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教无常形,育无常势,爱无常情(3)
教育心得:教无常形,育无常势,爱无常情
相对于体罚的教育,现在爱的教育似乎更有市场,但是究竟什么是爱的教育呢?现在关于爱的教育的理论也百花齐放,或是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或是向学生传达爱意,或是教学生有爱心……总之是围绕“爱”这个主题展开的。“爱”相对于“体罚”是一个更加抽象的词语,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心灵又是其归宿。因此,如果说(作为教育手段的)体罚是面对学生的过错,通过对学生身体施加刺激,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手段,那么爱的教育就可以定义为:通过对学生心灵传达关于“爱”的刺激,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体罚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教育手段,而爱的教育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教育手段。和体罚的教育相比,爱的教育有以下特点——
爱的教育适用范围比体罚宽广很多,体罚是针对学生的过错,而爱的教育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但是适用范围广,并不意味着更有必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很多学生犯错更是家常便饭,在处理学生犯错的问题上,体罚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手段,这一点可以说任何其他教育手段都无法比拟。因此可以说,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体罚是一种必要手段,而爱的教育只是一种可选择的(非必要)手段。安东·谢苗诺维奇在高尔基教养院第一次怒不可遏“扇了札陀罗夫一耳光”(详见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第一部·第二章,其中谢是该教养机构的负责人,札陀罗夫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学员。办学之初的学员都是散漫无礼的,教员宽容理解却无济于事,经过这一次“打耳光”事件之后,教学情况出现转折)所产生的效果,足以证明这一点。
体罚与爱的教育对人影响的路径是相反的,体罚是由外而内,而爱的教育是由内而外。究竟哪一种更好呢?可能各有所长。但体罚无疑是一种给人更多自由的路径,体罚是通过对身体的刺激实现的,刺激之后需要受教育者自己的反思与总结,可以激活自己的思维,主宰自己的思想;而爱的教育却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是一个人的意识作用于另一个人的意识——有时可以说是一种思想的灌输与绑架。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者可能不需要思考就接受现成的思想,因而怠于思考,最终丧失自己的思想。身体的轻微痛苦,和思想的被绑架、被束缚,究竟哪种更自由呢?答案是不言而喻。
体罚强调客观效果的积极性,因此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爱的教育并不强调这一点,并且适用范围也更加宽泛,概念也更加模糊。从这种意义上说,如果说体罚是一个穿制服的士兵,总能保持威严笔挺,爱的教育则是一个擅长打扮的小姑娘,千变万化。但这种丰富多彩在教育的过程中未必是好事,从爱的性质出发,就能发现每个人的爱可能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不一样意味着爱的教育的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看似拓展了学生的选择空间,其实不然——马尔克斯就提醒人们,面对过度的自由只有“单向度”一个归宿(详见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理论);如果进一步考虑到后现代这个大背景,更多的选择就意味着更大的虚幻,更多的虚幻就意味着更快的灭亡。时代需要的不是这种自由,而是一种理性的坚守——坚守人性最后的城池。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爱的教育以什么为桥梁传达到人的心灵之中呢?现在看来,无非是语言和行为,但是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都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尤其是现代的语言,更容易引起人的误会。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很多人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加之每个人对于爱的理解不一样,所以更容易引起误会,错把爱当作严苛、把溺爱当作爱,把纵容当作爱,把包庇当作爱……这样的误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爱的教育有可能完全沦为学生的各种挡箭牌,逃避责任、无法无天、骄纵散漫可能都在这片土壤中滋生。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的社会大背景下,这样的结果更容易出现。可以说,现实的社会不是缺少爱,而是爱的泛滥和误解大行其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的觉悟,需要的是纪律和规则意识,而纪律和规则意识如何建立呢?相信体罚比爱的教育更能胜任。只有当人们有了这样的觉悟与意识,爱的教育也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我们不否认人需要爱与关怀,但在现有的背景之下,教育中体罚比爱更有必要,体罚比爱更能解燃眉之急。或者说,现在体罚是一种不得不要的手段,而爱的教育只是提供一种更多的选择。
罚而无势,爱而无言
再声明一遍:我既没有暴力倾向,也没有为任何暴力辩护的意愿。我只是最为一个教育战线的小卒,借机谈一点自己的真实想法。
教育离不开与人打交道,与人打交道就离不开情感的投入与反馈,感情的投入与反馈不匹配就容易引发情绪的激荡,情绪激荡就容易引起暴力相向——这是解锁教育中“罚”的正确姿势,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罚”都有可能演变成真实的暴力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情感的投入——情感的投入可以视作爱。从这个角度看,在教育领域,爱和罚可能没有那么泾渭分明。
但教育一定不希望培养出一群无法无天、无恶不作的渣滓,因为教育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强调学生成长的方向。这对于教育者而言,无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为要真正保证方向的正确,需要极大的智慧。当爱与智慧真实结合之后,所谓的“体罚”、“爱”都可以成为教育的途径,都能成为面向成长,面向未来的动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豫章书院”制度化的体罚,已经演变成一种暴力行为,并且是最恐怖的暴力——冷暴力(制度的暴力)与热暴力(人的暴力)的综合体。这种畸形(至于怎么畸形的,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的产物,不属于教育,更不应该属于教育。
我想以教育的名义声讨之(“豫章书院”制度化的体罚)——请原谅我的狂妄…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 箫爻
来源公众号:风雨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