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课堂心得:课堂中应有微笑与甜蜜
鲁迅先生的文章,历来是最让老师头疼的,每次讲鲁迅先生的课,课堂气氛都和他的文章主旨一样深沉。但是,王君老师讲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讲出了甜蜜,讲出了微笑。
一上课,王君老师就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并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从__到__”说一句话。同学们说的很精彩,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从自由自在到失去自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从自然中学到在书本中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从顽童到学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从快乐到郁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从花果山到五指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从草原野趣到书斋苦挨……
王君老师问:“大家填的合理吗?学完这堂课,也许你的答案会有所变化。”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个环节的教学一一读出文字中的诗情画意。她带领学生“去泥墙根一带玩儿”,让学生用朗读来原音重现当时的情景,并说说自己“读出了泥墙根寻趣的__”。学生说读出了快乐,读出了惊奇,读出了动物世界和植物世界带给作者的新奇,读出了小孩子和自然交流时候的沉醉。王君老师再次引导学生,告诉大家,好的朗读,声音中有美的颜色,有香味儿,有形象,还有情节,让同学们任意选择一句喜欢的来读,努力用声音传递出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朗读时,王老师用自己的评价来鼓励学生的朗读,比如学生读“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王军老师就说;“我看到了那黄蜂肥肥胖胖的可爱样子,你的朗读中有形象。”学生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王老师说:“真好,我的眼前一片红紫芳菲。”学生读“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王老师评:“短短的一个句子,你安排了两个小高潮重读,一是‘还有斑蝥’,二是'啪的一声’,这两句读得'异军突起’,这样的处理,让当时紧张刺激的情景历历在目啊,真棒!”
然后,王老师又挑选了两位领读者,并出示分工安排,让同学们合作诵读,连续合作诵读了两轮。学生越读越好。老师在接着问:“从朗读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说,这个孩子特别热爱大自然,想象力特别强,顽皮淘气,喜欢折腾,对自然界的一切都很敏感,看到了他对世界的好奇心。还有一个学生说:“我看到了小时候的我!”王老师进行小结,说:“对呀,在百草园中流连忘返,真是快乐极了!这一轮读,大家读出了欢乐,读出了自由,读出了惊喜,读出了百草园是童年时代的一个乐园。现在,天黑了,睡觉前,长妈妈要开始讲鬼故事了,这个鬼故事呀,好听极了。接下来我们进入中阶挑战了,要读出叙述中的起伏跌宕。”
学生开始了第三次读,“读出叙述中的起伏跌宕”。王老师说:“鲁迅先生的文字很精彩,比如长妈妈的鬼故事,表面上是长妈妈在讲,只有一个叙述者,而事实上还有一个倾听者,就是'我’”。她让学生尝试着想象一下,把"我”的表现补充出来。不仅可以补充语言,还可以补充"我”的表情、动作等等。接下来,请一个同学来扮演长妈妈,老师扮演文中的那个“我”,师生一起演绎当时的情景。长妈妈讲到“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我”就大喊“天呐”,同时捂住眼睛,全身发抖;长妈妈讲“听到'呼'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我”就"啊”的一声,一把抱住长妈妈;长妈妈说“外面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我”就松了一口气,小声的问“后来呢”;长妈妈说“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我”天真执着的问“再后来呢”,长妈妈就严肃的说"睡觉”。师生演绎得惟妙惟肖,入情入景,大家都被逗笑了。
王老师又请一个同学扮演长妈妈,让全班同学都扮演"我”来配合长妈妈。同学们演的精彩绝伦。接下来,王老师又请两个同学,一人扮演长妈妈,一人扮演“我”,努力把文字中传达出来的情趣表现出来。经过三轮演读之后,王老师再问:“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学生说,很刺激的生活,喜欢冒险的孩子,富有想象力的孩子。王老师进行总结:“百草园的生活太精彩了!在这个园子里,作者有自由,有快乐,有无穷无尽的生命的惊喜。那么,在进入三味书屋之后,在三味书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儿呢?”很自然的将课堂引入第四部分,也就是高阶挑战一一读出文字中的鲜活形象。
王老师先让学生谈文章写了发生在三味书屋的哪些事,然后迅速聚焦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身上,让学生朗读“‘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这句话,读出先生不凶恶但是态度鲜明的形象。再来读“先生在书房里大叫:‘人都到哪里去了’”让学生体会先生是怎样的大叫,愤怒吗?引导学生关注11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中“太多,太久”背后藏着的先生的形象,再来关注先生“和蔼的答礼”、先生“最初对我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先生“读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这些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先生的形象:严而不厉,严而可亲,有点儿迂腐,比较开明。然后,王老师总结:“这就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哪里是一个‘枯燥’能够概括得了的呀,丰富着呢,好玩儿着呢。”并让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说说自己现在的感受。学生说的很精彩,比如:不必说恭敬拜先生时候的紧张,也不必说对对子时候的精彩,单是课上偷偷画画儿,就有无限刺激;不必说课上偷偷画画的专注,也不必说挑战对对子时候的得意,单是师生齐诵书的场面,就让人忍俊不禁。王老师同时分享了自己写的一段话:不必说拜先生时的恭敬,问'怪哉’时的忐忑,也不必说对对子时的紧张,画画时候的沉迷,单是逃课的那一小会儿,就有无限趣味。有的爬上花坛折梅花,有的蹲在地上寻蝉蜕,有的静悄悄的喂蚂蚁,最搞笑的还是先生的一声大喝。戒尺在那里等着,罚跪的规矩在那里摆着,但是,先生至多不过瞪几眼,吼一嗓子“读书”,于是放开喉咙,学生乱读,先生沉醉,书屋人声鼎沸,何止“三味”……学生一边读一边大笑。
接下来,王老师指着刚才学生的板书问大家:“现在我们回顾上课初大家填写的初读感受,你有什么要矫正的吗?”学生纷纷矫正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从快乐到快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从个人的玩耍到群体的游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从自然的世界到知识的殿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从童年的天真到少年的率真……
最后,王老师用一幅对联作结:童年纵情百草园,甜蜜里遗憾,越憾越留念;少年读书三味斋,叹息中多笑颜,且态且珍惜。同时告诉大家,当中年鲁迅经历了人生的艰辛坎坷之后,在颠沛流离之中,更加怀念百草园的生活,于是他深情地写下了这篇文章。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中,还有更深的情,更深的意,我们在未来的岁月和以后的阅读中,还可以更深入的去体会。
短短的一节课,学生进行了三次读,每次读都有明确的任务,而且难度都越来越大。正是在这三次读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提升,对文本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历来被认为沉闷深奥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在王君老师的课堂上,却充满了甜蜜,充满了欢笑。能够如此轻松地驾驭鲁迅先生文章的,或许也只有王君老师才可以做到吧。
【本文作者:产业集聚区肖卫霞】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