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生活课堂>

杨修非死于鸡肋辩及真实死因探究:修虽才子,渝我淳则

时间: 玉凤635 分享

  修虽才子,渝我淳则

  ——杨修非死于鸡肋辩及真实死因探究

  本文查阅史料,与《三国演义》七十二回杨修之死进行对比与分析。参考资料:范晔《后汉书》、司马彪《续汉书》及《九州春秋》、陈寿《三国志》、《世说新语》、鱼豢《典略》。

  杨修出身于赫赫有名的弘农杨氏。建安年间,凭借孝廉入仕,先任郎中,后入曹操府做主簿。杨修的仕途历程较为简略,无可详述。儿子杨嚣、孙子杨准,在晋代任将军、刺史等要职。这就是历史上的杨修。

  《三国演义》七十二回,罗贯中撰写了一部分杨修的故事并选入语文教材。书中称,杨修因夜营口号“鸡肋”断定曹操将会撤兵而被杀害。那么,杨修真的是这样冤死的么?答案是否定的。

  “鸡肋”的故事,《后汉书》、《九州春秋》均有记载,二书可信度极高,盖范晔、司马彪都是晋人,所使用资料亦相去不远。原文如下:

  《后汉书》版

  及操自平汉中,欲因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之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何依。操于是出教,唯曰鸡肋而已。外曹莫能晓,修独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乃令外白稍严,操于此回师。

  《九州春秋》版

  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事虽然是真的,但杨修当时并未死亡,因为时间上不符合。219年3月,曹操出征汉中,5月回到长安,则曹操南征汉中是在3-5月间。《典略》载曹操杀杨修是在当年秋,也就是7-9月,则显而易见,杨修根本不是死于鸡肋事件,死在汉中了。这一点纯属罗贯中杜撰无疑。

  罗贯中通过三件小事来体现杨修恃才放旷的性格。这三件事分别为改建园门、一盒酥、梦中杀人。前两件在《世说新语》中是有记载的,原文如下:

  杨德祖为魏公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提“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还有两篇没有被罗贯中选入的资料: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魏武征袁本初,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并谓不堪用,正令烧除。太祖甚惜,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椑楯,而未显其言,驰问主簿杨德祖。应声答之,与帝心同。众伏其辩悟。

  曹娥碑在浙江绍兴,曹操一生都没有到过江南,这也是罗贯中不选的原因。第二件事还可以证明杨修成为主簿是在200年之前,那么杨修就至少担任了19年的主簿。罗贯中所杜撰杨修的形象,是一个年轻人物,219年死时34岁,而据《续汉书》记载,杨修的享年是45岁,生于175年,与周瑜同岁。故罗贯中引入最后一个故事,就会与他所说杨修34岁死亡自相矛盾。

  罗贯中无论引用哪一个故事,都是为了显示杨修的恃才放旷。可历史上的杨修真是这样一个人么?答案是否定的。《后汉书》说杨修“好学,有俊才”,起码是个才子;而《典略》用四个字揭开了杨修真实的性格:谦恭才博。也就是说,他不仅特别有才,还谦虚恭敬,彬彬有礼,并非像罗贯中所杜撰的,是一个智商满分情商负数的冤魂。

  那么,这样一个优秀的才子又为什么会被曹操杀害呢?答案是:夺嫡斗争。

  随着曹操年事渐高,继承人之位就成了众人争夺的对象——主要是曹丕、曹彰、曹植三兄弟。曹丕富有心机,或者说心术不正;曹植舞文弄墨、风流倜傥;曹彰只是个喜好打架的二愣子,自然失去了争夺的资格。

  214年,曹植受封临菑侯,开始拉帮结派,曹氏亲族丁仪兄弟成为他的心腹。216年,曹植寄书给杨修,借讨论文学暗示拉拢之意。曹植文学水平自不必言,杨修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后汉书》载他有十五篇作品,很多仍在《全汉赋》内收录,从文章中也看得出其文学水平高超。在《三国志》中亦载丁仪兄弟与杨修皆有“建安七子”的实力。况且他身为曹操的秘书,军国大事,大多数都有杨修参与的份,而凭他的才能更是游刃有余。谦恭才子,枢密重臣,满朝文武谁不愿意跟他结交呢?《典略》中便有记载:

  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

  杨修给曹植答复的《答临淄侯笺》也是名作。曹植眉来,杨修眼去,他便成为了曹植的第三心腹,从此踏上三王子这条船。丁家兄弟身为外戚,权倾朝野,又有才智过人的杨修相助,曹植无疑是曹丕最强大的敌人。

  猛烈的夺嫡浪潮掀开了。杨修既然走上了这条路,怎么会再有所保留?例如《三国演义》叙述藏吴质、杀门吏事件,都是《世说新语》的真实记载:

  (杨修)与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太子患之,以车载废簏,内朝歌长吴质与谋。修以白太祖,未及推验。太子惧,告质,质曰:“何患?明日复以簏受绢车内以惑之,修必复重白,重白必推,而无验,则彼受罪矣。”世子从之,修果白,而无人,太祖由是疑焉。

  太祖遣太子及植各出邺城一门,密敕门不得出,以观其所为。太子至门,不得出而还。修先戒植:“若门不出侯,侯受王命,可斩守者。”植从之。

  而作答教事件,不仅《世说新语》有记载,《后汉书》都有记录。

  《世说新语》版:

  (杨修)每当就植,虑事有阙,忖度太祖意,豫作答教十馀条,敕门下,教出以次答。教裁出,答已入,太祖怪其捷,推问始泄。

  《后汉书》版:

  修又尝出行,筹操有问外事,乃逆为答记,敕守舍儿:“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状,于此忌脩。

  可以看出杨修的谋略才智是何等强大了。杨修辅佐曹植,可以把曹魏帝国推向鼎盛,也能将曹植玩弄于鼓掌之上。这全在于杨修自己愿意做周公还是王莽。

  遗憾的是,曹植还是输给了曹丕。其原因大概是曹植嗜酒、骄纵而失宠。有一次曹植奉命营救被关羽围困的曹仁,出发的前一晚,却被曹丕灌醉。还有一次,曹植、杨修因喝醉酒强行开启了只有曹操才有权打开的宫门——司马门。这些事情较为严重,足以使曹操失去对曹植的器重。而《续汉书》中却有,甚至说杨修又因为诽谤曹彰而被曹操杀害。但此说于理论恐不足据。

  217年,曹丕受封太子,获得最后的胜利。曹操开始处理曹植一党。曹操究竟为何杀杨修呢?杨修足智多谋,并不会让曹操感到恐惧,他恐惧的是杨修背后的势力。

  弘农杨氏自汉安帝年间杨震担任司徒(丞相)以来,其子杨秉、孙杨赐、曾孙杨彪,都担任过朝廷的“一品大员”。杨彪就是杨修的父亲。杨家当时号称“四世三公”,是桃李满天下,一呼百应的存在。更甚者,杨修的母亲是袁术的女儿,杨修便与袁家攀上了关系。袁家和杨家是东汉末年唯二的“四世三公”家族,竟然都有杨修的份,威望和底蕴,自然远超曹操这个“赘阉遗丑”(出自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所以,曹操才会杀杨修以绝后患。假如杨修没死,他辅佐曹植举兵反对曹丕,天下人民必然会支持两大四世三公家族,从而毁灭曹丕。

  至于杀杨修的罪名,就不会显得很重要了。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无论是“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典略》)还是“以交构赐死”(《世说新语》),都已经没有探讨价值。反正不可能是《三国演义》死于鸡肋事件、《续汉书》死于诽谤曹彰便是。

  以杨修的谋略,早在曹丕封太子时,也许就预料到了这一天。他临死前说:“我固以死之晚也。”(《典略》)。我们用一句话来结束此文:修虽才子,渝我淳则(《后汉书》)。

  后记:

  初,学《杨修之死》,窃以《三国演义》多虚构,稽史以求真相。自《裴注三国志》,渐入佳境,无从自拔,洋洋洒洒三千言遂成。吾接触杨修弗久,未尝览其文赋,无论《答临淄侯笺》矣!独书三册(《后汉书》、《裴注三国志》、《世说新语》)臆断而成。访互联网,方知臆断罔不共同,窃甚慰藉。

  教师评语:杨锦程同学从九岁开始接触《史记》,小学末已读完《资治通鉴》,他对历史的研究兴趣可见一斑。如今读史,他已向专业化选择:不读《史记》,而读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不读《左传》,而读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不读《汉书》,而读王先谦的《汉书补注》。通读此文,我不禁为他的旁征博引、辩证思想所折服,他小小年纪志存高远,立志考北京大学历史系,希望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国史学研究增砖添瓦,就像他的理想一样,做中国第五大史学家——杨锦程(中国史学四大家:吕思勉、钱穆、陈寅恪、陈垣)。

  指导教师:崔红娟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九年级一班杨锦程

  来自公众号:鸢都初语

杨修非死于鸡肋辩及真实死因探究:修虽才子,渝我淳则

修虽才子,渝我淳则 杨修非死于鸡肋辩及真实死因探究 本文查阅史料,与《三国演义》七十二回杨修之死进行对比与分析。参考资料:范晔《后汉书》、司马彪《续汉书》及《九州春秋》、陈寿《三国志》、《世说新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87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