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调治
健康科普: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调治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认识和概念
1.1987年“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参考标准”
年龄 上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0—2岁 7次/年 3次/年
3—5岁 6次/年 2次/年
6—14岁 5次以上 2次以上
1987年独立疾病诊断受到质疑和挑战,2006年第十届全国儿科呼吸病会议提出:反复呼吸道感染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一个临床现象。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1年以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过正常范围(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御病原体侵入、抗病能力弱,一年以内得5~6次(年长儿3~4次)上呼吸道感染是常有的。)
2.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判断条件
(1)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两次间隔时间至少7天以上.
(2)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
(3)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
(4)反复肺炎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须由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
3.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
(1)多见于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多与护理不当、新入托、缺乏锻炼、迁移住地、被动吸烟、环境污染、微量元素缺乏、营养搭配不合理等因素有关。
(2)部分儿童与鼻咽部慢性病灶有关。
(3)极个别与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或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关有。
4.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处理原则
(1)寻找病因并给予相应处理,考虑存在鼻咽部慢性病灶应及时会诊.
(2)不滥用抗生素.
(3)教育家长:正确护理、注意营养和饮食习惯、增强体质。预防交叉感染。
(4)针对性的应用免疫调节剂和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5.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误区
(1)治必输液:只要一感冒发烧,到医院必挂上吊瓶。儿童普通上感只要不脱水,原则是能口服尽量口服,否则易产生诸如血管炎等并发症,大量液体还会对儿童幼小的心脏造成损害,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引起心力衰竭。
(2)治必激素:激素的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但有些医生为了退热快,几乎发热就使用,还显得医术高超,但激素的副作用很多,特别是对儿童,可以引起肥胖(病理性)、骨质疏松等,对发育期儿童来说弊大于利,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3)治必抗菌:现在世界上对病毒有明显效果的药几乎没有。就是细菌感染也应作细菌敏感试验后才能使用相当的抗菌素。但现在诸多医生为了某些目的一治就上消炎药,不仅加重了家属的经济负担,还易引起儿童体内正常的菌群失调。病菌一旦产生耐药性,以后使用较温和的药很难达到疗效了。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辩证治疗
1.病因病机
(1)禀赋不足,体质柔弱;
(2)喂养不当,调护失宜;
(3)少见风日,不耐风寒;
(4)用药不当,损伤正气;
(5)正虚邪伏,遇感乃发。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正气亏虚,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是本病的发病基础。治疗的关键不在治疗感染上,而在防止其反复发生,重点应放在感染后的调治上。
2.辨脏腑
与肺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证型多集中在肺脾两脏。肺与脾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脾属土,肺属金。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肺脾两经同属太阴。有“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之意。肺与脾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主要在于气的生成不足和水液代谢失常两个方面。肺系疾病勿忘治脾。脾土为肺金之母,肺气虚则补脾,“虚则补其母”。
3.辩证论治
发作期:应按不同的疾病治疗。
迁延期: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恢复期:以固本为要,或补气固表,或滋脾养胃,消食导滞,健脾化湿或补肾壮骨。(1)肺脾气虚
主证:反复感冒,面色少华,肌肉松弛,厌食汗多,大便溏薄,舌淡红,脉数无力,指纹淡.
辩证:肺脾两虚,生化乏原,宗气不足,卫外不固。
治则: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党参、山药、白术、陈皮健脾益气,化痰理气.黄芪:益气固表,防风:走表而祛风邪,补中有疏,散中寓补,共奏健脾益气,培土生 金之功效。
(2)脾胃阴虚
主证:感冒频作,食少多饮,皮肤失润,便干手足心热,盗汗,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辩证:素体阴虚,或热病后伤阴,服解表发汗药过剂,肌腠空虚,外邪易再次乘虚而入。
治则:滋脾养胃,佐以固表。
方药:养胃增液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石斛养胃育阴;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加减:汗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固表止汗;余热未清者加青蒿,连翘,银柴胡清宣肺热。纳差,便干,苔厚者加焦三仙,鸡内金,薏米,砂仁。
(3)食积内热
主证:平时贪食、嗜食肥甘或煎炸烧烤,便干口臭,夜卧不安、低热、舌苔黄腻。
治则:通腑泻下,清热消积。
方药:枳实导滞丸或清热化滞颗粒。
(4)痰湿腻滞
主证:每感即咳,喉间痰鸣,甚或哮喘发作,脘腹痞满,大便溏薄,苔白腻。
治则: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加减
(5)肾虚骨弱
主证:反复感冒,甚则咳喘,面白无华,肌肉松弛,自汗,盗汗,五心烦热,立、行、齿、发、语迟,或鸡胸龟背,舌苔薄白,脉软无力。
辩证:先天禀赋不足,肾虚骨弱,肺卫不固,故软脆不堪风寒。
治则:补肾壮骨
方药:麦味地黄丸加味。熟地、山药、山萸肉补三阴;菟丝子温补气。五味子敛阴益气;麦冬滋阴润肺;泽泻、茯苓、丹皮泄浊平热。加减:汗多者加黄芪、锻龙骨,益气固表;低热者加鳖甲、地骨皮清虚热;五迟者加鹿角霜、补骨脂、生牡蛎补肾壮骨。
中医辩证治疗中成药推荐:玉屏风口服液;槐杞黄颗粒;百令胶囊。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预防更重要
1.冬病夏治
(1)冬病夏治简介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疗法,“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夏治”是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 “冬病夏治”利用了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代谢旺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治愈。
每年三伏季节,我院儿科敷贴门诊就排成长龙。很多免疫力低下、冬天容易感冒、咳喘的患儿,自从贴了“三伏贴”以后,冬天发病的次数明显减少。
因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其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对穴位敷贴的药物刺激十分敏感,所以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适应症: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慢性咳嗽、肺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腹痛、厌食、腹泻等。支气管哮喘和易感症的小儿可选择加强贴。
(2)冬病夏治方案
常规贴:7穴。防治呼吸道疾病。
鼻炎贴: 3穴。防治鼻炎。
脾胃贴:7穴,或3穴。防治消化道疾病。
遗尿贴: 加3穴。治疗遗尿证。
咽炎贴:加天突穴。
(3)冬病夏治时间
初伏 7月13日—7月22日;
中伏 7月23日—8月1 日、8月 2 日—8月11日;
末伏 8月12日—8月21日。
(4)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在穴位敷贴期间家长应避免孩子游泳、吃冷饮及辛辣煎炸食品,治疗当天不能洗冷水澡,以免寒气入侵。
2.中医外治
(1)小儿推拿:是通过机械性运动,刺激神经和血管,促进了血液和神经调节,而达到调节脏腑,促进气血循环,驱邪治病的目的。
(2)捏脊疗法:小儿捏脊疗效是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按摩,以达到调和阴阳,疏理经络,行气活血,恢复脏腑功能以防治疾病的目的。
(3)拔罐疗法:拔罐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4)贴敷疗法:将中药组方研末,醋调或酒调敷于穴位上,每次4-6小时,每日一次。通过皮肤吸收渗透,经络的运行达到经络穴位所属脏腑,而起到舒畅气机,调节脏腑,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适应证:治疗小儿腹泻、咳喘、腹痛、便秘、厌食、遗尿、夜啼、流涎、易感症等病证。
3.饮食调养
(1)食物宜细、软、烂、碎
《小儿病源方论、养子调摄》说:养子若无病,在乎摄养调和。吃热、吃软、吃少、则无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生病。
(2)食物种类多样化
以谷类为主食,同时配以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素问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气、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3)训练幼儿独立进餐的技能,防止食伤致病
《万氏家藏育婴秘诀》曰:小儿无知,见物即爱,岂能节之?节之者、父母也。
父母无知,纵其所欲,如甜腻耙饼,瓜果生冷之类,无不与之,任其无度,以致生痰,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4.起居活动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定时排便,睡前及晨起漱口刷牙,饭前便后洗手。
(2)重视语言交流
通过对话,讲故事,唱歌,游戏等方式,促进幼儿语言的教育。
(3)衣着保暖
《养子十法》: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慎护论》曰:凡儿长令薄衣……,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若至来春稍暖,须渐减其衣,不可便行卒减。
《活动口议、小儿常安》曰: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
5.体格锻炼
要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小儿体质,如:跳绳、跳舞、踢毽子等;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本文作者:儿科耿少怡 (微信公众号: 河北省中医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