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得:痴迷方能成大器
教师心得:痴迷方能成大器
这几天虽然忙,但案头的那本《走进王文丽》还是被忙里偷闲地读了大半本。
认识“王文丽”是在十几年前,在北京的一次教研活动上,偶然听了她的一堂公开课,立刻被她“自然、亲和、醇美”的教学风格所吸引。虽然没能真正认识她,但她的那堂课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无法泯灭。更巧的是,2003年成都的《教师之友》杂志有一个征文,题目是《四月二十四日》,通过写普通的一天,折射教师的生活状态。因为正在非典期间,我便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写了下来,没想到被杂志采用了;更巧合的是,我和王文丽的文章被登在了同一页上。这种巧合就更让我多了一点特殊的感情。
但以后几年,一直没有什么关于她的消息。前段时间到北京出差,泡在王府井书店,惊喜地发现了这本书,立刻买了下来,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细细读着她的文字,阅读着她的人生经历,沉浸在一种美的感受当中,我渐渐悟到:“痴迷才能成大器。”
无疑,王文丽是痴迷于语文教学的。因为对语文教学的痴迷,她的成就越来越大,她的教学越来越得到学生的欢迎,而她,也在学生和同行们的心目中变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黑格尔曾对人讲过一件轶事: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抬头观望星辰时,掉进一个坑里,有人拉他出来,他说:“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有人嘲笑他,说他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却看不见自己脚下的东西。黑格尔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显然,泰勒斯对天象的准确推测,正是他痴迷观察、用志不分的结果。假如他既望天空,又观脚下,一心二用,虽无掉进坑里的危险,却也未必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
古人云:性痴者其志凝。这里的“痴”则是用心专一、用志不分的体现。唯有用心专一,才有可能潜心钻研,钻到极处,才有可能获得成果;也唯有用志不分,才有可能坚持不懈,废寝忘食,水滴石穿。
自然科学领域是这样,社会科学领域也不例外。
魏书生当了校长,还要坚持做两个班的班主任,他成了教育家;
李镇西给自己定下了“五个一”工程,成年累月坚持不懈,他成了教育大家;
小小的重庆女孩子王君每天坚持写3000字、跑3000米,雷打不动,参加工作十几年,光是论文就发表了一百多篇,成了一颗教育界的新星。这一切不都源于痴迷吗?
教育改革走到今天,更需要能够倾情投入的人。教育需要的不是急功近利、疾风暴雨式的突变,而是不露声色、“润物细无声”、循序渐进式的渐变。这就更仰仗于一群怀揣梦想,虔诚地追求教育改革的实践家,痴迷于管理,痴迷于课堂,痴迷于对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教育才会摆脱浮躁,变得沉静而美丽。
用心不专,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很难在某个领域真正有所成就。看看王文丽,再想想自己就有些汗颜了:教育事业自己也热爱,但距离全身心的投入还有多远的距离?恐怕只有自己知道了!
真希望自己能从“王文丽”们身上多吸取一点力量,抛开那些烦琐而无意义的生活贪图,降低对生命的挥霍,多做点什么,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对得起自己的灵魂!
【本文作者:王福强(微信公众号:王福强的小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