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生活美文:此心安处是吾乡
教师的生活美文:此心安处是吾乡
2006年我大学毕业来到汤阴一中工作。
当时一中在王利民校长的带领下,跻身豫北名校,曾被《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整版报道,经常有外地学校组织来这里参观学习。年轻气盛的我在这样一个学校工作,自豪感可谓爆棚,干劲更是十足。
带的第一届学生,让我印象最深刻。适逢一中鼎盛时期,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四百多亩,教职员工六百多人,学生人数更是上万。2016年入学的高一新生三千余人,共分成42个教学班,我在南校区担任高一(34)班的班主任。
军训期间,我始终在烈日炎炎之下陪着学生,和教官密切配合,通过高强度的训练,磨练学生的意志,告诉他们什么是严明的纪律,什么是集体的荣誉。功夫不负有心人,会操比赛时,我们班毫无悬念地得了一等奖,为我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候,每天叫我起床的不是闹钟,而是心中如火的激情。每天我都是5点钟起床,到班督促学生早读,晚上总要查过归寝才回宿舍睡觉。也许是付出得到了回报,也许是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些天赋,总之我们班无论在学习还是组织活动方面总是佼佼者,更是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一举取得了全年级42个教学班总成绩第一名的好成绩。
当时,我是相当自豪的,但更令我自豪的是我们34班的早读。每一个学生,都能迅速到班,马上进入状态,那么投入、那么陶醉、那么旁若无人地大声诵读。先是我们年级其他老师、班主任前来参观,后来其他年级,甚至是北校区的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慕名前来参观。而不管来多少人,不管来多长时间,我的学生们,每一个都专注于他们的诵读,仿佛外面的世界完全不存在,每一个见识过的同事都啧啧称奇。那时候,高一(34)班确实是个神奇的存在,而我,就是神奇之源。但是,我始终不敢懈怠。高一整整一年,我只在学期末考试后睡了一个懒觉,其余的每一天,我都在五点半之前到班,陪着学生上早读。
后来,高二,高三,几次分班。我的每一届学生,都在我的管理之下表现优良,成绩突出。再后来,我带实验班,任年级组长,这确实是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单位,我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积累了更多的治班经验。
记得有一次在语文老师那里看到一篇学生作文《我的老师》,写的我,学生说我是个很严肃的老师,天天板着脸,好像谁都欠我钱似的,教他们半年多了,从来没见我笑过,就有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笑了,所有的学生都开心地像过年一样。
虽然我很严肃,虽然学生犯了错我决不姑且,在学生眼里是以严厉出名的,但他们都知道,正是因为我的严厉,才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绝对优质的学习环境,在当时,他们是认可我的,毕业后,他们更是钦佩我的。就像每一个对母校有深刻感情的学子一样,经过时间的酝酿发酵,我的已毕业学生们常常在回忆中将我吹的神乎其神,以至每年暑假,都有初三毕业生的家长慕名打电话要求到我任教的班级就读。
作为一个高中教师,尤其是任课教师兼班主任,工作异常繁忙与琐碎,即便是节假日,也难以有片刻的放松。但正是这样的高强度工作,练就了我们超乎寻常的能力。现在的我,是个讲师,为学生传道授业;是个辩论家,和学生质疑问难;是个演讲家,为学生鼓劲加油;是个心理咨询师,为学生疏导不良情绪;是个大侦探,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学生问题;是个预言家,从学生言谈举止中推断他人生走向,当然都是积极向上的;是个养生专家,给学生讲饮食搭配,营养均衡……
我热爱一中,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虽然清贫、忙碌,但心灵很富足。当学生不舒服,我带她到医务室看病,病好之后她写个小纸条表示感谢时;当借口工作忙,让家庭困难学生帮我收拾办公室然后名正言顺送他笔本等学习用品时;当看到所带班级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频频获奖学生自豪感油然而生时;当经过三年付出自己带的班级有更多的学生考上了985、211高校时……
时光荏苒,仿佛昨天还是青春小伙子,如今算来已工作十一个年头,我的脸更黑了,头发却白了,说话也带上了浓浓的汤阴味,虽离桃李满天下还相差甚远,但现在也经常和以前教过的学生不期而遇。他们常常惊喜地认出了我,然后惊讶地问:“老师,你现在怎么一脸沧桑,这么显老啊?”我笑而不语,脸虽沧桑,但我的心一如十一年前。
我是个外地人,包容的汤阴一中接纳了我,淳朴的汤阴父老乡亲认可了我。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过“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毛主席也曾说过“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但我更喜欢苏东坡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当初选择汤阴一中,是因为她的名气,觉得是个理想的安身之地。后来,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北方小城,爱上了小城里这个海纳江河、兼容并包的学校。我愿用我的毕生之力,服务于汤阴的教育事业,我愿用我的才智,在一中的史册上勒石建功。
【本文作者:王向阳】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