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家长的教育心得感悟:“有条件”和“无条件”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前几天,一个妈妈跟我说,跟孩子谈心时,孩子说出心里话:感觉妈妈跟王老师聊过天后,变得严格了,实现什么愿望都要条件,要读书,要写字……才能满足愿望。话语间,透露着对王老师的不满,和对以前生活状态的怀念。

  我听后,既觉得好玩,又觉得值得思考。

  现在孩子生活条件普遍向好,想买玩具零食,或想去哪玩,都能轻易实现。

  按理说,这种易如反掌就能得到的快乐,应该让他们更幸福才对。

  但事实正好相反。现在孩子大部分都不快乐,不幸福。或者说让他们的快乐幸福阈值越来越高了。物质方面无条件的满足,反而让他们精神空虚。

  记得曾经有个妈妈跟我沟通说:比起咱们小时候,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啊!想要什么有什么。可是他为什么还总是快乐不起来呢?天天噘着嘴,好像我们都欠他债似的。有时候我都不敢批评他,怕他更不高兴。什么事儿都只敢谈心,哪怕错误再大也不敢太过于严厉。咱们小时候多好,一小块棉花糖都会让人兴奋一天,天天无忧无虑的傻乐呵……哎,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给他确立小目标后买玩具之类的,可惜人家都不稀罕。家里什么玩具都不缺,什么零食都不少,孩子没有丝毫动力。怎么办呢?

  确实如此,现在孩子们的父辈多数是70后80后们,他们的童年物质相对匮乏,“想要什么有什么”那是做梦。但这并没有降低童年的快乐分值。去河边抓个蝴蝶,去野地烤个红薯,去桃园偷个桃……每天在同学家做作业,做完作业后一起玩。他们没有那么多课外班,也一样有人品学兼优,也一样可以慢慢朝着学霸方向走;在父辈们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下,心灵也受过伤害,但是心理承受力逐步增强。皮糙肉厚地野蛮生长,至今仍能轻易满足于简单的小确幸。

  现在孩子的幸福感到底为什么那么不容易被满足?

  我觉得是现在孩子们负担更重了,而且无条件和有条件弄混了。

  首先负担更重了。相比父辈们当年只要写好学校作业就ok的被期望值,现在的孩子们正在负重前行。

  我所知道的孩子们,有的是每个周末都被课外班占满,有的则是每天放学后都有课,有的是N个奥数课,有的则是N个英语班,上完课后还要做课上老师留的作业,背单词、刷题、练乐器……更可怕的是不是所有的课都是孩子心甘情愿去上的,被逼无奈的学习能收到多少良好效果呢?

  如此忙乱而纷繁的学习生活,哪里有时间留给孩子玩耍,哪有时间让孩子学会和自己内心对话?所以我一再给孩子精简课外班,能不上就不上,能在家自学就在家自学。相比于有一些精力确实旺盛,求知欲的确强烈的孩子,疲于奔命可能给大多数普通孩子带来的并非真正的幸福。

  其次,有条件和无条件。

  孩子无条件应该得到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特意考了小九。他说,书。我说还有吗?他想了想,答不出来。我说比如爸爸妈妈的爱。他着急地说,对对对我正要说这个呢。

  是的。孩子最应该无条件得到的是父母不计回报,不分优秀平庸,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纯纯的傻傻的父爱母爱。不管孩子在同龄人中是遥遥领先,还是普普通通亦或是稍有落后,父母都应该让孩子知道:无论我表现如何,我的爸爸妈妈永远爱我包容我接纳我。这是一个孩子建立自我安全感的重要部分。

  如果一个孩子感觉到,如果这次考不好妈妈就不爱我了,如果不听话爸爸就不喜欢我了……这样的体验会让孩子拼命想要讨好父母,努力想要换回“爱”。他可能在未来的人生都会为了讨好而努力,最终活得失去了自己。

  父母的爱不应该是换回来的,争取来的,讨好来的,而应该是孩子无条件就能享受的,天然就能获得的,不需要任何努力,他们就应该在内心笃定地认为,爸爸妈妈永远都深切地爱着自己。

  写到这里想到一个让人含泪的笑话,要生二胎的家庭,老大断然不肯,问原因,孩子说我怕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就不喜欢我了,我要是得绝症,他们不会花钱给我治病了。

  这是一个典型没有建立起安全感的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他的表现再正常不过。父母没有表现出对他无条件的爱,他凭什么相信,有了弟弟妹妹不会给他带来生存压力和残酷的竞争呢?本来就贫瘠的爱,又有新人来抢夺,孩子当然要保护自己那一点残存的获得爱的权利。

  怎么才能让孩子体会到“无条件的爱”呢?

  陪伴——再忙也要陪陪孩子。

  谈心——经常和孩子聊一聊近况,帮他梳理心结。

  记得曾经有个同学,她各方面自然条件很一般,但是非常自信而且活泼可爱。我对她的成长过程很好奇,后来聊得多了才知道她有一个极好的父亲。她说,父亲总喜欢晚上坐在她的书桌前,给她写一些留言。当早上起床,看到爸爸暖心的祝福和叮嘱,期待和鼓励,内心都忍不住暖暖的,满满的。这就是无条件的爱,默默的爱,却是最能滋润孩子心灵的养分。

  宽容——不要总盯着孩子的缺点,多看优点,多鼓励,多赞美。完美主义的妈妈必须要纠正自己的完美倾向。

  耐心——尤其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耐心耐心再耐心。在二宝不到一岁时,爸爸照顾她多一些。他对女儿的耐心简直无敌。二宝对灯的开关感兴趣。他就那么举着她到处找开关,开开关上……二宝摸不着门道,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开关有反应,他腾出一只手按着二宝的小手帮她实现。看着他的举动,我自愧不如。想想如果换做是我,可能早就厌烦,带二宝去做别的了。

  还有另一个朋友,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的育儿之道。她曾经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劝孩子吃药。注意是劝,而不是一般成人孩子稍有反抗就失去耐心开始捏着鼻子灌药。

  懂得成长规律——这就要求父母抽空多读书,学习孩子成长的规律,明白对于孩子未来成长,目前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在学习上心灵成长上帮扶孩子,而不是把孩子推给学校推给辅导班万事大吉。

  “无条件的爱”不是宠爱到溺爱,不是任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孩子喜欢什么就必须让他马上得到什么。那种无条件及时满足孩子一切愿望的举动其实是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成长动力。

  除了这些无条件的爱,其他的玩具、零食、愿望……都应该是有条件的,让孩子经过自己努力才能得到的。但这个努力不要抽象化,而应该具体化。

  比如,不要说期末考100分帮你实现一个愿望。而应该说,你能坚持多久课前预习,作业及时改错,坚持读书多少天,读几本书……就能帮你实现愿望。

  因为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确定考到100分,即使再努力也不一定能必然考100分。但是具体化的努力,确实看得见摸得着的。

  明白“有条件”和“无条件”,做到“无条件”必须无条件地给予孩子,“有条件”必须丝毫不能让步,让孩子通过努力得到。孩子就不会再出现不稀罕给的奖励,不想要订一个目标,不愿意努力去实现愿望了。

  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你get了吗?


  【本文作者:依然】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7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