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乡的作文:县功镇,我心中的圣地
我走过许多的名山大川,
心中始终把你眷恋;
我曾在塔尔寺驻足流连,
却把你的名字默念;
我曾在高耸入云的布达拉宫俯看脚下的圣土,
眼前总是你的身影浮现;
当艾提尕尔清真寺万人匍匐的一刻,
你的平安是我灵魂深处最真诚的祈愿……
——题记
县功镇——我的故乡。沿宝平公路向西不过一里,南北不足一公里,两条垂直交叉的街道勾勒出了她的轮廓。这个在地图上连个黑点都算不上的小镇,却是我心中深深热爱的圣地。
在高中上学时,多少个清晨,我站在小镇最长的南北走向的街道一端,将宽阔而安详的正街及其两旁林立的店铺尽收眼底;当初升的太阳从永丰堡顶上将它温暖的光芒撒向小镇,顷刻间,镇上的屋舍、商铺的招牌如同镀了金似的,在远处村落袅袅炊烟的映衬下显得肃穆而神秘。我便被这金色所吸引,为之而痴迷。几十年后,当我站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仰望高耸入云端的金色宫殿时,心中一下子升腾起儿时的这种感觉。
小镇的街道天天都热闹非凡。特别是阴历双日逢集的日子,从两边的塬坡上俯瞰,小镇就像被川流不息的人流包围的小岛。十里八乡的人们来这里置办柴米油盐,交换自产的农产品。街道被花花绿绿的衣着充斥着,被各种叫卖声喧嚣着。人们在心仪的商品前收住脚步,买卖双方熟人般地讨价还价,声音虽大却不恼不火,成交则皆大欢喜,卖主还要客气地说声“那我就把钱收了!”不成则道声“你忙!你忙!”一走两散。十字路口西北角老礼堂的旧址已被改造成了美食街。人们或被小孩的手拽着或被空气中荡漾的香味诱惑着,不由自主地在小吃摊前驻足,将兜里并不丰硕的钞票换一碗凉皮或醪糟,吃一口冒着热气的油糕,这种惬意是外地人无法领略的。
小镇的热闹是有历史底蕴的。自古以来,县功镇就是辐射本县西山及陇县、千阳,乃至甘肃、宁夏部分地域的交通及经济交流枢纽,是方园百里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开皇十三年(593年)迁北魏旧县长蛇县县治于此,十八年(598年)改称吴山县;唐上元二年(761年)改称华山县,旋复旧名;元至元七年(1270年)吴山县并入汧源县后改名县(亦用“献”)头镇,不久改名县功镇。县功镇的集市兴起于唐代,清代至民国年间,集市兴旺时达到几十家商铺。到本世纪初,县功镇的商铺已过百家,还新兴了许多工业企业,增加了商业服务网点,集市贸易更加活跃,不仅是粮食、牲畜、竹木、药材、山货等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而且成为水泥、奶粉、白灰等地方工业品的生产基地。县功镇平时集市上市人数日均5000人以上,高峰时达到2万人。而三月三交流会期间,人流量日均3万人以上,正会当天可达高峰。
每年农历三月三,春暖花开的时节,一年一度的县功物资交流会开幕。它既是小镇经济发展的展示会,更是小镇及方园百里人们生活中的盛事。城里或外地的商家慕名纷至沓来,众多品牌让人眼花缭乱,小镇的两条街道已经容纳不了琳琅满目的商品。镇政府就会利用周边村子大片空闲的农田作为物资交流会的临时交易场所,按照物资的分类设立相应的交易区域。这些在农田里迅速崛起的简易房屋将小镇的面积向外延展了一倍。县市甚至省上的艺术家们则利用这难得的大好时机在交流会搭建的简易舞台上为赶会的人们献上精彩纷呈的秦腔大戏。商铺的高音喇叭里播放的流行歌曲与附近戏台子上传来的激昂高亢的秦腔交织在一起,竟没了昔日的不和谐,让人听起来别是一番韵味。从春节以后就一直忙于农事或进城务工的庄稼汉们此刻拖儿带女游逛在交流会上。那些来自西部山区嘴里噙着旱烟锅从来没有进过城里大商场的老汉能用粗糙的大手抚摸曾经高置在商场展台上的稀罕物件。城里人则蜂拥着购买地道便宜又放心的农家土鸡蛋、野菜、药材等所需品。就连在外工作的县功人也会抽出时间回来过个会,以解乡愁。在此期间,往来于宝鸡和县功镇的16路公交车、私家的大巴车被前来赶会的人塞得满满当当,宝平公路上机动车、摩托车、自行车、行人络绎不绝。小镇的繁华与其无以替代的地位在此得到充分的诠释。
【本文作者:王新智。(公众号:梦想杨帆的地方)】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故乡的作文:县功镇,我心中的圣地
下一篇:描写家乡的作文:我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