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游记散文:凄美沈园(2)
优美的游记散文:凄美沈园
陆游知晓这样一首诗,不用提,有多么思念和同情唐琬了。他们的泪。已经化成沈园的湖水和环绕沈园的沟渠之水了!
抛开个人恩怨,我们只谈陆游和唐琬的这两首《钗头凤》词。凤钗本是陆游送给唐琬的聘物,据此而作《钗头凤》可谓贴切之极!再之,在词的上阕和下阙末尾,陆游用到错、莫两个字作结,唐琬用到难、瞒两个字作结,陆游的悔恨、唐琬的无奈,准确地反映了两人当时的心态,可谓惟妙惟肖!我们不禁十分折服陆游、唐琬的才情。这是题外之话,再多也只能打住了--以免喧宾夺主!
谁也不会想到,更值得痛惜的是,不久,本就饱受相思折磨得虚弱的唐琬,因为陆游的一首《钗头凤》而一病不起,竟然不治而亡!
有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里,我们不妨也抱怨:成也沈园,败也沈园。你一个沈园,促成了陆游唐琬的相见,见证了二人的含情脉脉,也见证了两阙《钗头凤》凄美词的横空出世,可你却无情地棒打鸳鸯,造成了陆唐的相思与分离姑且不论,还直接导致了唐琬的无端死亡,你得担负多大的责任?怨你恨你骂你都是轻的,要是告你追究你的法律责任,恐怕也不为过!但细细想来,这样做也有所不公。与人家沈园何干?!沈园不就是个园子吗?作为一个开放的观光场所,张三可以来,李四可以来,王五赵六等,都可以来,他们要爱要恨,要高兴要忧愁,要死要活,与沈园何干?!要它负责,更是冤枉它了!
我们又想到了怨陆游。
你分明一个活脱脱的情种,见唐琬见就见了也罢,偏要写什么煽情的捞什子《钗头凤》,让人家一个痴情的弱女子不堪一击,由相见暂欢到愁肠百结,落得个一病不治。你能偿得了唐琬的命吗?你能负得了这个责吗?怨你恨你骂你打你都是轻的,最好让有司判你个死罪,给唐琬殉葬!转眼一想,这也有所不公。他也是个人哪!也有情有义,也有悲欢离合。他爱唐琬,有错吗?显然没有。开始他还有所克制,没有表达什么意思。但见唐琬派人送酒菜,哪里是什么酒菜,分明就是一份情意,这时,他再也忍不住了,终于爆发了,写下了那阙抒发强烈相思情感的词。这难道有错吗?也没有错。
既然沈园没错,陆游也没有错,那就是唐琬有错了。
确实也怪唐琬,陆游见就见了,有现任老公在场话没说成过去就过去了,回去就回去了,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不就完了?可你却偏偏与老公商量,征得老公同意,派家人给陆游送去酒菜,让陆游又旧情复发舞文弄墨,又节外生枝惹出事端;陆游的词写就写了,你又唱和什么,惹得自己生气,致使原本因陆游母亲休妻而得的病更加严重了,反丢了小命。这多么愚蠢多么不值?但从小女人角度品读,也是可以谅解的。小女人重情重义,特别珍惜与陆游青梅竹马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休妻非陆游本意,再婚亦非自己本意,那么与陆游的离异只能归咎于命运的安排了。她不怨天尤人。这次见陆游,原本不知其所思所想,今见诗词所言,与她一样,满是思念之情,不能不勾起过去美好的回忆,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送酒菜,于是和诗,表达情感。这是人之常理,人之常情。何错之有?如果不送酒菜,如果不唱和,那才是一个无情女子呢!如此说来,唐琬也是无辜的。我们读了唐琬的和诗,知道她是重情义的弱女子,非常值得同情。如果说非要怨唐琬一点什么的话,还真能找到一个切入点,那就是她用情太投入,用情太专,用情太重,达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以致误了卿卿性命。你看人家陆游用情,也投入,也专,也重,但把握了一个尺度,那就是保命。也许,这就是大男子与小女子的最大区别吧?!大男子能做得到,而小女子却做不到!为什么人们总是说:在情感方面,受伤的总是女人!再说了唐琬命都搭上了,我们还能怨她什么呢?最好是让她的灵魂得以安息吧!
这么说,这个不怨,那个不怨,那么,最后只剩下一个可以抱怨的人了,这就是唐琬的丈夫赵士程。这个人,说起来似乎有些不相干。
这个赵士程,出身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本与娇妻唐琬恩爱有加,日子太平。但在游沈园后,在妻子唐琬的劝说下,轻率地答应了妻子的要求,派家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菜,犯下了致命的错误。这一举动,不但没有使妻子开心,反而给妻子陡然添愁,往日恩爱刚刚割舍,旧情萌发,情动伤身,不能自已,以致断送了妻子性命。最该反思的是赵士程,最后悔的恐怕还是赵士程。他失去的太大太多,温柔贤惠的妻子没了,温暖的家也就没了。是他断送了妻子的性命,他一定会这么想。若此,我们还能责怪他什么呢?他动机是好心好意,满足妻子与陆游的心愿,表现大度的襟怀,可是好心却办了坏事,得不偿失。看来,他也是受害者,也是值得同情的。
如此说来,沈园怨不得,陆游怨不得,唐琬也怨不得,赵士程也怨不得,岂不是无人可怨了?难道还能怨天怨地吗?有答案吗?有。肯定得有人为此负责!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人与此有关,那就是唐琬的婆婆、陆游的妈妈了。难道真是她的错吗?
有人说了,这一切恐怕都是陆游母亲造成的。她是源头。追根溯源,她才是这场悲剧的制造者。(据说,她是由于嫉妒儿子与儿媳感情过于好而忽视了自己,就找了儿女情长耽误正业与不能生育两个借口)没有她的干预,陆游唐琬不会离婚;不会离婚,就没有唐琬的悲剧,也就没有赵士程的失妻。这确实有道理。起码听起来很合乎情理。姑且这么先听着吧!但值得辨析的是,陆游母亲也是无辜的。她休儿媳的两大理由,在那个封建时代都是正当的合理合法的。不能儿女情长何错之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何错之有?她执行的是家法更是封建宗法制度,于是她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她本人何错之有?!
那么,罗嗦了半天,说来说去,这个没错,那个也没错,究竟谁有错呢?难道真的都没错吗?答案是否定的。错是有的,一定要有人承担责任。但有极大过错的,却不是某一个人,也不是某一个朝代,而是一个社会制度。这就是万恶的封建社会制度。封建礼教、宗法制度等都是吃人的制度。这就是鲁迅先生深恶痛绝的一再口诛笔伐的吃人制度。至于其罪恶理论,人们大都知道,这里就从略,就不去细说端详了。
在这个制度下,不知有多少陆游唐琬这样的男男女女,被“陆母”这样的“恶婆婆”给活活拆散了!不知多少这样家庭人员频频受害!这样的悲剧源源不断地发生着,从来没有停止过!陆游的母亲也好,陆游也好,唐琬也好,赵士程也好,沈园也好,都是这个制度的牺牲品殉葬品。一切皆在此!这就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我们能为生活在如今自由恋爱的社会里而高兴而骄傲而幸福!
在沈园里发生的陆游与唐琬凄美的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但是,应该补充的是,它还有个重情重义的凄美的尾声。
出人意料的是,陆游这个大诗人在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后,仍然把四十多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埋在心底。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就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唐婉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75岁)。然而他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沈园怀旧诗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在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是陆游怀旧场所,也是他伤心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怎奈“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诱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81岁)虽然不能再亲至沈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婉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于是又赋《梦游沈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