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代人物寇准的故事
关于宋代人物寇准的故事
寇准:人生长恨水长东
写寇准之前,我先把宋代的历史温习了一下,其实我也没有十成的把握能把这个复杂的人物和复杂的年代写好,毕竟你懂得是一回事,你让别人也懂得那就需要条理清晰的叙述和鲜明的观点。一丝不苟的讲述直板呆滞,不如去百度来的细密。太过于个人观点,野史成分就不足为信。半叙半议,聊着玩吧,以慰闲散时光无聊世事。
之前我问朋友对宋代历史有多少了解,比如南宋和北宋,他说是不是朝鲜和韩国的关系,一个国家分裂开了,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我可是知道李清照、岳飞、包青天、和杨家将十寡争西的,你糊弄不了我。得嘞,这个水平我就好写了。我也保证不糊弄你。
先温习下什么叫南宋和北宋。他们是因为定都的不同而区分南北宋朝之别。宋太祖赵匡胤打下江山到1127年止,一共历经9位皇帝168年,定都在北方的东京(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宋高宗南渡到崖山之战宋朝被元朝灭亡,也历经了9位皇帝,国运153年,那时候定都南方的临安,史称“南宋”。
寇准便是北宋名臣,当时北宋的政治环境特别好,好在哪里呢?重文官,轻武官。而且极其重视有才华的文人,老寇就符合了这点。寇准少年家境贫寒,十八岁得中状元开始入仕,一路畅通,官拜丞相。后人在影视剧中少不得对寇准的了解,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忠诚为国,死而后已的正面形象,可以理解,中国是一个需要榜样树立神话的国家,成为精神偶像,甚至成为一种信仰,引导民众走在这条路上,这是统治者最好的工具。正史又善于干这个,要不你就好的一塌糊涂,要不你就坏的不可救药,反正非正即邪非黑即白,道是线条分明了。可是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是立体的,多维的多元的,好人哪能毫无瑕疵,坏人又哪能全都十恶不赦,正史害死人呢。
少年时的寇准也和现在的孩子一样,顽劣不堪,喜欢飞鹰走狗花样翻出的游戏,沉湎其中。每个英雄背后都有一个好女人,这是伟大的历史给我们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这个女人不是母亲就是妻子,同生在宋朝的寇准和岳飞一样都有一个严母。寇母看儿子不争气的德行,气不打一处来,拿起秤砣砸了过去,落在寇准脚面上,如果落在脑门上,又一个包青天降生了哈。顿时鲜血直流,从此后寇准惧怕母亲发威,努力读书,待到拜相之时,母亲已经去世,寇准每想起母亲抚足大哭,念及其母的严厉和督促才使得自己有飞黄腾达的今日之荣耀。
端拱二年,寇准那时还不是丞相,在奏事殿中,因为政见和太宗发生争执,太宗龙颜震怒,生气地离开了龙座,转要回内宫。寇准却扯住太宗的衣角不撒手说:“皇上,你看你怎么能走呢,臣还没说完呢。”宋太宗无奈的甩甩袖子黑着脸坐下来。事后,宋太宗仍是十分赞赏寇准,高兴地说:“我得寇准;唐太宗得魏征一样。”寇准被钦誉为魏征,可见他在宋太宗智囊团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过宋太宗只说对了一半,此宋太宗并不是彼唐太宗,良臣还要得遇明君才是相得益彰。寇准如魏征,也要宋宗如唐宗才行,实际上差了十万八千七百里。
寇大人在影视剧中朝政清明,刚直不阿,不畏权贵,可是我们的寇大人私生活却是十分奢侈,经常饮酒作乐通宵达旦。而且每次必须院中点蜡烛,厕所里也都是,恍如白昼,要知道在当时蜡烛是很贵的物资,平明百姓都点不起,而是煤油灯照明。玩到尽兴时,还请来舞女跳艳舞,就是当时西域的肚皮舞,每每大肆奖励舞女们丝绸。
寇准的小妾茜桃因此写诗劝慰:“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寒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意在劝说寇准勤俭节约,珍惜劳动人民成果。你忘了,寇准是什么人,才高八斗之辈。看完哈哈大笑,做事回道“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樽前听艳歌。”听艳歌哈,寇准说了,功名利禄为了啥?答,不就是喝喝酒,听听歌,看艳舞吗。这件事被百姓听说后,不免微词,我们的大人也是市井浪子这个德行吗?
而且我们的寇大人还极其不喜欢南方人,应该说是看不上南方人的某些特质,大中祥符八年,萧贯考中状元。寇准上书称:“南方下国,不宜给状元。”结果改北方人蔡齐为状元。寇准下班时对手下人得意的说,看吧,我又给咱们中原人民争了一个状元。就连晏殊也险些被寇准打压下去,晏殊十四岁考中进士,宋真宗对小才子很感兴趣,特别召见面试,寇准又是以南方人为由意图压制,好在宋真宗这次没犯精神病:“朝廷进士,唯才是求,四海一家,岂限遐迩?”老寇半天没支吾出声,后来晏殊也官拜宰相。
说话的功夫,凶猛的契丹女人萧燕燕带着她的军队带着她的孩子,浩浩荡荡的杀上宋之边界。澶渊之战开始,朝中主和派力盛,以迁都这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实行跑路,免得契丹人打来有危险。
真宗问寇准怎么办?我觉得真宗有生之年都在为问寇准这句话而后悔,因为寇准直接就把真宗逼到绝境上了。寇准说:“皇上若离开东京,怕是再也回不来了。不如御驾亲征,鼓舞士气,带领民众守住大好河山呀,皇上。”寇准被不怕死,死性子死心眼,他以为皇上也不怕死呢,所以这是多大胆的建议呀。皇上能咋整,再坚持迁都未免太贪生怕死,不如说:“寇爱卿你带兵去退敌吧,老子在家等你凯旋归来。”
可是话都问出去了,答案出来了,覆水难收吖,只好非常不愿意的从了寇准。就是不放心老寇的打包票,说不准胜算几何。于是派人监视寇准,回人来报说,寇准白天睡觉,鼾声震天,吃得香,晚上还不忘泡妞写艳词。真宗点点头,呸了一口,“闲心真大”,然后自己也去睡觉泡妞写艳词去了。
澶渊之盟虽然大宋没有完胜,但是赔款的方式保住了大都,避免了迁都劳民伤财,还与契丹修订百年互不侵犯的条约,还大宋一个百年的太平,还算是赚了,至于面子问题,大宋早已经要不起了。
所以此次战役之后,以最少的损失换的最大的利润,颇得国人和朝廷的重视。魏野给寇准献诗:“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就是说寇准多么英明神武,相当于现在网络相互吹捧的游戏诗。可是诗传到契丹就不同了,契丹人文化水平低,还未完全接受汉文化,就蒙圈了。使者出使大宋时,在朝堂上就问了:“皇帝,你们大宋不着地就能把楼台建起来的相公是哪位呀?我来时我们国主和朝班以及子民都让臣好好见识一下这位大人。”当时皇上看着使者认真的样子,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底下也是一片忍俊之声。皇上以袖掩面,一边摆手,爱卿,好说,好说,我现在就把寇准召回来。可见没文化多可怕,吹捧就够咧嘴的了,这个异邦竟然把吹捧之词当真,理解的这么具体化。如果生在现在网络社会,就知道了,这是多稀松平常的一件事,每天不吹捧几句浑身难受,不飘飘然几回,网费都算白交。
寇准不爱权势吗?很爱,寇准还是副相时,因为年轻闯进中央政治局位列高管。太宗无意中叹道:寇准是个好孩子,会是个不错的官,可惜太年轻了。皇帝的意思怕寇准年轻气盛,不懂得权衡(实际上年老了的寇准也是不懂得权衡,太过于直)。可是寇准听闻后,以为皇上要把他咋地,回家就吃何首乌就着盐和萝卜吃,一段时间须发全白,咋一看跟个老头似得,太宗见了,又是一顿笑。可见圣言多么可怕,可不是随便说出来闹着玩的,如果当初说句,寇准是个很不错的人,是个姑娘就好了,皇上,寇准可怎么活?是不是世界人妖历史就要改写了。
转回正史,话说澶渊之盟后的那么一段时间,寇大人仕途正旺,春风得意马蹄疾,人生处处好不快活,居功自傲,生活奢侈,度过了一段人生中最好的岁月。可是因为当时主战得罪了一些权臣。其中王钦若为首的另一股势力不断蓄谋,寻找时机铲除异己,拔掉在皇上面前如鱼得水的这颗眼中钉。于是在皇上面前没事煽动一下,勾勾火此类小事对于满腹才学的朝臣们来说简直太容易了,无非是语言艺术。
在一次退朝之后,王乘机对真宗说:“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对国家有功吗?”真宗点头肯定。王说:“我想不到陛下竟有这样的看法,澶渊之战,陛下不以为耻,反而说寇准有功。《春秋》—书都把城下之盟当作一种耻辱。澶渊之盟实际上是城下之盟,陛下不以为耻吗?陛下听说过赌博吧。那些赌徒在钱快要输完时,就尽其所有押了上去,输赢在此一着,这就叫‘孤注一掷’。陛下在澶州时不过是寇准的‘孤注’罢了,真是危险啊!臣曾想,万一当时输了会如何?您不觉得他拿皇上您的命来博个人的仕途很可耻吗?”从此,真宗对寇准就冷淡起来。可见挑拨离间的作用是多么大。
景德三年,寇准被罢相,王计谋得逞。朝中大权落入王钦若和丁谓手中,正值真宗精神病高发时期,其实北宋九位皇帝都是精神病,其行为和乖张程度为世人所不能理解,我就全称他们为精神病。
真宗晚年昏庸,大搞迷信,动不动就封禅,求神,寻找祥瑞,粉饰太平,寻求成仙成佛之道,朝政自然无心打理,落入宵小之徒。被贬后的寇准在地方政绩斐然,当时朝中缺相,丁和王不足以入相撑起大场面,他们又想到了寇准此人,于是忽悠皇上把寇准召回来,借寇准的资望为自己的权势服务。
当时寇准门生就进言,不宜回朝,力求自保。与其陷入政党之争,不如闲云野鹤快活。果如当时寇准能看淡一切浮名浮云,该不是后来的惨状。寇准奉召回朝赴任,王同党丁谓对寇准大加拉拢。宴席上,看见汤汁粘在寇胡须上,起身用袖子为他擦拭。结果寇准借酒劲大加讽刺挖苦说:“你一个堂堂国家官员,难道就会做这样帮长官擦胡子的事吗?”丁谓在众人面前很是下不来台。结怨至深,怀恨至久,以至后来寇准连遭贬值,一日连下三道旨意,连贬三级,从中央总理一直贬到地方县长,泄其当日之愤,都是丁谓一手促成。
真宗病后,刘后参政,凡事问丁谓。丁谓误国,有识之士有目共睹。寇准上书反对刘后预政丁谓专权。病中的真宗也意识到丁谓专权的严重局势,批准了寇准等人的上奏。寇准让杨亿秘密起草太子监国的诏旨,并且准备与杨亿一起辅政。这节骨眼上刘后的家人犯法,真宗下诏赦免。(其实真宗是个刘后一个面子和台阶,毕竟削了她的权利,以图安抚一下刘后不起风波,权利平稳过渡。)结果寇准一个不懂得权衡利弊,又再次上书逼真宗严惩凶手,这下子激怒了刘后,与寇准结下怨仇。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呀,最精锐的人马才能成就最伟大的事业,向别人不留余地的出击时,必要有必胜的把握。不靠谱的是寇准与杨亿密谋由太子监国一事被杨亿的小舅子张演知道,并且喝多泄露出去了,成了公开的秘密,可见酒后误事,简直是误国。这样的素质和德行还密谋成事呢?太离谱了。
这时和丁谓有私怨的太监周怀政联络同党,企图发动政变,斩杀丁谓,复相寇准,尊真宗为太上皇,拥立皇太子即位。这事又被人出卖,成大事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网友总结的多么精辟。丁谓派兵诛杀参与者,并以此为由把寇准置于死地,诬告寇准参与密谋。寇准虽没被问成死罪,却又再次罢相,被逐出京城。
寇准遭贬,据说是丁谓等背着宋真宗干的。据《宋史》记载,寇准被贬,真宗精神病高发期,恍恍惚惚的竟然不知,问左右的人为什么多日没见寇准,左右臣僚都不敢回答实情。寇准离开京城那天,大臣们由于害怕丁谓,都不敢去送行,副丞相李迪的人对寇准罢相十分愤懑,公然宣布自己与丁谓不共戴天,甚至持手板击打丁谓。李迪面奏皇帝痛斥了谓之奸邪,力诉寇准之蒙冤。结果丁谓直接把李迪也贬官了,可见寇准的人格魅力还是感动很多人的。
虽然寇准失了相位,但是民心颇得。而丁谓不得民心,只迎合圣意。于是民间就有说了“欲时之好呼寇老,欲世之宁当去丁”,不知哪位大哥想的主意,把丁寇两人画像贴在墙上任人评说。当时的流氓混混,山匪强盗,闲来无事时也会站在城墙根对着两位宰相一顿评论,众口一词,都觉得寇准是好官。可见就是坏人他也喜欢太平盛世国家安定的,黑社会大哥都服的人物估计只有寇准了。
寇准命运握在丁谓手里,一贬再贬,先是道州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县武装部长,可是一下子从中央正职级降到县级,中间隔着省和市级呢。路途遥远,辗转才至道州,圣旨到来,再贬雷州偏远县,不得不马上启程赴任。在赴雷州途中途径襄阳,写了一首诗:“沙堤住处迎丞相,驿吏催时送逐臣。到了输他林下客,无荣无辱自由身。”我们的老寇同志这会才想明白,卸掉一身仕途做个自由人,可惜晚矣。当时,胡旦在襄阳。寇准得势时一直看不上胡,嗤之以鼻,以致胡仕途不顺,在地方上当小官。这下子胡可能看好戏了,望着寇落魄额背影,大声喧哗:“活该,让你嘚瑟,苍天呀,大地呀,是哪位大哥为我出的这口气呀。”闻着皆大笑。胡公子,你还能不能有点绅士风度,文人面子,回家笑去不行呀。
寇准自是一身凄风苦雨,但是老寇天生有钢筋铁骨的意志。每到一处仍不忘喝酒。丁谓那小子为了让他不消停,决定吓唬吓唬他,草拟一份恐吓信。使者追上寇准时他正在大饮特饮,谈笑风生。使者一副要吃人凶神恶煞的样子,呼唤寇准出来接旨。寇准告诉手下,你就告诉他,我上茅房了。使者不悦,众人察色神色惶恐不安,寇准拎着腰带晃悠到使者面前:朝廷若是赐我死罪,请拿出赦书我瞧瞧。如果不是,哪来哪去吧,然后继续喝,至暮才罢。
过雷州时,寇准截了一枝竹子插在神庙前,说道:我如果负朝廷,此竹不必活。若不负国家,此枯竹当再重生。其竹果生,附近百姓为感念寇准德行德政,插竹为祭,修竹为念,后来蔚然成荫,于是有了相公竹,也有了寇准的祠堂。
寇准到雷州后,生活艰难、气候恶劣、身体很快垮下来。第二年秋天在忧郁中病逝。一代名臣就这么陨落了,纵观一生,虽也有劣迹和不合时宜,但瑕不掩瑜,算得上一代名臣,钱惟演任洛阳留守时问诸位宾客:“你们知道寇准罢相被贬原因吗?应该是他晚年生活奢侈,说话不谨慎没追求,生活过度享乐导致的结果。”欧阳修回答说“娱乐人之常情,最多是个人道德缺失,还不至于引起灭顶之灾。寇准倒霉的原因主要在于他老不知退,一把年纪还占着位子,明知道陷入党争,明知道漩涡,已不能力挽狂澜,已不能分心分身为民为国,还是不愿意放弃权势,乃至酿成悲剧。实则贪也。”《渑水燕谈录》记录了这段对话。我个人觉得,欧阳修过于苛刻,没有对寇准的半分同情。学以致用,满腔抱负,货卖帝王家,毕竟是每个读书人最终的目的,陷入争端不能自拔者,又何止老寇一人呢?王安石、范仲淹这些人都一样,几起沉浮,任人评说。留给后世子孙有用的财富,无用的早被写书人抹去了,便只剩下零星坊间闲言。
最后附上老寇同志的一首词,相当润香软玉的艳稠,
望江南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
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
蘋满汀洲人未归。 故事讲完,历史中的人早已做了古,只有那些故事还飘荡在历史的首页上,任凭风吹雨打,人世评说。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 宋千寻
公众号:千寻花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