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一篇:胀论(三)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一篇:胀论(三)
LS35——《胀论第三十五》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35—D0501→Q0507‖→‖LS29—Q1307‖→‖SW08‖(已迁至《灵兰秘典论》)
‖LS35—D1001→Q1003‖→‖LS57—Q0601‖→‖LS35‖迁移说明:
1、 本篇既有君臣问答,内容又与篇名相符,实乃《素问》正论散落《灵枢》或《九卷》所致,当以《素问》正论处置;
2、 《类经》置于十六卷五十六《脏腑诸胀》,仍处《胀论》原位;
3、 《甲乙》置于卷八第三《五脏六腑胀》,仍处《胀论》原位;
4、 《太素》置于卷第二十九《胀论》,仍处《胀论》原位;
5、《素问悬解》置于卷九《水胀》篇尾,正接于《水胀》LS57—Q0601句后,并云:“此段旧误在《胀论》。”黄元御对两部关系之处置,甚是;然其为勉强维持篇名,而强拆分成两篇,实属无奈;
6、迁入本论本位,其一,呼应前文帝问胀刺,文意相随;其二,迁出位后部经文,恰为归纳和总结,合情合理。
Q0201阴为脏,阳为腑:
1、《灵枢悬解》卷九《胀论》注:“阴为脏,胀在内也。阳为腑,胀在外也。”
2、姚春鹏译:“病在阴分属于脏胀,病在阳分属于腑胀。”
Q0401排:《说文》:“排,挤也。”即排挤。
Q0401郭:《灵枢悬解》卷九《胀论》注:“郭,充满也(同廓),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言气在脏腑之外,胸胁之间,皮肤之内也。”
Q0508工:《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本义:工匠的曲尺。喻指规矩,原则。
Q0601欬:通咳。
Q0601哕:干呕。
Q0601四肢烦悗:
1、《内经注评》注:“脾胀不时呃逆,四肢烦扰闷胀,故不得安卧。”
2、悗,man2,闷。
Q0601央央然:
1、 张景岳注:“困苦貌”
2、 《灵枢悬解》卷九《胀论》注:“不快之意。”
3、 湘楚方言中,“央”为没劲、乏力之意,从之。央央然,即浑身乏力。
Q0602濯濯:
1、《内经校释》注:“肠鸣的声音。”
2、濯,zhuo2。濯濯,水响声。
Q0602【月真】:chen1,瞋,撑。
Q0602气癃:《宣明五气》SW23-C0102云:“膀胱不利,为癃。”即为本解。
Q0602轻轻:
1、《灵构悬解》卷九《胀论》注:“轻轻,虚浮之意。”
2、轻飘飘。
Q0603凡此诸胀者,其道在一:
1、《灵构悬解》卷九《胀论》注:“凡此诸胀,其道在一,总因卫气之逆也。
2、道者,本质也。全句即:以上所有胀病,本质都是一样。
Q0603夭命:即害命。
D0701何因而有:
1、《内经校释》校:“《甲乙》卷八第三、《太素》卷二十九胀论此下并有‘名’字。”
2、从后文看,添“名”多余,于义无关。
Q0701行有逆顺:
1、《灵枢悬解》卷九《胀论》注:“行有逆顺,有顺营气者,有逆营气者,以营气原有逆顺也。”
2、逆顺者,卫气之行异常和正常也。卫气不行脉内,傍依脉外循行,与经脉之顺行、逆行无干。卫气之聚散流溢,仅受阴阳寒热影响。
Q0701更始:
1、《灵枢悬解》卷九《胀论》注:“更始,更迭司令,周而复始。”
2、轮番主治。
Q0701后:
1、《甲乙》卷八第三作“而”;
2、《说文》:“后,迟也。”即随后、接着。
Q0801合之于真,三合而得:
1、《内经校释》译:“确切地说,就是邪气乘营卫之气的逆乱而侵入人体,与正气相搏结,分别存在于血脉、五脏、六腑这三个地方。”
2、姚春鹏译:“结合人体的真气,从血脉、脏、腑三方面反映的症状,互相参照就可知道了。”
3、《灵枢悬解》卷九《胀论》注:“合之于真,合诸病证于其本气也。三合而得,合之血脉、脏、腑三者,而得其所在也。”
4、其意莫明,不译待考。
D1001《胀论》:此为黄帝所读古经《胀论》,而非《素问》之《胀论》。
Q1001肉肓:
1、《内经校释》注:“此处指肌肉间的空隙。”
2、《灵枢悬解》卷九《水胀》注:“分肉空隙之处,谓之肉肓。”
Q1001上:《太素》卷二十九《胀论》作“不”。
Q1002乌:用在句首,作反问句式:怎么会……呢?
Q1003必审其胗:
1、《内经注评》注:“胗,与诊同。《甲乙经》、《太素》均作‘诊’。必审其胗,谓必须详细地诊断病情。”
2、《内经校释》注:“慎重的意思,《吕氏春秋》音律高注:审,慎也。”
3、胗,zhen1,《三苍》:“胗,肿也。”必审其胗,必须审察肿胀状况。
Q1003桴:fu2,击鼓的槌。
LS36──《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36—D0101→Q0109‖→‖LS35—D0101‖迁移说明:
1、 原篇《五癃津液别》非独立论文,篇名亦乱,凑篇之简,宜迁出;
2、 《甲乙》置于卷一第十三《津液五别》,独立成篇;
3、 《太素》置于卷第二十九《津液》,独立成篇;
4、 《类经》置于十六卷五十八《五癃津液别》,独立成篇;
5、 《灵枢悬解》卷五《津液五别》,并按曰:“旧本讹作《五癃津液别》,取本篇此津液五别语正之。”
6、《胀论》篇共论胀病六种,唯缺水胀之论。而本篇迁入,与《胀论》主题相符,导入并且详论水胀,自然顺畅,充分必要。
D0101液别为五:《灵枢悬解》卷五《津液五别》注:“溺、汗、泣、唾、水,是为五液。”
D0101溺与气:
1、《内经校释》注:“溺,同尿。《类经》十六卷第五十八注:‘腠理闭密则气不外泄,故气化为水,水必流下,故留于膀胱,然水即气也,水聚则气生,气化则水注,故为溺与气’。”
2、溺者,尿也;气者,水汽也;溺与气,即尿液与水汽。
D0103悲、哀气并:
1、《内经校释》译:“情绪悲哀,气并于上,就化为泪。”
2、既言气并,必有两气;据《举痛论》SW39—Q0603“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可知:悲为伤心之气;据《五癃津液别》LS36—Q0103“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欬而泣出矣。”可知:哀为肺衰之气。故悲哀气并,即心气悲、肺气衰相并。
D0105水胀:《五癃津液别》LS36—Q0108即为本解。
Q0101流而不行者,为液:
1、《灵枢悬解》卷五《津液五别》作“留而不行”;
2、从原作“流而不行”,即其为流体却不流行。液,既非津液,亦非精液。据后文LS36-Q0106、LS30-Q0401可知:此液,当指髓液。髓液,作为脑髓,既可存于脑,亦可存于骨腔;作为精髓,亦可存于阴股,当解为髓液。
Q0105而下流于阴股:
1、《内经校释》注:“《太素》卷二十九津液‘阴’下无‘股’字。按:‘而下流于阴股’六字,疑涉下‘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句误衍。”
2、原文正确,无衍无误。阴股者,大腿内侧也,即阴部。
Q0107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参阅《海论》。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