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得体会:不要让分数杀死孩子的天赋
小学教育心得体会:不要让分数杀死孩子的天赋
这个题目,可能会让人觉得驴唇不对马嘴。但耐心读下去,相信您也会被于老师的智慧震撼。
惊闻小语界泰斗于永正老师逝世的消息,不禁怆然。影响颇为深远的于老师就这么离开。虽然没有接触过他本人,但是无数次在电脑前欣赏、学习他的课,受益良多。
于老师讲了一辈子的课,大多都是精彩的经典的,真正的语文课。但是在他退休之后的反思中却说: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生下来就千差万别,正因为千差万别,才有灿烂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不能单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文化成绩不是一个人的全部。可惜,我认识得晚了。
如果我再从事小学教育,我会经常把十个手指头伸出来告诫自己:这就是你的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有了这样的学生观,我会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知其长短,让每个学生扬长避短,甚至让一些人变短为长。
我会让每个学生喜欢我,爱上学,爱读书,爱思考。人人尽力了,学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
东方不亮西方亮,分数实在没有多大意义。
如果让我再教一届学生,我希望成为学生的导师,而不是教师!
退休了,还不断吃润喉片,慢性咽炎要伴我终生了。不能怨天尤人,只怪自己四十年来讲话太多。
课改以前,讲课文里的字词的意思,讲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课改以来,讲课文的人文性,深挖文字背后的蕴含。难怪慢性咽炎久治不愈。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学习兴趣不是讲出来的,情感态度更不是讲出来的。讲,真的作用有限。
现在看来,过去犯傻了。如果我再教小学语文,我会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不但多读,还得多背——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多背点经典、诗文。因为我明白了,学语文靠的是“童子功”——12岁以前,是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期。这期间,人的记忆力最好而理解力弱,一定多背。幼学如漆,小时候背熟的东西一般不会忘记。
我会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养成读书读报和动笔写作的习惯。因为我明白了,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的习惯,学语文是个慢功,是一辈子的事情。人一生以读、写为伴,才会有成就。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清颜元语)“导而弗牵”是教学的真谛。教师时代应该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导师时代。
人生是花,语文是根。在我的引导下,每个学生的“根”会长得粗壮、有力。
做导师而不做教师,我恐怕也就不会患慢性咽炎了。
说得多么恳切,多么一语中的!
可惜有多少老师和家长认真品味这位教了一辈子语文的老者的肺腑之言呢?有多少老师和家长能真正放下自己的执念,回归到教育的本源呢?
下课时,一个孩子问我:“老师我可以用这个题目来带大家做精彩两分钟吗?”
我一看他给的题目是关于挪动火柴棒的问题,如何只挪动一个使图案变形。
我想了一下,觉得还是应该引导他做关于语文方面的内容,就说:“这不是数学题吗?你为什么不给大家讲个故事或者介绍一本书呢?”
他笑着说:“哎,没办法,我太喜欢数学了,因为我数学特别好。”
我说:“那语文呢?”
“我不喜欢语文。因为我语文很烂。”
我听了很吃惊。真的很吃惊。
这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每次读书他都字正腔圆,识字量不必说,单是面对初次见面的文章能非常熟练把字连成文,流畅读下来,已经非常了不起。怎么会说语文很烂,对语文如此不自信呢?
他说:“我这次语文又考砸了,94分。”
小数学家此时眼中已经有泪光。一向乐观开朗的他竟然如此轻易被分数打击到。我的心好沉。
旁边一个男孩也过来说:“我也考得不好。我也挨打了,他也挨打了。”
小数学家立即跟我解释说:“我爸爸说了,考99、98不打,少于98分,差几分到100就打几下。”
听着他们俩你一言我一语争着跟我讲,家长如何因为分数惩罚他们的事情,我顿觉世界苍凉。
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孩子学习的规律呢?孩子已经很努力,为什么不看过程只看结果?为什么不能科学地看待学习问题,如此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呢?
小学的分数具有的欺骗性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今天,一个朋友给我发信息说,通过一本书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有多大成就有时候可能是命运决定的,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但人的生命质量——幸福还是痛苦,智慧还是愚昧——由教育来决定。
虽然不完全同意第一点,但是对第二点一定要举双手赞成。
确实如此。
分数高并不一定生命质量就高,高分畸形的学霸批量出现足以让每个人警醒;分数低并不一定生命质量就低,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这个年龄是培养以阅读习惯为基础的学习能力的关键期。
作为孩子最亲密的朋友,最贴心的人,家长们必须把目光放在读书上,而不是分数上。
分数不好可以打可以骂,但是打的是什么骂的是什么?难道是孩子考了低分让家长丢了面子?
不。打的应该是平时读书不努力,骂的是日常读书不够勤奋。而且要让孩子明确,父母是为这个着急。
分数,尤其是语文分数,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提升的。尤其是当你以学习能力、阅读能力为重点抓手时,孩子的分数并不能马上见分晓。但是这个积累的过程绝对不能少,为了孩子厚积而薄发,为了未来孩子有更大的潜力与后劲。
我在想,少年天才孙天昌,如果跟正常孩子一样,每天去浑浑噩噩上学,每天回家写大量作业,每月考一次奇怪的考试……不读经典,不大量阅读,或许他的天才也早已泯灭,或许长到18岁他也不可能有如此精彩的表现。
正如酿酒时不应该一再掀开来看,酿好了没有,酿到了哪个阶段;给蚕喂桑叶,不应该每周都逼着它吐点儿丝出来看看……喂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帮助孩子提升智慧,也同样不应该频繁考试,验证。数学方面可以考试,语文英语则不行。
有的家长说,那为什么别人家孩子就能考100分,我家孩子难道比别人差?
首先,考不了100分并不意味着差。
其次,您只看到了别人表面的100分,却没有看到别人背后付出了什么。
最后,您没有看到个体之间暂时的差异。
有的家长每天在家带孩子大量刷练习题,其实这种行为比孩子考不了高分更加可怕。在孩子阅读能力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期,白天在学校不读书,晚上回家仍然不读书,到了初中自然会看到恶果,到时悔之晚矣。
有的孩子有天然优势,比如我之前在文章中提到的那两个双胞胎,同样的生长环境,却一个擅长奥数,一个擅长英文,这难道不是天赋在起决定性作用吗?
以前,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小学阶段女孩子很吃香,成绩好,纪律好,最受老师喜爱;但是到初中纷纷下马,不管怎么努力成绩都不理想,男孩子却开始表现出强大后劲。这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不再细致说,大致就是女孩大脑天生比男孩大脑要擅长细致工作,比男孩懂事早,更愿意服从老师指令。所以在考试中往往能够胜出。但是初中高中需要真正学习能力大显身手时,很多女孩因为被小学成绩好的假象欺骗,并没有注重阅读习惯和阅读积累,所以到了初高中面对众多科目,慢慢落后也是自然。
只要认识到生命规律如此,学习规律如此,就应该充分尊重规律行事,而不是时时处处跟别人比较。
于永正老先生走了,但他的生命会在他的书和他的文章中延续。想要从他的宝贵生命中获得更多价值,让更多孩子收益,家长和老师就应该认真读一读,好好想一想。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
【本文作者:依然】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