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六篇:皮部论(三)
Q0110泝然:
1、《太素》卷九《经脉皮部》注:“流逆上也,谓寒邪逆入腠理也。”
2、王冰注:“泝然,恶寒也。”
3、《类经》九卷三十一注:“溯,音素,逆流曰溯。溯然,竖起也,寒慄貌。”
4、泝,su4,通溯,鱼儿逆水而上状。泝然,毫毛直竖状。
Q0110腠理:
1、《类经》卷九三十一注:“腠理,肤腠之文理也。”
2、腠,cou4。腠理,皮肤基底层与肌肉之间隙。
Q0111则感虚,乃陷下:
1、《类经》九卷三十一注:“感虚乃陷下,青邪所客者,必因虚乃深也。”
2、《内经校释》译:“是由于经气虚而病邪乃得陷入。”
3、《素问悬解.皮部论》断句作“则感虚,乃陷下。”并注:“则乘虚内入,脉乃陷下。”从之。
Q0111弛:
1、《内经校释》注:“弛,与驰同。”
2、《广雅》:“弛,缓也。”
Q0111【月囷】:jun2,肌肉隆起处。
Q0202不与:《内经校释》注:“《太素》卷九经脉皮部注:‘在浅不疗,遂生大病也。与,疗也。’杨注与《甲乙》作‘愈’,义同,今从其说。”
SW57──《经络论篇第五十七》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SW57—D0101→D0401‖→‖SW56—D0301‖迁移说明:
1、《经络论》乃帝教雷公之论,而本段实为伯教黄帝之论,与《经络论》不属,窜篇之简,当迁出;
2、《素问直解.经络论》高士宗云:“经络,经脉、络脉也。上篇从皮腠则入于络脉,络脉而入于经脉。故此复有经络之论,论经络之色,有常有变,所以承上篇五色,而补其未尽之义。”此言甚是;
3、《素问悬解》置于卷四《皮部论》,并云“此段王冰分之为《经络论》,今正之。”黄元御之断之处置,甚是,当从之;
4、《太素》置于卷第九《经脉皮部》后部,完整接于《素问.皮部论》SW56—D0201→Q0201“不与,而生大病也”句后,从杨上善之处置;
5、迁入本论本位,作为前文络脉五色之解论,与《皮部论》主题相符,义理相通。
Q0301阴络、阳络:
1、《内经注评》注:“深在的为阴络,浅在的为阳络。”
2、高士宗注:“络有阴阳,阴络在内,内系于经,故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在外,外浮于皮,故阳络之色变无常。”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