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科普知识>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六篇:病态论(一)

时间: 陈响897 分享

  ★★★★★关于篇名:本篇前部主论鼓胀、血枯、伏梁、胃脘痈、颈痈、怒、狂、酒风等病之病态、病因、脉象及治法,故此名篇《病态论》。

  ‖SW40—D0101→Q0901‖→‖SW46—D0101‖SW40—D0101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

  黄帝问道:有人病心腹满,清晨吃过,就不能傍晚吃,这是什么病?

  Q0101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岐伯回答:病名为鼓胀。

  D0201帝曰:治之奈何?

  黄帝问:怎么治疗?

  Q0201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岐伯说:治疗用鸡矢醴,一剂见效,二剂得愈。

  D0301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

  黄帝问:其时有复发,为什么?

  Q0301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其病且已,【然】【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

  岐伯说:这是饮食不节,所以时有发病。虽然胀病暂且得愈,然而触发病因时又当发病,是水谷之气聚积于腹。

  D0401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黄帝问:有人病胸胁撑满,妨碍进食,病来时就先闻到腥味、臊味,流清鼻涕,先是吐血,四肢清凉,眼睛晕眩,频频前后便血,病名是什么?怎么得病?

  Q0401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岐伯说:病名血枯。此病得于年少之时,有过大脱血,就如醉后入房,体内血气衰竭,肝脏受伤,所以月经减少、月事不来。

  D0501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

  黄帝问:怎样治疗?用何法修复肝伤?

  Q0501岐伯曰:以四【乌鰂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岐伯说:用四份乌贼骨、一份藘茹,将二物混合,制成雀蛋状药丸,大如小豆。用五丸于饭前服用。饮用鲍鱼汁,以利肠道及修复肝伤。

  D0601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

  黄帝问:有病小腹胀满,上下左右都有脓根,这是什么病?

  Q0601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岐伯说:病名叫伏梁。

  D0701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可治不?】

  黄帝问道:伏梁,什么原因而得病?可治否?

  Q0701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岐伯说:小腹包裹大量脓血,居于肠胃之外,不可治。治疗时,每次切揉、按压,将致死。

  D0801帝曰:何以然?

  黄帝问:为何会这样?

  Q0801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鬲侠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

  岐伯说:伏梁下移,就因连着阴窍,必流脓血;伏梁上移,就会压迫胃脘,在膈膜和胃脘之内生出脓痈。这是久病,难治。

  Q0802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

  伏梁居肚脐之上为异常,居肚脐之下为正常,勿要揉动、勿急夺脓。论述在《刺法》中。

  ‖SW47—Q0302→Q0601‖≈→‖SW40─Q0802‖→‖SW46‖SW47—Q0302《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

  《刺法》说:勿损不足之正气、勿补有余之邪气,以免造成病变。

  Q0303所谓无损不足者,身羸瘦,无用【鑱】、石也;无益其有余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

  所谓无损不足,是指身体消瘦者,勿用鑱针、砭石;所谓无益有余,是指腹内有积聚而用泻,用泻就有精气流出,而病邪独占体内,所以说造成病变。

  D0401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

  黄帝说:有人病胁下胀满、气息异常,二、三年不愈,这是什么病?

  Q0401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岐伯说:病名叫息积。此病并不妨碍饮食,不可艾灸、针刺。治息积,需用导引法、服药法,药物不能单独治愈。

  D0501帝曰:人有身体,髀、股、【胻】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

  黄帝问:有人身体躯粗笨,大腿、股部、小腿都肿,环绕肚脐而痛,这是什么病?

  Q0501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风根也。

  岐伯说:病名叫伏梁,病根是风气。

  Q0502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

  风气溢入大肠,而附着于肓膜,肓膜之源在脐下,所以环绕肚脐而痛。不可揉动它,揉动它,将生溺尿、小便滞涩之病。

  D0601帝曰: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此为何病?

  黄帝问:有人尺肤脉动频繁,筋膜紧急而可见,这是什么病?

  Q0601岐伯曰:此所谓【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

  岐伯说:这就是所谓的疹筋病,这类患者腹部必然紧急,白色黑色出现,就是病重了。

  SW40─D0901帝曰:人有身体,【髀】、股、胫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

  黄帝问:有人身躯粗笨,大腿、股部、小腿都肿,环绕肚脐而痛,这是什么病?

  Q0901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

  岐伯说:病名叫伏梁,病根在风气。风气溢入大肠,而附着于肓膜,肓膜之源头在脐下,所以环绕肚脐而痛。不可揉动它,揉动它,将生溺尿、小便滞涩之病。

  SW46—D0101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

  黄帝问道:有人患胃脘痈肿,脉诊当如何?

  Q0101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

  岐伯回答:诊胃脘痈肿,当考察足阳明胃经。其寸口当是脉动下沉、细小。脉动下沉、细小,是胃气异常。胃气异常者,人迎处脉动太盛,脉动太盛就会发热。

  Q0102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人迎穴,属足阳明胃经。人迎穴脉动异常而太盛,就会热量集中于胃口,而不散发,所以胃脘成痈。

  ‖SW46—Q1202‖→‖SW46—Q0102‖SW46—Q1202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博者,大也。

  所谓深之细,是指脉动应手细小如针;抚摩它,切按它,脉聚,是指脉动结实;脉博,是指脉动洪大。

  D0201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黄帝说:说得好!有人睡觉,却有所不安,为什么?

  Q0201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岐伯说:脏器有所受伤,到精气有所寄托时,就会安宁,所以脏伤之人不能避免患病。

  D0301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

  黄帝问:有人无法仰卧,为什么?

  Q0301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

  岐伯说:肺,是内脏之上盖。肺气多,就会脉动洪大;脉动洪大,就无法仰卧。论述在《奇恒》、《阴阳》内。

  D0601帝曰:善!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黄帝说:说的好!有人颈部病痈,有的用砭石治,有的用九针、火灸治,而都得愈。其奥妙何在?

  Q0601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

  岐伯说:这就是同一病名程度不同。这痈气尚未化脓的,宜用九针破开,除去痈气;这痈气旺盛、脓血聚集的,宜用砭石而泻脓血。这就是所谓的同病异治。

  SW47— D0701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黄帝问:有病发怒、发狂者,这病怎么产生?

  Q0701岐伯曰:生于阳也。

  岐伯说:生于阳气太盛。

  D0801帝曰:阳,何以使人狂?

  黄帝问:阳气太盛,为何使人发狂?

  Q0801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

  岐伯说:阳气太盛,是因有巨大的挫折而难于释放,所以易怒,病名叫阳厥。

  D0901帝曰:何以知之?

  黄帝问:如何知道?

  Q0901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

  岐伯说:阳明胃经,其脉常动;太阳经、少阳经脉不常动。不常动之经反而脉动洪大、疾速,就是阳厥症状。

  D1001帝曰:治之奈何?

  黄帝问:怎么治疗?

  Q1001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

  岐伯说:清空食物即可。那食物摄入于内,热量增加于外,所以清空食物即可。让患者服用生铁洛,作为饮料。那生铁洛,是下泻疾速的泻药。

  D1101帝曰:善!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

  黄帝说:说得好!有患者身体发热、松懈、体沉、汗出如浴、畏风、少气。这是什么病?

  Q1101岐伯曰:病名曰酒风。

  岐伯说:病名叫酒风。

  D1201帝曰:治之奈何?

  黄帝问:怎么治疗?

  Q1201岐伯曰:以【泽泻】、【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

  岐伯说:用泽泻、白术各十份、糜衔五份混和,用三指撮取,饭前空腹服用。

  SW46——《病态论篇第四十六》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SW46—D0401→Q0501‖→‖SW39—Q0501‖(已迁至《举痛论》)

  ‖SW46—Q1203→Q1211‖→‖SW77—D0210‖(已迁至《疏五过论》)

  ‖SW46—Q1202‖→‖SW46—Q0102‖迁移说明:

  1、 本句与《病态论》前后文意不属,“所谓”之语,当为经文解论,窜简,宜迁出;

  2、 《素问悬解》置于卷三《大奇论》,即SW48—C0516“季秋而死”句后,并云:“凡脉所谓深之而愈细者,摩之切之,其中手如针芒也,此解上文沉小之义。坚者,气聚而不散,搏者,脉大而不收也,此解上文坚搏之义。此段旧误在《病能论》。”

  3、 《内经校释》引王冰言:“凡言‘所谓’者,皆释未了义。今此‘所谓’,寻前后经文,悉不与此篇义相接。似今数句少成文义者,终是别释经文,世本即阙第七二篇,应彼阙经错简文也。故文断裂,缪续于此。”并云:“吴昆注:‘此皆释经文未明之义,然有见于经者,有不见于经者,皆残篇也。’,高士宗将‘所谓深之细者’至‘博者大也’二十四字,列在第一节‘故胃脘为痈也’句下;将‘《上经》者’至篇末八十九字,列在第二节‘论在《奇恒》、《阴阳》中’句下。《素问释义》云:‘王注以为阙经错简文是也。义既无当,应从删削。’”

  4、 《素问直解》卷之四《病态论》,置于SW46-Q0102“故胃脘为痈也”句后。高士宗云:“旧本在‘为后饭’之下,今改正于此。‘中’去声。‘深’,沉也。‘博’,散也。上文云其脉当沉细,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之微细深沉也。胃脘有痛,其外则当摩之切之,摩之切之而有所凝聚者,痈之坚也;若不凝聚而博散者,痈之大也。” 高士宗之处置,甚当,从之。本句迁入SW46-Q0102“故胃脘不痈”之后,义理双通。

  D0000能:《素问直解》卷之四《病态论》即直接作“态”,篇名作《病态论》,不泥古,当如高士宗。能,古通“態”,即态,形态。

  Q0201故人不能悬其病也:《内经注评》注:“悬,远离之意。引申为杜绝、避免、抵抗之意。‘人不能悬其病’,即人不能抵抗疾病,不能远离之意。也是必不免于疾病的意思。”

  D0201→Q0301帝曰……论在《奇恒 》、《阴阳》中:《素问悬解》卷六置于《腹中论》,并云:“二段旧误在《病能论》。”

  D0301偃:yan3,即仰,仰面躺下。

  Q0301盖:高士宗注:“盖者,如天覆于上,其气下行。”

  Q0901阳明者常动:

  1、《素问直解》卷之四《病态论》注:“太少合并而有阳明,是阳明有少阳之阳,复有太阳之阳,故阳明者常动。”

  2、阳明者,胃也。人无胃气,则真脏脉现,人之将死也。人之生也,胃气常在,故阳明胃脉常动。

  Q1001生铁洛:

  1、《素问直解》卷之四《病态论》孙国中按:“洛当作落,是同音借字。明代缪希雍《本草经疏》云:‘铁洛是锻家烧铁赤沸,砧上煅之,如皮甲落下者。本出于铁,不离金象,体重而降,故《素问》有生铁洛饮,以疗病狂怒者,云生铁落下气疾也。又,狂怒属肝气暴升,故取金气以制之也。’”

  2、洛者,锈也。生铁洛者,生铁之锈也。以生铁之锈(主要成份为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氧化亚铁之混合物)制成的含铁离子或亚铁离子之泻药,譬犹泻药硫酸镁,故有“下气疾也”之功能。

  Q1201泽泻:《内经校释》引《本草经》注:“味甘寒,治风寒湿痹,消水,养五脏,益气力。”

  Q1201白术:

  1、《内经校释》引《本草经》注:“味苦,温,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2、姚春鹏注:“术,药名。白术,味甘苦,性温,燥湿止汗,健脾胃。”

  Q1201糜衔:

  1、姚春鹏注:“药名,又名‘薇衔’、‘无心草’、‘无风草’,即今之鹿衔草。味苦平,微寒,主治风湿。”

  2、《内经校释》注:“一名薇衔。《本草经》云:‘味苦,平,治风湿痹,历节痛,惊痫吐舌、悸气贼风,鼠痿痈肿’。”

  Q1201三指撮:

  1、 姚春鹏注:“以三个指头撮取药末以计算药量。”

  2、 撮,将三个手指并拢,用以撮物。

  Q1201为后饭:

  1、 高士宗注:“先服其药。”

  2、 后,接着之意。为后饭,即服完药再吃饭,亦即饭前空腹服用。

  Q1202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博者,大也:

  1、姚春鹏译:“所谓沉伏而细小的脉中,其应指细小如针;推之按之,脾气聚而不散的是坚脉,阴阳搏击于指下的是大脉。”

  2、《内经校释》译:“所谓深按而得细脉的,其脉在指下细小如针,必须仔细地按摩切循,凡脉气聚而不散的是坚脉;搏击于指下的是大脉。”

  3、《太素》卷第三十《经解》注:“诊脉所知,中手如针,此细之状也。切,按也。”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7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