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文明的多样性与冲突的必然性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有这样一个假设——力量的平衡有利于稳定。无论是中国的中庸思想,还是亚里士多德的“适度”原则,或多或少地都反映了这样的一种假定。那么与之相应的力量的不平衡,是否会导致冲突呢?塞缪尔·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了一个多文明冲突的世界,这种冲突是否也因为其力量的不平衡呢?

  如果文明不具有多样性,如果真如福山所言“历史已经终结”,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在冷战结束后就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其他的思想,一统世界,在这样的事实之下,冲突还会发生么?而我们知道,现在的自由民主思想,一部分是建立在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之上的,这就意味着这套理论本身就是鼓励人追求利益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鼓励追求个体的利益,但是我们无法保证每个个个体的利益完全一致,如此一来因利益的冲突在所难免。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冲突称之为文明内的冲突,按照亨廷顿的理论,这样的冲突是不会无限扩大的,也就是很容易控制的,但是利益的冲突在所难免也成为一种事实,其根源在于自由民主思想下鼓励个性的解放,在这种个性的解放浪潮之后,每个个体的思维变得多样了,而这种多样就是造就利益冲突的原动力——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多样性与冲突之间有一种潜在的联系。同时也不能证明,文明的单一不利于维持稳定,只能说自由民主的思想体系本质,与其一统天下的野心,具有内在的张力,如果让其一统天下就不再是其自身,而是变成了另外一种思想,因此可以说自由民主这套理论注定无法完成“终结历史”的任务。

  另一种没有文明多样的状态就是在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之前,各种文明各自为阵,之间几乎没有联系,没有联系就不可能有多样的前提。而在那个时代,相对而言也是相对和平的时代,虽然在中国朝代更替频繁,欧洲大陆也时有战事,但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们可以把文明比作一种光源,所有的人都在不同的光芒之下生存,而人投下的影子就是文明作用于人的结果,在一种单一的光源之下,人的影子也是,无论如何,影子也是单一的,所有的人可以说是一致的,这个光照向那里,所有的人都指向那里,世界不会显得杂乱无章。

  然而当这个光源不再是单一的时候,情况就复杂多了,如果是两个光源(力量相当),人只有站在两个光源的中心点上,两者的力量在此保持平衡(合力为零),可以获得稳定,也可以扩充一下就是居于两个力量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甚至是过垂直平分线的垂直面,虽然影子会指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但是其合力却都是一致的;在美苏两极争霸的时代,很多国家都是居于这样的一种夹缝中求得了生存与发展。如果光源达到了三个,我们可以依靠建立的几何模型的经验,找到其平衡点——三角形的外心,在这个点上就可以相对稳定(合力为零);当然,我们也可以进行扩展,就是把平面的几何模型变成三维立体的,力量的“平衡点”就在过这三个光源点构成的三角形的外心,并垂直于该平面的直线之上,其中所有的点的合力都是一致的。如果我们把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看作是三个光源,在美苏争霸结束后不久,能够得到稳定发展的国家也就是找到了这条直线,从而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当这个光源达到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时候,这样的平衡点就很难找到了,这个平衡点随着力量的变化和构成图形的变化而流离,甚至可能不是在一个平面中构成,而是在一个空间中构成立体模型。我们可以把这个模型简化为以下的表格:

385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