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校长教育心得:信赖,可以创造美好的境界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常有老师跟我抱怨: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讲了那么多道理,讲得口干舌燥,总也没有效果啊?你看,孩子们在我面前俯首帖耳,一副言听计从的样子,可一扭脸儿怎么就把我的话全都丢了呢?

  我经常反问这样的老师:你能否觉察出学生是否用心在“聆听”?你觉得学生是否心服口服地想听到并接收你的那些“道理”?或者说,你是否丢失了学生对你的“信任”?

  很多时候,学生听不进老师的话,并非老师讲得没有道理,而是学生不相信你的话。信任是教育的起点,不信,则所有的教育行为都会失效。很多老师就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

  老师努力让自己的学生“信”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博得学生的“信赖”?

  “信”来源于教师的以身作则。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譬如,我们要求学生书写要工整,作业写得潦草,就要受到教师的惩罚,可一个老师在黑板上、在学生作业本上写下的文字却是龙飞凤舞,类似天书;譬如不让学生带手机,一个老师大讲特讲带手机的种种危害,提出严格的惩罚措施,可一转眼,老师的手机在课堂上肆无忌惮地响起来,然后就无所顾忌地接通了电话;譬如迟到要罚站,要反省,可老师迟到了却丝毫没有愧疚,甚至不给学生一个解释……如此说一套、做一套,“双重标准”,让学生如何接纳你?这种情况下,一个老师还在装模作样、一本正经地给学生讲授人生的大道理,自然只会被学生嗤之以鼻。

  “信”来源于教师的一碗水端平。教师失去信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公平。这种情况并不鲜见,教师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往往是带着有色眼镜的。学生成绩差,行为习惯不好,自然在老师的心头就刻上了“差生”的烙印,这会直接左右着教师的态度。譬如,几个学生同时迟到了,教师很可能会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迅速将学生“归类”:那些平时成绩好,相对乖巧的,教师可能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而对另一类学生,境遇则大不相同,教师好不容易抓住了“小辫子”,那是注定要死死不放的。优等生如果说“堵车”,教师深表理解,而差生如果说“堵车”,对不起,很可能换来的就是老师的质疑和冷嘲热讽。同一件事,采取截然不同的处罚标准,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抵触,甚至叛逆,信任也就无从谈起了。

  如果仅仅是因为教师不满意学生的表现而给学生分了“三六九等”,似乎还情有可原,但事实上,教师的一碗水端不平往往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父母的社会地位不一样,经济状况也有差异,这些往往左右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一个官二代和一个农民的孩子,也许在某些老师的眼里已经先入为主地有了差异。如此情形下,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会有了微妙的差别。这种差别,看似不起眼,却极易被异常敏感的孩子们捕捉到,时间久了,信任也就丧失了。因此,任何以“物”、“名”、“利”、“权”为出发点的教育都会导致信任度的下降。

  “信”还来源于有要求就有检查,有承诺就有兑现。我们不难看到如下的场景:同学们,这篇课文写得很美,课下大家再读两遍;同学们,这个问题来不及学了,请大家课下自己查阅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同学们,大家好好努力,期末考好了,我陪大家一起去郊游……结果呢?课下书读没读老师再不过问;随口说出的“继续讨论”在第二天上课时早就丢到脖子后头了,让那些精心准备的同学说不出的郁闷;期末过去了,学生满心的期待变成失望,如果有“不知趣”的学生非要问起当时老师的承诺,老师总是含混其词:真不能去郊游啊,太不安全了,校长也不同意啊!布置了没检查,承诺了不兑现,学生就不会再拿着你的话当回事,就会对你的说法将信将疑,那信任还从何谈起?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美国加州佛雷斯诺市佛里蒙特小学的女校长赖斯达特,为了激励学生读书,别出心裁地承诺如果同学们在4个多月内阅读7000本书,她便会亲吻一只小肥猪。结果学生没有令校长失望,在8月至圣诞节前完成了阅读量。赖斯达特校长信守承诺,从当地一所大学的农业系借来一头肥胖的小猪,在校内安排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吻猪仪式”,650多名学生雀跃万分地观看校长如何履行诺言,兴奋得不断尖叫,如一群开心的小猪。

  校长赖斯达特这一吻,吻得动人,吻得可爱,吻得活色生香,吻出了一个教育者的真诚和智慧,也吻出了学生的信赖和支持!试想,如果她羞于面子,违背承诺,事情又会走向何方?


  【本文作者:王福强(微信公众号:王福强的小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校长教育心得:信赖,可以创造美好的境界

常有老师跟我抱怨: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讲了那么多道理,讲得口干舌燥,总也没有效果啊?你看,孩子们在我面前俯首帖耳,一副言听计从的样子,可一扭脸儿怎么就把我的话全都丢了呢? 我经常反问这样的老师:你能否觉察出学生是否用心在聆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86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