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随笔写作 > 关于临渭的故事随笔:故里情怀日月长

关于临渭的故事随笔:故里情怀日月长

时间: 春生1139 分享

关于临渭的故事随笔:故里情怀日月长

  一个人对故乡的留恋和记忆是刻骨铭心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不例外,他的故里在唐时的下邽县,今日的渭南市临渭区和经开区。下邽现在已是临渭区一个镇了,他曾生活过的金氏村在经开区,离我的新家只一里地,白氏陵园已经去过多次。白居易自把几代先人的骨殖迁来这里的那一刻起,就把这儿认作唯一的故里了。

  白居易一生热爱故里关心故里,一百多首诗歌写于故里,写故里的人,写故里的事,写出来又要故里的人读得懂。即使在异地做官也念念不忘故里,写诗怀恋故里歌咏故里,他心中的故里情怀日月长啊。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他不可能死守故土,但漫长的一生中,集中的住一段时日总是可能的。为母亲丁忧守孝,让他在故里一住就是近四年,故里的小路田塍、草木和水流都让他感到亲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伴着渭河里的涛声在他的诗句里喧哗,在他的睡梦里甜蜜。白居易遭贬后去做江州任司马,离下邽故里确实是远了一点,但亲爱的乡土亲切的故里总在心里。心情非常沉重的他,常常见物怀旧,见景生情,耳闻目睹,都能触发他的思乡之情、故里情怀。他听到了洗衣声、猿啼声,他看见了红藤杖、春柳色、明月光,他看见了黄雀引雏、绿笋成竹……都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都让他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家乡故里,“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一夕高楼月,万里故乡心”,“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此断肠声”,“啧啧雀引雏,梢梢笋成竹。时物感人情,忆我故乡曲”,“南诏红藤杖,西江白首人。……天边望乡客,何日拄归秦。”白居易思念下邽、怀归渭上,“思乡泪满巾”,“一念堪白头”,有时狂饮之后才“乡愁醉暂无”。

  异乡的夏日里,故里渭上村居的情景不时的出现在眼前,《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的诗,就是一幅完整的故园耕读图:“故园渭水上,十载事樵牧。手种榆柳成,阴阴覆墙屋。兔隐豆苗大,鸟鸣桑堪熟。……读书课弟侄,农圃资僮仆。日暮麦登场,天睛蚕拆簇。弄泉南涧坐,待月东亭宿。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细细品味整首诗,还是细读这每一诗句,一派渭上的田园风光,一派农忙的景象历历在目。故里时时总在心中,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他同弟侄的读书之乐,他自己悠闲自得的喜悦心境,从他的诗句中流溢出来了,他心里的郁闷排解了,就踏实了许多。

  元和十三年即公元818年十二月二十日,白居易奉诏拜为忠州刺史,他一到任,发现官宅的庭院中有一棵古槐,又一次不自觉地触发了对故里的思念,“南方饶竹树,唯有青槐稀。十种七八死,纵活亦支离。何此郡庭下,一株独华滋。”他看着眼前这颗古槐树,想的却是金氏村庭院中的八九株古槐树。“我家渭水上,此树荫前墀。忽向天涯见,忆在故园时,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见了他乡的古槐,想到的却是故里的古槐,故里的古槐就像故乡的亲人一样,人亲,水亲,每一株古槐都是亲的。

  白居易是个有担当的官员,他在忠州这个比较封闭的贫困山区,减赋,造林,干的都是实事,操劳公务中,大规模绿化城东山坡,栽了大量的桃树和杏树。看到栽树的场景,他马上就想到自己在家乡,在渭上村栽树的情景,“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重阳佳节,他在《九日登巴台》诗中说:“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正月初一,白居易就任主客郎中、知制诰,不久,又加任朝散大夫。十月十九日,诏授中书舍人,正五品上。一年内,三迁其官,可谓春风得意,可他还是高兴不起来。长庆二年七月十四日,诏授白居易为杭州刺史,在他的心里始终记住了下邽故里。经历了江州、忠州的离乡之苦,对这次迁官也不是十分高兴,去杭州赴任途中,他思绪万千,夜不能寐,夜半三更就起来在船上瞭望,“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不缘衣食系,寻合返丘园”。

  在杭州刺史任上可以说大展鸿图,“疏浚六井、增修湖堤”,都是吃水和灌溉的民生工程,就灌溉管理事宜,他自己亲自撰文并刻石记之。三年任满,五十三岁的白居易就有了叶落归根的想法:“禅僧教断酒,道士劝休官。渭曲庄犹在,钱塘俸尚残。如能便归去,亦不至饥寒。”唐文宗宝历元年即825年三月初四,年事已高的白居易,诏授苏州刺史,他的思归之心日重, “渭北离乡客,江南守土臣。”下邽故里渭上的村子,还是让他梦绕魂牵片刻难忘的。

  大和九年即公元835年,白居易自洛阳返回故里下邽,途中吟道:“春衫细薄马蹄轻,一日迟迟进一程。……忽忆家园应速去,樱桃欲熟笋应生。”近乡情更迫啊,回渭上故里,心里想的是故里的樱桃熟笋,他嫌舟船太慢。白居易晚年多次要求死后葬于故里,落叶归根,六十八时为自己写了《醉吟先生墓志铭》,墓志铭中再次明确写道:“葬于华州下邽县临津里北原,祔侍御、仆射二先茔也。”在他临终的前两年,看到伊河龙门潭以南的八节滩和九峭石常常撞翻行船,造成船毁人亡的灾难,心里非常难过,决定倾其所有,开凿河津,使险途变成了通道。这时他已风烛残年,囊中羞涩,遗言就地从俭安葬。

  白氏迁于下邽已一千三百多年了,陵园虽然荒草萋萋,不像一位世界级名人陵园的样子,但他说明白氏一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不息,后裔分布于不少的村庄,今下吉镇西关村、南七乡南白家、故市镇板桥村白姓的人,还有不少白氏后裔分散在洛阳、福建,甚至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白居易作为诗人,他写诗敢为老百姓代言,还要老百姓能读懂;他作为官员,在任一天,就把老百姓放在心里,尽可能的把属于民生的事做好;他作为下邽人,始终把故里放在心窝,在他的心中,故里情怀日月长啊。

  本文作者:王晓飞(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5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