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塑身自我 导航主题
塑身自我 导航主题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作为一名特殊性职业的教师,更要求我们应该是一名读书人,只有教师会读书,长期坚持读书,通过深层次阅读,才能倡导学生会读书,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学校以《潍坊市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为依托确立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养成乐于读书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各学科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判断、思辨、质疑和批判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4.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建立学校阅读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和指导小组
为加强对阅读工程的指导和管理,保障阅读资源配置,形成学校整体推进的阅读工程实施工作机制,根据文件要求,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相关中层、教研组长、级部主任为成员的阅读工程领导小组,并以级部为单位组建阅读工程指导小组。
三、具体做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活水源头来
(一)建立语文学科教室。
1.各种教学设备配套齐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补充,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学生可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自学。
2.设置阅读平台。在教室设置书架,放置一些中外名著或与课文有关的书籍以及一些课外书籍,供学生随时阅读。
3.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展示自己的语文才华。使语文学科教室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氛。
(二)多种举措,保证学生阅读时间。
1.学校设置每班每周各一节“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和大语文阅读课。
2.学校以“主题阅读”为依托,在书海中扩大学生的知识源,开展了初中语文六级阅读体系,一级:班级图书角;二级:学生阅览室;三级:家校共读一本书;四级:晨颂“国学经典”“主题丛书”;五级:午写“阅读心得”;六级:晚交流(微信群交流互动平台)。这一体系的实施不但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还有效地把阅读、积累和感思结合起来,让学生时时处处徜徉在书海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三)丰富图书储备,拓展阅读资源。
学校充分征求各学科教师意见,科学配置图书。配齐足够数量的、满足学生阅读需要的“推荐书目”中的图书。
学校建立了有效的图书借阅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图书借阅、阅览等活动,为全校师生办理了学校图书馆借阅证,并规定每周一、周二初一级部学生还书借书,周三、周四初二级部学生还书借书,周五初三级部学生还书借书。借阅书刊可以在学生手中保留一周,若到规定还书时间未阅读完,可以再续借。学校有效保障学生每学期在校借阅书籍30本以上。
立足实际拓展阅读资源,学校采用家长会、开设阅读讲座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认识到阅读对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定期给家长推荐优秀书目,让家长为孩子积极购买书籍,督促孩子读书。
巧借东风好扬帆
(一)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口语交流。
(1)利用每节语文课开始,让一位学生进行三分钟交流,或背诵优美语段、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谈点见闻,互通信息,阐述见解;
(2)两周举行一次“你评我说话名著—读书交流会”,交流会上轮流让学生朗读文章、讲故事、交流课外阅读所得;
(3)开学初或学期结束,利用班级活动交流“读了什么书”、“读书的感受或经验”等。
2.开设专栏。
利用“图书角”交流阅读书目。利用读书报告会交流阅读体会。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介绍名作家、名作品、文学知识、读书方法或心得体会。
3.成立学生演讲、诵读、表演社团,教师、学生阅读俱乐部,组织开展各种评比活动。
(1)定期展示阅读成果。学校每年举办一次读书节,每学期评选一次“书香班级”“书香年级”,组织评选“读书之星”,组织读书笔记展评、作文大奖赛、“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征文、“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等读书活动,举办“国旗下经典诵读”活动、“读书心得阅读交流会”、“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经典诗文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黑板报比赛”、“主题阅读,伴我成长-美文诵读大赛”、“我与主题学习共成长-创新作文大赛”、“我为学校做贡献”教师演讲比赛等活动。学校对各班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各类展评,评选“阅读小明星”、“阅读优秀班级”、“阅读优秀指导教师”、“阅读优秀家长”,既促进了主题阅读的经验交流、体验共享,又促进学生主题阅读活动的蓬勃发展。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师生的阅读
(2)开展师生共读活动。鼓励教师与学生共阅一本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书信往来、课余聊天、网络对话、微信朗读交流平台、查阅笔记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发现学生阅读中的实际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老师们或寻找学生阅读中的闪光之处,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体会阅读的快乐。
(3)学期结束,对每位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二)加强教学研究,教会学生真正阅读之法。倡导、鼓励教师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提高人生品位、职业修养与专业水平。
让学生以书为友,广结书朋,“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只靠单一的学生自由阅读是难以实现的。学校根据阅读的目标要求,加强了阅读教学的校本教研。重点通过阅读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社会、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我们语文教研组为提升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总结了对学生读书的十条建议。1、有选择地读。2、有质量地读。3、有挑战地读。4、有目的地读。5、学会精读。6、学会泛读。7、学会画读。8、学会复读。9、多看点“析文”。10、多看点“杂文”。
学校结合我市的“书香校园”行动每学期为教师至少提供三本高品质的书刊,教师有计划地借阅“推荐书目”中的图书;定期组织开展读书论坛、读书交流心得、“推荐一本好书”等专题读书活动;进行读书演讲比赛等,激发教师读书积极性。
(三)五模式多管齐下,拓展激活初中语文的阅读领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就大多数初中生而言,因受客观条件限制,在初中阶段有课外阅读习惯的人是极少的,要开展好课外阅读,首先得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做到这,最简单的方法便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教育家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内容与课内理解课文有密切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但直接而且明显。”
例如,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成员在教学实践中就根据课堂的需要,安排学生阅读了不少与课文有关的书籍。我在讲授鲁迅的《藤野先生》,让学生看鲁迅《朝花夕拾》里面的其它文章;学习蒲松龄的《狼》,让学生读《语文主题丛书》中有关“狼”的作品;学习谈可桢的《奇妙的克隆》,把学生带到阅览室,看《科学知识》杂志,读科技小品文;学习节选内容的课文如《雷电颂》,让学生找《屈原》全篇阅读等等。事实证明,这些作法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应该说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展,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进而由一斑而全豹,由一点而全面。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是一个有序的系统,它的阅读训练具有系列性和衔接性。因此“以课外促进课内、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外阅读促进了课内的学习,课内学习成绩的提高又刺激了阅读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循环。
2.阅读与好书推荐相结合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也非常重要。这其中可包括学生介绍和教师推荐。
(1)学生介绍。教学中在阅读初始阶段可给学生权利去选择喜爱的阅读篇目,先自主阅读和思考,然后利用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来进行交流、介绍,就各自不同的阅读内容向同学们进行推荐,学生通过其他同学的介绍也可以了解各种风格的书籍作品,最终达到去粗取精、优势互补,群体优化,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合力效应”的效果。我们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喜好,反过来也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对书目的选择、整合。
(2)教师推荐。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阅读思想健康、内涵丰富的优秀作品会促进学生形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性循环。为此,我们可把新课标中所要求阅读的名著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选择书目时有明确的方向性。例如,我会鼓励学生在寒暑假的过程中阅读2——3本课外书,如,《傅雷家书》《童年》《鲁滨逊漂流记》《上下五千年》《海底两万里》《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我的自传》等优秀书籍,为了确保能够真正自主学习,也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认真的完成任务,也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作者在其中寄托的情感,我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阅读的书籍写读后感,或者是书中的精彩片段写出自己理解等等,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阅读与写作实践相结合
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相连的,张志发先生说:“读可以促进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多读对写的帮助;反过来,写也可以促进读,自己有了写作的体会,自然就提高理解欣赏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手抄报、写书评的形式让学生把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人物评论、书籍推荐等自己的阅读所得写下来,并拿来交流、讨论。通过这种写的活动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大可能的读到各种不同的书,并可以通过同学的文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激发自己去读的热情。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达到一石二鸟的功效。如我在本校初二、一班所开展的写书评活动就使得不少过去只钻题海而没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同学一下就爱上了阅读,因为看着别人的一篇篇心得的刊登而自己也就不能落后了。同时随着这一活动的持续开展,过去一些写文章语句不够通顺的同学也能写出很好的文章。而这一切,均得益于课外阅读与写作的相结合,这比教师费尽口舌去讲语法、讲表达有用得多。
4.阅读与直观欣赏相结合
现代科学证明:人大脑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直观欣赏有时候比语言、文字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也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
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热播的电视剧等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影视、戏剧等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样式,把欣赏画面同延展性阅读剧本优化组合,通过文字和视觉的双重冲击,启发学生做多种形式的探讨。如把《雷电颂》《茶馆》以及许多当代中外经典影视作品《水浒传》《西游记》《居里夫人》《天方夜谭》《美丽人生》等的欣赏作为课外阅读的一部分,以新颖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更进一步的,我们让学生把感兴趣的读本改编成舞台剧来直观地展示阅读结果。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经验”,而扮演读本中的角色将能让学生对读本有着更深入的体会,这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经验”的一种反映。同时表演这一形式也可以让未读的同学通过看表演而引发阅读欲望,达到让更多的人去熟悉这一作品的目的。如在2016年我校的庆元旦文艺演出中,学生便将《唐雎不辱使命》《周亚夫军细柳》《智取生辰纲》等作品搬上舞台,这些节目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可。
5.阅读与专题研究相结合
在实践中,我借鉴了成功学校的做法,从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和喜欢语文入手,每节课由老师或学生在课前三分钟演讲提供一篇美文,让学生喜欢读。学生喜欢读好文章,久而久之,也就喜欢了语文,产生了阅读的内驱力,也就为专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专题阅读中,根据学生的阅读爱好,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把初中每学期的课外阅读分为六个专题进行。这些文章由兴趣而入,形象而至抽象;由热情而读,专题而至研究,构建起了一个由阅读而专题阅读研究互动的理想阶梯。
在专题研究的课外阅读中,阅读是否有效果,当然就少不了要对阅读的质量进行评估,因为它是共享学习成果,鼓舞和激励后继学习所必需的。评估方式可采用开讨论会、写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但在评估过程中应侧重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而不宜过于计较学习的结果;应侧重评价学生的态度、方法,不宜过于强调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应侧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不能单以教师的评价为标准。关键就是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践证明,搞专题阅读研究是切实可行的。如我在本校初二、一班开展的专题研究活动中,就设计了这样一些评价展示活动,出一本每位同学都参加编辑,都有研究作品展示的《我们的书》一书;根据第八年级下册课本第三单元上的课文《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喂-出来》开展“自然是什么,我们如何对待自然”讨论会、收集资料写研究报告、出版报告专刊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各种思想、观点相互碰撞、交流,并从中获得了专题研究阅读的乐趣,使单纯为了拓展视野的阅读成为了精神家园的构筑,思维的拓展的训练。而课外阅读活动开展至此,谁又能再认为它只是一种费时耗力,影响升学考试的活动呢?我想经过这样训练的思维,不单对语文考试有用处,别的科目也一样受益匪浅。
以上是我们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做法和一些想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教。
在此化用刘禹锡《陋室铭》与各位同行共勉,校不在大,有师则名。人不在多,有研则兴。斯是学校,养吾德馨。雅育辟幽境,多元见性情。谈笑促共进,往来俱真情。可以谈主题,道心声。抒良师之意气,学教改之精英。夏店添秀色,教育有新风。畅未来:你我同行!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史琳娜 来自公众号:鸢都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