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教育反思:找回教师的尊严
校长的教育反思:找回教师的尊严
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几个家长,他们的孩子刚刚从某位“名师”的班级毕业,考入了省内的重点高中。因为是朋友,谈话就少了一些顾忌,他们告诉我,几个孩子已经达成了一致,从这个班里毕业了,再也不会理睬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我惊诧地问为什么,他们的解释是,这个老师虽然教学水平还不错,但人品实在不怎么样。他们举出种种实例:这个老师如何教学生面对媒体说假话,通过给老师编造成绩,以赢得荣誉,并以“三好生”作为说谎的“报酬”;这个老师如何变相挤兑家长,拿着放大镜找学生的毛病,揪住芝麻大点的问题不依不饶,待家长“表示”之后则一改先前的冷淡而变得异常热情;这个老师如何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和家长参加她的“高价培训班”,赚取高额费用,一旦家长和学生不识趣,就采取种种方式予以刁难……原本我还想劝说家长应该让孩子有感恩之心,但听完他们的述说,我不仅哑口无言,而且转化为深深的悲哀,更为教师队伍中有这样的人感到羞愧。
如果一个老师教出来“高材生”,却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甚至被学生厌恶、痛恨、唾弃,岂不是最大的悲哀?在埋怨学生和家长无情无义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真的要检点自己的言行,寻找自己的问题?
从那时起,我不止一次思考:作为教师,为什么越来越多地感慨“我们越活越没有尊严了”?我们的尊严究竟哪里去了?
有人说,教师的待遇这么低,当然没有尊严。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绝对。教师的尊严感固然离不开一定的金钱的支撑,但金钱替代不了尊严。抗战期间,西南联大的教授们,大多个个面有菜色、衣仅蔽体,却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英才,赢得了世人的极大尊重。清贫无损于他们作为教师的尊严。我也想起自己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时候,每个月只挣着几十块钱的工资,物质生活极其贫乏,但我所在的那个老师群体是快乐的,上进的,是被学生和家长拥戴的。从什么时候,这一切在悄悄改变呢?
不要一味埋怨社会道德水平的滑坡。这固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原因,却不是我们个人力量能够改变的。寻找教师尊严消失的原因,还要审视我们自身的不足。换句话说,很大程度上,“尊严”是被我们自己弄丢了,只有我们自己努力,才能够找回来。
首先要说说“职业底线”的问题。前一篇文章已经提到了这个话题。有个说法很形象:一个人可以没有底裤,但是不能没有底线。作为教师,你不一定要有成为名师的远大追求,但必须有起码的约束,必要的规范。比如说,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就应当是我们的职业底线,而尊重学生及家长,也应当是必然的职业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在形形色色的利益诱惑下,一些教师迷失了方向。有极少数教师以教谋私,搞有偿家教、推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有极少数教师道德失范,“惯于”体罚和变相体罚等行为;有极少数教师把利益当作人生的唯一目的,想方设法向学生和家长“伸手”,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师的良好声誉。当我们不能给学生尊严,却反过来奢求学生给我们尊严的时候,我们想想,这可能吗?
其次还要说说“专业水准”的问题。我们去医院看病,即使是个很没有经验、很年轻的大夫,给我们分析病情的时候,也很少有人指手画脚地反驳。为什么?因为大夫有很强的“专业性”,我们自认为没有资格去评论人家的水平。但为什么一个小学都没有读过的家长,到学校来,都可以对班主任、对老师的做法指指点点?难道只能怪家长没素质、没修养吗?是不是我们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研究、缺乏专业水准所致?如果我们有深厚的理论做支撑,能够更科学地工作,能够准确洞悉学生的心理,能够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细化到让人心服口服,是不是就会少了很多质疑?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得过且过,抱着自己那点可怜的所谓的“经验”不放,懒得动脑筋,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根本无法赢得别人的信任。这种情况下,尊严又从何而来?
第三还要说说“生活态度”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学会做一个“人”。一个精神贫困的人,一个毫无情调的枯燥的人,一个整日忧心忡忡、愁眉苦脸的人,也必将是一个缺乏人格魅力的人,学生决不会馈赠他们以尊严的。当一个教师走进校园走上讲台时,他不会带着满脸的悲愁与苍桑去面对几十双干净而富有活力的眼睛。即使不顺心,也不会怨天尤人、气急败坏,而是能用宽容、善良甚至怜悯的胸怀去化解一切。教师的尊严感源自于对人生的热爱,对自己的善待,来自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二十年前,我在农村中学教书时,工作之余,大家凑在一起,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孩子们围拢过来,饶有兴趣地旁观,那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图景啊?良好的生活状态,正是赢得尊严的重要保障。
最后还要说说“工作状态”的问题。一个天天糊弄、态度极差的教师自然不能赢得尊严,但一个整天只知埋头于工作,甚至要“蜡炬成灰”的老师就一定能赢得尊严吗?“敬业”二字毫无疑义地应该是每位教师的职业使命,但“敬业”不等同于“牺牲自我”乃至一个家庭。去听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感慨颇多。有的老师因为上课,耽误送孩子看医生,导致孩子终身残疾;有的因为工作太忙,母亲卧病在床,自己无法尽孝,等等,催人泪下的故事,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涩。难道教师应该成为殉道者吗?工作之余,挤出时间陪爱人逛逛街,陪老人吃顿饭,陪孩子去大自然放飞一下心情,这才是“人”的生活。只有“人”的状态,才能赢得“人”的尊严。
赢得尊严的关键要靠教师群体自己,前提条件是自身的觉醒。正如《国际歌》所言:“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教师要学会真实地书写一个大写的“人”字,唯有如此,才能活得体面,才能最终找回失去的尊严。
【本文作者:王福强(微信公众号:王福强的小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