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教师期末教育心得:看见自己的旅程

时间: 玉凤635 分享

  看见自己的旅程

  期中考试结束了,寒假就不远了。如何安排孩子寒假出行,开始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开始计划冬令营之前,我们也一再问自己,为什么开始一次旅行。在这里我想用先给各位家长转述一个在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上听一位美国先生讲的故事:

  一个美国印第安族叫拉瓦霍族,这一族人住在美国的西南部,住在大自然里。那个地区的学校里,美国人小孩和印第安族小孩在一起上课。美国老师有一课教他们画画,在一张很大的纸上,把自己画上去。美国白人小孩,把头、手、腿、脚整个身体占满整张纸。但是,你们猜猜,印第安族的小孩怎么画?他们的画完全不同。在同样一张大纸上,他们画了一大片沙漠,一个大山的峡谷,然后是蓝天......他们是不是忘了画自己?不是。他们只是把自己画在一个小小的角落。印第安族小孩从小生长在大自然,他们的族人教导他们,他们是周围大自然的一部分,好像就是大自然的手、脚或者小指头。

  不知道这个故事有没有触动你,但对我的触动很大,可能是因为这几年的教育生活。我们到学校班级去给孩子讲故事做活动,发现孩子不愿听课,不会听课,不会合作,在自己的世界里飘着,就像那个把自己画满整个白纸的白人小孩。

  纷纷扰扰的各种教育的兴起,都需要实践和时间去验证。就像我们不断提高烹饪手法,但真材实料是一切技法的基础,还有重要的是让我们的自己保持对高品质的味觉。知识当然应缘起并回归实践,黄宗羲、李时珍、徐霞客都是榜样,王阳明知行合一也意在此。当前林林总总的办学有些眼晕,包装太花哨太华丽了。近两年我的脑子里不断蹦出的词是返璞归真,游和学都是做事,出发点是正心诚意。我不反对富有生机和创造的结合,君子六艺,本身就有实践的内容。比如最近极爱听的蒋勋的讲述,建立在扎实根基之上,优雅而时触及心灵,既踏实,又有魅力,是理想的风格。

  自然教育这两年在蓬勃兴起,很大的原因是社会快速的发展产生了很多隔阂和不真实感。回想我们从八年前开始做亲子游,其实就不知不觉有些走进了自然教育的序列,去寻找真实生活的美。

  我理解自然教育,是帮助小孩子去理解他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要让他们深深地在心里感受到,自己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在他们中间,他们也在自然里。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切合作能力的基础,是三观培养的基础。

  在拉瓦霍族旁边,另有一个印第安族,这个族每个人都有一个“自然名”。曾有一位外国人,去探访他们自然名叫“湖山”的族长。在与湖山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后,这位探访者开始大胆问湖山族长:“你明不明白白人呢?”族长回答:“当然我不明白他们,因为他们太忙了。其实我觉得白人有一点不正常。他们的思想,全都是用脑袋去分析、去思考的。”探访者觉得,当然人类一定要用脑袋去想问题,去认识理解事物,有什么问题呢,没有不正常啊。但是他很尊重湖山族长,心里头有疑问,他就再追问:“那你觉得不是用脑去思想,那是用什么呢?”族长告诉他:“我们是用心去思想的。”

  “要缔造一个真正敬爱自然的社会,我们要给予它的公民在自然里脱胎换骨的体验。将自己对自然敏锐的感悟力和热爱之情,倾注在了户外教育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把孩子们带进了奇妙的大自然,体验自然的纯美,共同分享自然的乐趣。只要多一点专注力就能带来很大的差异。全然投入自然的经验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妙不可言的,全然沉浸于当下,经验永恒感,深刻感受玩耍的过程所带来的喜悦。

  我们一定要用心感受去了解大自然。现在教育普遍都是很重视头脑知识,但理性只是去描述大自然,去分类,这些当然也是重要的,去认识、了解每一个品种不同的特点。但最重要的,是要用我们的直觉。其实直觉就是一种平静的感受,我们要去感应到这一切事物后面,底下的归依性。

  在《倾听自然》的序言里,约瑟夫写到:如果一个人的思想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变换,那么,他又如何能够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与自然之间那种深刻的联结呢?要用“连接”还是“联结”。它们有何不同?我想,这两个词使用上的不同,反映的是与自然关系深度的不同。连接,是彼此互相衔接,“身入自然”。而“联结”,是彼此融合,“深入自然”。先身入,然后深入。这也是“流水学习法”的深意,全神贯注,全然投入。跳出告知的学习模式,去亲身体验。

  电子媒介对我们注意力的碎片化影响太严重了,纷繁紧张的现代生活不断地在干扰我们的知觉,以至于全神贯注成为稀缺资源,专注便是一种竞争力。进行深度的自然体验,可以培养这种全神贯注的心流状态。

  微软曾做过一个研究,比较加拿大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跟鲸鱼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孰长孰短。2000年,受测的加拿大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可以维持12秒,但是十二年后的2012年,加拿大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缩短了1/4,只剩下8秒。而鲸鱼,2000年集中注意力时间是9秒,2012年还是9秒。鲸鱼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跟加拿大人比,赢了一秒钟,所以跟加拿大人谈话,要小心他们的专注力不是很强。其实加拿大人已经比美国人、中国人更放松,专注力更强,所以难以想象国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会有多长。这也是对我们平时教学中体验到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说不会听课的一种验证。

  让每个人产生兴趣与敏感度,汲取有益的体验是教育需要的升级。我们已经越来越能方便的获取知识,但如何代谢变成我的一部分却越来越困难。

  自然中一切最简单的,都带来最丰富的感官体验。郊野之中发展的不仅是五感,更有意志力和十二感官的综合发展。

  “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这是很多人熟知的一句话,其实我想灵魂和身体其实一直会在一起,都在路上。只是我们能否真的“看见”。没有“看到”,方法再多也很难产生效果。旅行是一种在路上的方式,所以我说:我们真的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的孩子吗?不见得。”包括我对自己的孩子,有时我也需要跳出来,或通过老师去更全面的了解他们。旅行就也是一种跳出平时生活模式的方式,让我们有一次反观的机会。事实上,现在很多父母的困惑,都源于没有真正的看见孩子内心的问题,所以导致在错误的方向上使劲努力,却仍不见效。

  旅行不只是向外的观察,更是向内的反省。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我们也问自己了:我们真的能够通过五天、七天让孩子掌握什么吗?这个答案当然是“不能”,任何一个短期的教育行为,谁也不能确定的说可以让孩子学到什么。但是它却可能是一个“唤醒”和改变,唤醒孩子,唤醒父母,而这也是我们做活动的初衷,更看中的是这段旅程中,我们让孩子感受到了什么,我们看见孩子什么,而通过这些,我们又能够给孩子的父母什么有益的帮助。因为所有的最终是为了帮助父母更深的看见自己,看见孩子,为他们的教养带去一个方向。

  印第安有一句箴言:“学习无处不在,在风中,在河流,在食物,在传统仪式上,在家庭和朋友的爱之中。”就像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来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时下是一个充满创新和变革的时代,教育应是帮助人们为那些目前尚不存在、也无法被清楚定义的未来工作而做好准备。我们今天教育已经从1.0的教授版本(学习者就像一个信息接收器)到2.0的成长版本(学习者之间进行沟通,探究)。新的教育3.0版本是一个更开放的版本: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是教材。

  允许一切事情自然的发生。冬天是一个收藏的季节,我想和大家一起守望,一起去看世界,看孩子,看自己。相信真实的力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小新绘本馆

  公众号:小新绘本馆

386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