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课稿范文:《梦回繁华》评课
教师评课稿范文:《梦回繁华》评课
张老师的课堂亲切简约,同时又能做到以简驭繁,让我耳目一新,颇有启迪。这节课洋溢着浓厚的语文情趣,弥漫着淳朴的语文气息,也自然地融合在这“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把握说明效果”几个便教利学的板块之中。这节课张老师并没有“循规蹈矩”逐段教学,而是把握自读课文的特点,从学生阅读兴趣出发,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大胆驾驭教学内容,一节课就3个教学环节,十分简洁,却又“针针见血”把教学重点、难点一一落实解决,具体评价如下:
一、教学目标把握准确
张老师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2、掌握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品味语言,感受文中平实准确、典雅优美的语言。三个目标层层递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所体现,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较为合理。在此后的教学环节中,三个教学目标也都一一实现。
二、教学环节层次分明
教学环节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教学环节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自然过渡 ,教学流程简明流畅,以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为主线,科学地安排了由浅入深的三个教学环节,匠心独具地把初读课文、再读课文、品读课文整合成几个活泼的板块,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教学环节中得到全面的训练,整体的发展。
三、学法指导得心应手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要有效引导,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注重学习策略的传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有助于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作为自读课文,承担的任务是学法迁移、运用,由扶到放,由教到用。课堂上要落实这一理念,分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最好能自主发现问题并设定学习目标,鼓励其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且梳理学习的过程,提炼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张老师的各个教学环节均有所体现。
如在第二环节张老师要求学生“再次浏览课文,文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相应的例句,并分析有何作用?”以学生的自主发现代替教师的讲解,这也就体现出教读课与自读课的根本区别。第三环节中以“我从 这句话中感受到了 。”让学生自主找寻美点,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再次体现,同时也印证了自读课文注重学法迁移、运用,由扶到放,由教到用的这一理念。
四、语文要素训练扎实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课,学习本单元,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张老师也切实的践行这一思想。在第一环节,通过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学生明白了本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如在第二环节“再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中,张老师要求学生在问题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寻找说明方法。在第三环节中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效果,提示学生“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根据这一提示,学生在赏析语言的过程中就有了方法的指引,而本文的难点也就得以顺利克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再次被调动起来。最重要的是通过上述两个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本文的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进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
五、谈一谈设计缺陷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挖掘不够到位
统编教材的编写重在凸显两大理念:“三位一体”和“两条主线”。“三位一体”是指教读、自读、课外读;“两条主线”是指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而本节课的设计能根据说明文特点很好的落实、体现语文素养,但人文主题明显挖掘不够到位。《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而且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执教老师可以让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想象,增强对祖国灿烂文化的喜爱与景仰之情,激发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欣赏艺术作品的兴趣和能力。本节课教学中第三个教学目标设计略为浅显。
(二)写作特色的归纳总结有待重视
一篇优秀的作品,一定要引导学生去明白这样一个思路“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也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本文在说明过程中,主要部分采用了空间顺序。如在第4段,作者按照“画面开卷出……画面中段……后端……”的顺序依次说明;再如介绍“画面开端处”汴京近郊的风光时,采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这些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同时,文章在说明时,多用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文中的写作顺序、说明顺序、短语用法等都可以提醒学生重视,可以通过板书设计等形式进行总结。
最后,充满智慧的课堂就是不断惊喜的课堂,充满思考的课堂就是不断成长的课堂,教师的精彩源于学生的精彩。应该说,张娜老师朴实无华的课堂是简单的,却也是智慧的,给我们最真实的启迪。化繁就简,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个人浅见,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本文作者: 民族中学李鹏飞】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