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原创作品专栏 > 科普知识 >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五篇:长刺节论(四)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五篇:长刺节论(四)

时间: 陈响897 分享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五篇:长刺节论(四)

  LS75——《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75—D0101→D1901‖→‖SW55‖迁移说明:

  1、 《刺节真邪》乃刺节、真邪两论凑简成篇,非独立论文,均宜迁出;

  2、 《甲乙》分散置于卷九第十一、第三,卷十二第五、卷七第一(上)、卷十第二(下)诸篇,分拆太甚;

  3、 《类经》置于二十一卷三十三《刺有五节》,独立成篇;

  4、 《太素》将LS75-D0101→Q1901部份置于卷第二十二《五节刺》,独立成篇,杨上善云:“节,约也,谓刺道节约也。此言其名也。”

  5、 迁入部分,实为刺节之论,迁入《长刺节论》,与本论主题相符,义理相通。

  Q0202腑输:

  1、《甲乙》卷十二第五作“府腧”;

  2、《灵枢.刺节真邪》、《太素.五节刺》均作“腑输”,杨上善注:“六府三十六输,皆为腑输也。”从之。

  Q0204诸阳之奇俞:

  1、《太素.五节刺》注:“诸阳奇输,谓五十九刺,故曰尽也。”

  2、《内经校释》译:“遍刺六腑之别络。”

  Q0301【月真】:chen1,瞋,即撑。

  Q0301【食訇】:

  1、《灵枢悬解》卷二《刺节真邪》注:“【食訇】与噎同。”

  2、《内经注评》注:“古噎字,是形容咽喉象被噎塞着一样,感到呼吸困难。”

  3、【食訇】,hong1,据《说文》:“訇,骇言声”、《玉篇》:“食不下也”、《说文》:“饭窒也。”可知:即咽喉窒塞。

  D0501穷诎:

  1、《内经校释》注:“穷诎(qu1屈),形容气机不得伸展,语言难出。”

  2、《太素.五节刺》注:“诎,音屈,气不申也。”

  3、诎,通屈,即弯曲。

  Q0601一里:

  1、杨上善:“里,一寸也。故《明堂》刺天容一寸也。”

  2、刘衡如注:“穴位在天府下五寸,名曰五里,在膝下三寸,名曰三里,皆可为‘里’字训‘寸’之明证。”

  3、《针解篇》SW54—Q0125“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即为本解。一里,即一寸。

  D0801发蒙:

  1、《灵枢悬解》卷二《刺节真邪》注:“夫发蒙者,耳无所闻,目无所见,是以发其蒙蔽,使之见闻也。”

  2、发蒙,一种针刺法。《刺节真邪》LS75-Q0202“发蒙者,刺腑输,去腑病也。”

  3、据《刺节真邪》LS75-Q0801“此刺之大约,针之极也,神明之类也。口说书卷,犹不能及也。请言发蒙耳,尚疾于发蒙也。”可知:此处岐伯所言发蒙,并非实指耳聋、眼盲难治之病,否则不可能有“请言发蒙耳,尚疾于发蒙也。”发,解除;蒙,实指耳朵被塞而听不见,眼睛被蒙而看不见。

  Q0801大约:《说文》:“约,缠束也。”大约,即关键。

  Q0801神明之类:

  1、《邪气脏腑病形》LS04—1201云:“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

  2、《邪气脏腑病形》LS04—D1201“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

  3、据《黄帝内经》上述定义可知:神明之类,属于疗效显著之神明医术。

  Q0901中其眸子:

  1、《内经校释》注:“中其眸子,形容针刺的效应可以及于瞳子,这是因为听宫穴与眸子有经脉相通的缘故。”

  2、刺中目中瞳子。湖南省南县麻河口名医杨合高尤擅此术,以治五官,名扬一方。

  Q1001而疾偃:

  1、 姚春鹏译:“赶快仰卧。”

  2、 偃,yan3,《广雅》:“偃,仰也。”而疾偃,然后迅速仰卧。

  Q1202管以趋、翔:

  1、《太素.五节刺》、姚春鹏注本均作“所以趋翔”;

  2、《内经校释》注:“《太素》‘管’作‘所’。《甲乙》卷九第十一无‘管以’二字。”

  3、管,《史记.范睢列传》:“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即主管、负责;趋,《说文》:“趋,走也。”即疾行;翔,《说文》;“翔,回飞也。”即飞奔。趋、翔,疾行、飞奔。由此观之:管以趋、翔,即主管疾行、飞奔之器官。

  Q1203垂:

  1、《内经校释》注:“《甲乙》卷九第十一上作‘睾’。”

  2、《太素.五节刺》、《灵枢悬解》卷二《刺节真邪》作“垂”。

  3、从后文看,原作无误,当从《太素》、《灵枢》作“垂”,即阴囊,有别于后文Q1204之“睾”。

  Q1204荥然有水,不上不下:

  1、《太素》卷二十二《五节刺》注:“荥然,水聚也。不上者,上气不通。不下者,小便及气不下泄也。”

  2、《内经校释》作“荥然有水”,并校:“荥原作荣,据《甲乙》卷九第十、《太素》卷二十二五节刺改。”

  3、《灵枢悬解》卷二《刺节真邪》作“荥然有水,不上不下。”并注:“此病荥然内有水积,不上不下,停伫阴囊。”

  Q1204常不得蔽:

  1、 姚春鹏注本作“裳不得蔽”;

  2、 《太素.五节刺》作“常不得蔽”;

  3、 《内经校释》校注:“《甲乙》卷九第十一作‘裳’。按‘常’与‘裳’同。《说文》巾部:‘常,下裙也。’”从之。衣裳无法掩蔽病形。

  Q1401两热相抟:

  1、《内经校释》作“两热相抟”,并校:“‘两’原作‘内’,据《甲乙》卷七第一上改。”

  2、《灵枢悬解》卷二《刺节真邪》作“两热相抟”;

  3、原作“搏”,与古抟(摶),形近易误。从《甲乙》、《灵枢悬解》、《内经校释》作“两热相抟”。两热相抟,即内热、外热两热抟积。

  Q1401帛:《百度百科》云:“战国以前称丝织物为帛。”

  Q1401槁:通槀,枯槁。

  Q1401不让美恶:

  1、《内经校释》译:“并不计较饮食的好坏。”

  2、《灵枢悬解》卷二《刺节真邪》注:“饮食不让美恶,不识美恶也。”

  3、《太素.五节刺》注:“不择好恶也。”

  4、《广雅》:“让,责也。”《说文》:“责,求也。”不让美恶,即饮食不求好坏。

  Q1501天府:

  1、《太素.五节刺》作“府”;

  2、《甲乙》卷七第一(上)、《内经校释》、《灵枢悬解》、姚春鹏注本均作“天府”,从之。

  Q1501大杼三痏:

  1、姚春鹏注本译:“取天府、大杼穴各刺三次。”

  2、杼,zhu4。大杼,即大杼穴名;痏,wei3,针刺计数单位;大杼三痏,即刺足太阳膀胱经大杼穴三次。

  Q1501中膂:

  1、《灵枢悬解.刺节真邪》注:“大杼、中膂,足太阳也。”

  2、《百度百科》:“中膂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骶正中山脊(第3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人体经络使用图册》足太阳膀胱经穴云:“中膂俞,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

  Q1701大风 :

  1、 姚春鹏注:“中风偏枯一类的疾病。《太素》卷二十二《五节刺》注:‘大风’谓是痱风等病也。”

  2、 《甲乙》卷十第二(下)张玉萍注:“大风,指痱风等病。”

  3、 《类经》二十一卷三十三《刺有五节》注:“风邪在身”、二十一卷三十六注:“大风,即《风论》及《四时气篇》之所谓疠也。”

  4、 《长刺节论》SW55-C0113“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即为本解。

  Q1701轻重不得:《内经校释》译:“身体左右轻重不相称。”

  Q1701倾侧宛伏:

  1、《太素.五节刺》注:“手足及身不能倾侧也。宛,谓宛转也。”

  2、《内经校释》注:“倾斜反侧,宛转俯伏。这里泛指身体左右前后的各种运动。”

  3、宛,宛若,好象。即半身倾斜宛若倒伏。

  Q1701甚于迷惑:

  1、《内经校释》译:“比一般神智迷惑还要严重。”

  2、据《大惑论》LS80—Q0201→Q0202“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惑,则精气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是故,间者为迷,甚者为惑。”可知:甚于迷惑,即比迷惑还严重。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69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