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教育心得 > 语文教师关于观课评课心得

语文教师关于观课评课心得

时间: 玉凤635 分享

语文教师关于观课评课心得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课评课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课评课。”这是王荣生教授的话。我赞同。

  在《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大夏书系)的开篇导言中,王荣生先生直接提出了观课评课的另一个视角,即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审视课堂。

  看完导言,有种醍醐灌顶之感。在以往的观课评课乃至上课过程中,我们把自己的视线侧重于教师的教学技巧等方面,“语文教学的习俗角度,是教学方法;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的是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而本质中的教学内容,却没有获得应有的位置,用王荣生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本末倒置。“教学内容还没有着落,还稀里糊涂,还有扭曲错漏,却一个劲地研究怎么教——怎么导入,怎么……即使不是缘木求鱼,也一定是越研究越糊涂,越糊涂越费事”。即使在新课改过程中,我们总是津津乐道于“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但也仅限于操作层面上的“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等等指标,很大程度上又将观课评课的角度还原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了。

  王教授认为,对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为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这有点像我们常说的方向决定方法的问题。如果方向搞错了,那么方法再好也会南辕北辙的。因而,“在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方法好坏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注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我们还有十分的必要,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第4页)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问题。

  有很多次,我在听了公开课后会喜欢问问教者:“你这节课想教什么?”老师们往往语焉不详。这里,不妨来看看王荣生先生是如何阐述的。王教授参考了黄甫全《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4-315页)上对教学方法的分解:

  1.原理层面——教学方法观

  特点:纲领性;抽象性

  2.技术层面——教学策略

  特点:中介性;中立性

  3.操作层面——学科具体的教学方法

  注意点:一是方法本身合理与否;二是方法使用的合适与否

  4.技巧层面——教学技巧

  这一层面已经带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独创性以及所体现的个人魅力,优秀教师往往就是凭借其独特的教学经验、个性品质、能力修养以及教学机智等,使教学方法达到了教学艺术的境界,有的还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或者创立了某种教学流派。

  这四个层面语言表达时可以相对分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原理层面要贯注在技术层面,要体现为操作层面,最后要通过技巧层面得以落实。即每一节课都是上述四个层面的融合并实现。

  具体到语文教学方法上,王教授从国内外一些教育名家的实践中概括了一些例子来佐证其“教学的课堂活动顺序聚合,体现为教学的步骤”之说。如果从方法上来讲,就是: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如果从教学内容上讲,则是:先教学什么,再教学什么,后教学什么。

  为什么要主张从教学内容入手呢?王教授认为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有利于反映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二是有利于更妥帖地解释语文教学实践。

  从这里,我还改变了自己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对于公开课的表演问题。其实,不管什么样的语文课,要看其目的是什么。对于公开课,观摩课,考评课,这本身就是要被考核人(即教师)接受考核人的各方面的检阅,所以,难免会不顾学生而要一味地迎合考核人的。当然这样的课的意义是有限的,绝非常态课。比如,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要在课前来点抒情性质的“导入语”,以撩拨学生的学习状态,尽快弥补师生之间的陌生感,但在平常课如果也要左导右导,就显得多此一举,还不如直接来个“昨天学习什么,今天学习什么”。而一些多余的表演则根本不是语文课上的事情。所以,一些名师的课,在其他老师看来好看却不管用,其实是老师在观课时,忽略了该取什么经验的问题,关键就是要看名师教的是什么,而不是怎么教的。因为内容是可以参考的,而方法则可能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场合,遇到特殊的学生才可能奏效。倘若不把教学方法原理层面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那么那些所倡导的理念,很大程度上就会虚脱。

  怎样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课评课呢?在这里王教授首先给我们提供了一堂好课的标准,这个标准,绝非我们常见的那种用来考核任何一门课的量化“标准”,兹录于此:

  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

  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事实上,很多教师并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甚至连教参和试卷出题也不甚了了。

  2.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针对一些语文教师“乱耕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现象。

  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这里主要是提醒教师不要在一堂课中想囊括语文教学的所有内容。

  较低标准——教学内容正确

  4.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即不要脱离了学生的语文实际,如每逢上语文课,就开口“开门见山”,闭口“段落大意”,除语文老师上课这样变态地讲外,生活中,语文并非如此。

  5.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这里是要求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比如,散文重在附载于景之上的情,而不是只知道写景;议论文重在分析问题,而不是观点。等等。

  较高标准——教学内容的现实化

  6.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师在上完课后,应该要对照自己的教学目标,验证一下自己想教的是否真的教了,而不是被其他评课者牵着鼻子走。

  7.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现在很多时候,对学生在一堂语文课中学了什么,很大程度上是有些想当然,自说自话,或者说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胡话。

  理想标准——语文课程课程标准的有效达成

  8.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这里强调了语文课程之所以是语文课程,是因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受目标规限、指引,是因为教学内容指向课程目标、旨在达成课程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开发课程固然需要,但开发和张扬是有界的,语文教师并不能代替课程,或者篡改课程,基点的准星应该对牢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我们应把某堂课在哪一点上实现或接近了课程目标的哪一条目标及其程度。

  9.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需要。

  以上的剖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观课评课上课,意味着:如果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可得兼,宁可抓取教学内容。一堂好的语文课,其主要标志是教学内容的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得相应的经验。语文教学的课堂形态应该走向相对宽松乃至有节制的随意。过于精巧的、讲究一分钟一分钟流程的、教师一口美词假声抒情的、一举一腔分明比表演还像表演的语文课,也许应该被看作变了态的语文课。当然,作为研究我们可以这样体认,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不否认一些语文老师的成功表演,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的共鸣也是一种美感。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课评课,至少让我们从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细则”、正确而全是废话的“标准”中解脱出来,明确一条比较专业的观课评课思路。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 梁增红

  来源公众号: 梁增红

3870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