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生活课堂 > 父母育儿故事:一切为了孩子

父母育儿故事:一切为了孩子

时间: 玉凤635 分享

父母育儿故事:一切为了孩子

  我的育儿故事 | 一切为了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特点和性格,因此,每个孩子的教育也不尽相同。社会每一天在变化,小文文每一天也在成长,而我也需保持学习更新,以此来适应成长着的小文文和变化着的社会环境。

  转变理念,尊重孩子的个性

  一直以来,在小文文的教育理念上我总存在着困惑。对于可爱的宝贝女儿,作为父亲,我难以用严格的要求来教育、约束她,甚至只能对她采取放羊式的管育;但也有时候,对她的行为实在看不下去了,我会一下子爆发,这时候泪眼婆娑的她会哭得稀里哗啦,看到她的眼泪,我又会于心不忍,任由她去。如此一来,在对待小文文的教育上,到底是严格还是宽松一点,让我不知所措。

  一次幼儿园举办的“爸爸来了”主题活动让我受到了启发。活动邀请了家庭教育专家张惠老师做客嘉宾,以及部分热心的爸爸们一起参与。大家围绕着“支持狼爸教育还是猫爸教育”的主题开展辩论,爸爸们的发言非常激烈,但张老师的点评尤为精彩:“在“狼爸”与“猫爸”教育方式的选择上,并不是一道单选题,孩子的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刚柔并济,在张弛有度中帮助他们成长。”张老师的话语让我顿时豁然开朗。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不再因为“该严格”还是“该宽松”而为难了,我会在该严格的时候严格要求小文文,该宽松的时候和孩子小文文一起玩、一起乐……

  有一次,小文文玩好玩具后不愿意自己整理,桌上、地上、沙发上到处都是,我提醒了她还是不愿意。于是,我走到她面前,蹲下来,看着她很坚定地说:“来吧,我们一起整理,把玩具送回家。”小文文似乎感受到了这种无形的压力,点点头开始将玩具一件一件整理好……

  渐渐地,我发现小文文变得更加独立、快乐了!

  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自从小文文上幼儿园后,我发现她的各项认知能力有了明显的变化,对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要求我难以掌握,孩子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什么时候该让她学什么,我只是人云亦云。家里的书越买越多,似乎要教给小文文的知识越来越多……

  正当我困惑焦虑之际,幼儿园邀请我参加了一次“幼儿综合能力发展测试”活动,让我对孩子的发展有了科学的认识。测试活动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对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中的相关发展目标进行评价。在测试中,我被安排对“科学”这一项进行测试,主要考察的是幼儿对一组物体的感知,比如书本的厚与薄,管子的粗与细等,要求小朋友能够准确的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我想,这个测试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吧,然而在测试中孩子的表现并非如此。有的幼儿语言表达不完整:“粗”、“细”;有的幼儿仅仅说出“这个书厚,另外一本书不厚”。而小文文表现非常棒,能够准确地说出:“这本书是厚的”、“这本书是薄的”……

  回家后,我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载下来进行了深入地学习,了解孩子的阶段规律和年龄特点。我不再焦虑孩子该学什么,该学多少,而是根据《指南》里的教育建议,将孩子的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小文文的平衡能力差,平时外出散步时,我会带着她一起沿着路上的砖缝玩“走直线”;双休日,我们全家来到公园里,一起观察各种植物、或者是偶遇的小昆虫;班级里的亲子互助苑活动,我们从不缺席,让孩子感受同伴交往的快乐。

  小文文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兴趣培养,尊重孩子的意愿

  如何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相信是每个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关注的方面之一。在小文文的兴趣培养上,我遵循着尊重孩子意愿的原则。

  随着小文文进入中班,有事没事总是缠着我陪她看书、给她讲故事。我发现她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注重对她阅读兴趣的培养,还有意识的给她讲述名著里的故事。《西游记》是小文文最喜欢的故事书之一,大部分故事都讲了好几遍,尤其一些经典故事比如三打白骨精、智斗红孩儿等更是讲了十几遍,有些故事情节小文文自己都会讲。每次给小文文讲西游记故事的时候,我总会大声朗读,小文文专心致志地听,读到精彩的语句或情节时,我会停顿一会,给小文文留下思考和回味的时间;小文文还经常提问,她用自己的经验理解故事。

  比如,读到唐僧受磨难的时候,小文文总会发出感叹:“唐僧又被妖怪抓走了,要是孙悟空赶快出现就好了。”读到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小文文也总会说,“唐僧怎么这么笨,妖怪都分不清楚,还把孙悟空给赶走了,真是气死人啦。”

  在与小文文的长期亲子共读之后,我发现小文文对文字的感悟力、鉴赏力越来越强,一些对话或心理描写出色的地方,她往往能抓住,品出一定的味道来,日常生活中她还会时不时蹦出一两句成语出来,惊得我跟她妈妈一愣一愣的。所谓的文学素养、审美鉴赏,就是在阅读大量的经典作品之后逐渐形成的吧。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奉贤区实验小学 来源公众号:贤城父母

  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在家庭教育这条路上,我会继续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认真陪伴着她成长,许她一个快乐、健康、充满爱的童年。

3872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