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朋友的日记:与朋友交
有关朋友的日记:与朋友交
前言
关于友谊的思索日记摘取了9月至今的一部分,源于严重的友情危机。尽管问题还没解决,却对维系友谊有了明确的态度。
即:
无论多么熟悉亲密,互相尊重最重要。
整理思绪时,恰巧朋友发了张图片,异常契合。遂,展示。
2017.09.11
又一次开启自我封闭模式,又一次渴望远离人群、自顾自地活。
2017.09.26
闺蜜说我乱七八槽的事想太多,徒增烦恼。我承认我敏感又傲娇,很容易因芝麻粒大小的事,反复纠结思索。冷静分析后觉得下意识碎碎念,是内心缺乏安全感、认同感以及自卑感吧?
总觉得自己说的话没分量,无法引起共鸣。只好通过反复强调,以安慰自己别人听到了。
或许亦害怕别人不在意,就主动把旁人推开,维护起安全地带。
也或许总摆出大大咧咧、无所谓的样貌。于是朋友喜欢用吐槽、打击我来取乐。(我知道大伙都是没有恶意的)
可实际上,有些玩笑我并不喜欢,却仍装作无所谓并附和。
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其实是跟朋友们相亲相爱,本质上我太脆弱了,经不起任何打击。
但我言行不一,口是心非。
之前Z开玩笑说我是“渣渣”,其实我很难过,但却装出无所谓、我就是渣的表情,让其误以为这玩笑是OK的。
后来朋友跟我讲,要是有些玩笑你不喜欢,你要当场就表明自己的态度,并告知对方你不喜欢。你这样事发时装作无所谓,事后却耿耿于怀。在人家看来,分明是无理取闹。
最近在学着表达初心,想什么就说什么,希望慢慢变成言行一致的人。
2017.10.09
一眨眼跟seven混一起15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虽说是男闺蜜,似乎对他一直了解又不了解。这次假期的两次长谈,交换彼此生活现状,有了些新感触。可以玩那么多年,是因为我们本质上是同一类人吧。
日常是从来不会发微信闲聊的,聊微信要么是有事需要跟对方交流,要么是我两在一个地方,约定时间地点见面。
我两的成长经历雷同:小时候是交际花,游刃有余的穿梭于社交场合,对获取别人的喜爱得心应手。如今,大部分时间除了必须要说的话,几乎不再言语。朋友圈定格在往昔挚友,没有新人。
跟男闺蜜说我的老问题,听罢seven只说了一句。其实你心里已经有答案了,你只是需要别人来认可你的决定,以便增加你执行的勇气罢了。
即使我今天对你的看法表示不同意,也只能让你短暂放置这件事,等下个合适的时机来了,你还是会做。
豁然开朗。
时间,会给我答案的。
听心声就好了,别太为难自己了。
有时候不被好友理解,蛮沮丧呢。
不过,凭什么要求别人了解你呢???
也许需要遇见一个人,知道我是个《不完美小孩》吧。
希望白昼早日来临,黑夜早日过去。
2017.10.15
自从九月拍过一组婚纱照之后,突爱上《明天我要嫁给你》这首歌,也竟然有些憧憬结婚了。
假如开始对一些美好的事情心怀期待,是否证明我终于开始慢慢热爱生活了呢?
不过,看朋友结婚敬酒等一系列的事,却又有些恐婚。
毕竟,我现在社交恐惧略微严重。
2017.10.17
我常抱怨别人对任何事、人都有兴趣,并时不时还聚一起讨论的“八卦”模样,或许才是人活在世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毕竟我对生活、对生命已经麻木到到连自己受伤了,都需要别人提醒才能意识到“哦,好像这里、那里青了哦”的地步。
让我意识到自我麻木的事,除了连自己身体状况都不清楚外,还有前几天小伙伴们热烈讨论KTV哪个人唱歌好听,哪个人长得美,哪个人大嗓门....而我却一脸懵逼的时候。毕竟,我确实没留意任何人,只管自己的感受了。这聊天状态回溯到某天coco带我玩狼人杀。游戏结束后,为了加速我对新朋友的了解以及或许能从中找到心仪对象(毕竟都是机长,多金且优秀),她依次为我介绍了现场的所有人。可惜的是,我当时只顾着玩游戏了,未留意任何人,于是不能把她提到的人一一回想起来
结合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经历,我不得已反思,我的不关注或许并不是不“八卦”,而是缺乏对生命、对生活应有的关注和热爱吧?
我真是不食人间烟火呢
2017.10.19
这几天心神不宁,越发不知道怎么维系与别人的交情了。
很烦一些事,很烦不懂界限的人。
2017.10.27
今天下午和coco他们一起吃晚饭,全程在听他们讲身边朋友的搞笑事。我虽想用心听进去,但过不了五分钟就想回家。我现在没办法enjoy一大群人的party了,三两好友相约闲聊还有些兴致。
也不知道这状态是好还是不好。
心里真的抗拒这类“没营养”的话,但实际上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有营养的话。
近日反思我口口声声念叨要活在生活里,却宁愿看《孝利的民宿》这类明星综艺节目,也不愿意走出家门真正去生活,这有些本末倒置呢。
越发觉得社交太消耗元气,我宁愿在家坐着发呆也不想出去呀。
2017.10.29
万圣节活动文章里写明妆容符合要求就可以免门票,一向冲锋陷阵,杀在最前面的我,昨天却不好意思了。最后还是nami去搞定了。有了她示范,我们也陆陆续续凑上去了。一问超级开心,因为我的妆容也可以免门票。
nami去询问的过程中,我突然理解以前朋友们跟在我身后原来是这种feel。
#被有勇气的人照顾,觉得她很棒、很喜欢#
今天觉得做冲锋陷阵的人,还不赖。但能够听随心声,我也很开心。
2017.11.12
我的社交恐惧症越发凸显了。
由朋友婚礼晚宴看到他两一直陪客、敬酒觉得好累恐婚,发展到昨天去参加同学婚礼,因为打不通Vila电话,一秒决定如果Vila临时因为医院加班去不了,我就不去了。
想到跟不是很熟的同学们嘘寒问暖、强行尬聊,我就头疼。
在看《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前,我是对活在自我世界、不关注他人的我,感到自责。并积极努力与他人建立联系,包括但不限于主动聊天。虽这个过程我一点不开心,但我觉得我不能太“自我”了。
但,看过村上的自传后,我有了新理解。
村上在书里大概讲述了他的日常,可以说单调到乏味。每天跑步1小时左右,然后写作8小时,若没有灵感就做翻译工作或看书。人际交往简单到只有自己和妻子,若是遇上新书发布,才会与出版社责任编辑联系。
因为有了前辈的生活做参考,我意识到生活不只一种样貌啊。我不喜欢社交,爱过自己的日子,只要不危害社会、对他人造成影响,怎么开心我就可以怎么活啊。
何必,强迫自己?
我不食人间烟火,可我开心就好了呢。
越发理解
“彼此相亲相爱,各自特立独行”
这句话的含义了
2017.11.20
语言是门艺术,好好说话太重要了。
网络发展太快,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带来的便利,最近在我看来是麻烦。因为只有书信的年代,书写、邮寄等等需要很长时间。
于是,写信时大家会更慎重,也更加愿意分享快乐,并且措辞更能表达心意。
最重要的当然是,一时气话也不会冲动说出口。即使当时写下来了,等第二天恢复理智后就会重新写。(想当年,我可是写情书都要先打草稿,再慢慢检查好几遍。然后好好用信纸认真写字,才寄出去的人啊~~~)
可现在,一言不合就发微信。
好处是大家可以随时联系,坏处是人都会一时冲动,在气头上说一些伤人伤己的话。而且说出去的话,也收不回来。
比如九月中旬我就做了件SB事令我后悔至今。重点是这件事,到现在都没解决。我简直不想回头看我半夜两三点,写的那些蠢话。再给我个机会,我一定不半夜发什么疯。。。
也不能怪通讯网络了,以后自己多克制一下,理智一些就行。
不翻旧账,不翻旧账,不翻旧账。
人生就是一地鸡毛,可惜了我现在才意识到。
果然小时候不该看太多日漫,导致太完美主义、容不得一点不好。但是想想24岁了,才开始纠正三观,意识到人性幽深且复杂,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每个人都有做不完、数不清的烦恼……
2017.11.28
《今生是第一次》里一直强调的“自己都不了解自己 别人怎么会了解你呢”,跟我最近的感悟一致。
太多矛盾源于缺乏自我了解、他人认知及沟通。单凭主观臆断去揣测他人并得出的结论,往往与实际天差地别。
只有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尊重每个人的性格并及时表达想法,才可能达成共识。
完美主义、童话故事或是“天真浪漫”的白日梦里灌输的诸如“无需言语,懂的人都懂你”这类话语,其实是毒药。
现实是大部分时间,人可能连自己都不了解。没有人天生了解另一个人,唯有互相尊重、积极沟通才会实现“志同道合”。
虽说近年TVN韩剧质量总体很棒,但仍保留理想主义的美好幻想。比如,剧情里艰难困苦的时候,主角身边都有人陪伴。然现实生活的艰难时刻,90%都是当事人独自度过的。
以前以为自己经历的困苦惨绝人寰、无人能比。但跟朋友交流后发现每个人都曾有困难时刻,那些你渴望别人给于关怀、甚至抱怨好友未能陪伴的时刻,说不定别人也在经历着苦难。
要避免深陷于自己的痛苦,并学习客观看待经历的一切。
大多时候,我们都必须独自成长。
毕竟,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一地玻璃渣,自顾不暇。
【本文作者:探寻与友交の (微信公众号:野果Xun)】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