读书节上,既有激情迸射的诗词朗诵、活泼生动的课本剧表演,也有沉下心来的“静读日”。浮山路小学的领导们深谙一动一静对于读书的辩证作用。动的表达一定要有静的积累做铺垫,静的积累也要动的表达去表达促进。以此来关照我们的日常工作,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学校要想干出一些事情,一定要首先沉下心来,认真研究教育的规律,研究孩子的特点,研究教师的心理,研究学校的特色。当把所有的这些和本校教育有关的事情研究清了之后,再去搞本校的特色建设也好,课程建设也好,文化建设也好,便不会出现如孙宽宁教授所言的“盲目追求学校课程的外铄特色、过分形塑学校课程的完美体系、悄然抹杀学校教育的独特价值、他山之石的过度攫取、本土理论的范式缺失、实践理性的妄自尊大”等等一系列问题。学校管理如此,我们做研究工作也是这样。要想把自己本学科的活动在一定区域内搞得风生水起,就必须经历静下心来的调查研究甚至相关书籍的阅读积累!
二、一与多。以前到一个学校的时候,常常会看到学校设立了很多的校本课程,用“丰富多彩”、“五彩纷呈”来形容绝不为过!仿佛课程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但山师大的专家们告诉我们,课程建设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杂越好。我们在建设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首先我们在课程建设时不要贪多,什么都想弄必然会导致什么都弄不好!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建设时一定要有整合意识。课程整合是指将两种、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到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课程整合的形式有多科整合、科际整合、课题整合、专题整合、模块整合等多种形式。其次,我们要在一中求多。做好课程、做精课程。把一个课程做到内涵丰富,达到以一生多的目的。比如浮山路小学的月的课程,没有像大多数学校一样仅仅做一做“经典诵读”或者开发出所谓的小本阅读读本。他们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课程的丰富与深化。形成了独特的“一节一诵一廊一会”的读书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小的课程体系。如读书节前后要历时一个多月,有近20项与读书有关的活动。由此我又想到了我们的工作,要想很好地引领学科教学,恐怕我们也要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既要广泛涉猎,成为一个“杂”家,又要专门钻研,成为一个“专”家!
另外,在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绝对不是割裂的,它应该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割裂这三者不仅会给老师带来额外的工作,给学生带来更重的课业负担,还违背了国家对于三级课程设置的初衷!山师大徐教授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课程建设不是老师的一个额外工作。除了上述含义之外,还有一层意思是课程建设应该是教师改进教学的必要手段和必经之路!因此,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对于三级课程的重新整合,化多为一,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把“多”整合成为“一”,在“一”中做“多”,恐怕是我们需要做好的工作哲学。
三、高与低。课程建设既需要需要顶层设计,又要抓好落地实施。顶层设计将是学校课程建设的突破口,因为有了顶层设计,学校课程建设就如同有了导航仪,学校课程建设才会有高度、广度和深度。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首先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顶层设计,就是系统规划,而系统性思维讲究严密的逻辑性。其次,课程体系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顶层设计必须从实际出发,再回到实际中来。课程建设在课程开发策略、课程实施制度等方面要进行系统化思考、科学化分解和精细化管理,对学校硬件建设、课程管理、教师研训、品牌发展建设等方面都要有全面的考量和周密的安排,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管理到位、制度建设到位、实施评价到位。这样,学校课程建设就有了实实在在的“着力点”,保障了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在有了顶层设计这个高度以后,接下来就要落地实施了。课程建设的最核心地带在课堂。课堂不变,再好的顶层设计也落不了地,再好的课程也不能有效地转化成学生的素养。学校课程建设要实现新的突破,就必须实现课堂突围:使“知识为本”变为“成长为本”,“师为本”变为“生为本”,“教为本”变为“学为本”,真正把课堂由知识学习的课堂转变成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
高与低的结合,还表现在课程设计上首先要有专家引领,还要有学校教师脚踏实地的研究。专家的引领更多地表现在理论的引导上,学校的课程建设如果缺少了专家的指导,就缺少了应有的高度。但如果仅仅有专家的引领,没有学校的、教师的主动研究,课程建设还是难以很好地进行。只有专家的高度和学校教师行动的结合,我们的课程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音乐的节奏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同样会让人在忙碌之余体味到工作带给我们成功的愉悦!
【本文作者: 教研室 祁崇长】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