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感悟:老师,你是教材的“传声筒”和“复印机”吗
教学感悟:老师,你是教材的“传声筒”和“复印机”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对语文教材的《完全解读》,比教参内容更丰富、更全面,自然成了教师授课的法宝。可是很多聪明的学生找到了“窍门”,自己也从书店买来一本,放在案头,教师所教的内容都在里面一目了然,上课轻松多了。这让许多老师苦闷不堪,自己所要讲的学生都知道,课还怎么上?于是,在一次严肃的语文组会议之后,大家统一口径,毫不客气地下了“封杀令”:谁擅自购买《完全解读》,就是违反学习规定,要严肃处理……
记得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无奈地笑了。我甚至想,如果离开课本和教材,我们的老师凭什么站上讲台呢?
无疑,教材是教师们手头最重要的资料,长期以来,它成了教师走路的“拐杖”,离开教材,教师就会一片茫然,手足无措。于是,许多教师满足于做教材的“传声筒”——备课就是把教材中涉猎的东西原封不动地搬过来,而上课就是将这些东西原封不动地搬给学生,不去注意研究学生,不去深入探讨教材的体系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造成思维僵化,模式僵化,内容僵化。于是,语文老师做出集体“封杀”的决定,无非就是给自己“留条活路”!
难道,课堂中的教师仅仅承担着教授知识的责任吗?显然不是,除此之外,教师还担负着开发学生智力、塑造学生灵魂的重任,教学中应当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中有个说法,叫“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看起来像是文字游戏,但仔细琢磨,意味大不相同。教材的编排水平再高,其承载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课程标准》中对教材编写意图说明的同时,真正消化教材,既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教师也是教材的开发者,要参与到教材的再编写中,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增删、调整教学内容,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对教学内容作综合化地拓展渗透。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再生无限,于“滞后”的教材中开掘鲜活,在“片面”的教材中构架完整,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从而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意识。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比教科书的编者看得远多了。如果仅满足于照本宣科,迟早会遭到学生的摒弃。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依据学生情况而定。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面对的学生,各有各的特色。就是在同一个班,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不一样。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距那么大,不可能编排出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教材。哪一种教材最适用于学生?就算是选到了最适用的教材,教学质量还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了解是教育的前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有的教师认为新的教材比原来好教了,因为教材内容相对旧教材简单了许多。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并没有降低,之所以给教材留下更多的“空间”,目的在于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机会。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补充和拓展内容,这样才是正确使用教材的方法。由此可见,新教材不是简单了,反倒是“复杂”了,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要考虑实际的教学资源。多数教师教学中往往更关注的是硬件。诸如教学场所、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技术、图书、教具、学具等等。凡是提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总是先比硬件:人家学校有什么,我们学校没有什么,所以……他们常常忽视软件的重要性:如学校领导忽视管理、忽视师资培训、教师忽视对理论的学习等。殊不知优越的硬件设备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教师努力,才会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所以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定要依据所在学校的教学资源而定。在新一轮课改理论指导下,要力求用最朴实的教学资源及手段去上最好的课,才是依据教学资源灵活创造教材的最好做法。一味追求教学硬件“上档次”,或因学校硬件设备滞后而苦恼于教材的“难教”,都不是正确的态度。传统的挂图、教具、学具等依旧应充分而合理地使用。
教师自身的教学特长也可以决定对教材的创造使用。再好的教科书,不好的教师也难以教好。不好的教科书,有好老师一样能教好。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素质。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特长。有的擅长美术,有的擅长音乐,有的擅长朗读,有的擅长板书,有的擅长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更有利于教师用自身形象及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便于挖掘教材的内涵,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课改的变动性、多样性,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是一个执行者。而决策者的直接表现就是创造性地教学。有的语文老师上课,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有英语老师打破教材局限,把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内容,如体育明星、影视明星等编排成英语文章让学生来学习。这些都是一个教师创造性的体现,也是一个教师个性特长的体现。单纯地“执行”教材僵化的内容,也会使教师的个性被抹杀。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包括变更教材体系,调整教材顺序,摒弃和添加某些内容,甚至自编教材。创新的最终着眼点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毕竟教材并非尽善尽美,许多内容及教材要求完全可以根据实际进行再创造。在实际教学中,应体现三个字:
探——教材内容的编排往往是循环上升的,有的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实,不要小看学生的能力,在很多的地方,顺其自然地向深处走一点,常常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扩——教材的内容更新远远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及时地弥补和更新,增添最新的资讯,作为对教材内容的扩展,既让学生感兴趣,又扩大学生的视野,可谓一举两得。
引——新课程强调开放,教师不能拘泥于死板的教材本身,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教材,到广阔的社会空间中实践和认证教材传递的信息,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诸如搜集、整理、专题研究等开放度较高的活动,也是对教材创造性使用的重要手段。
教学中的创新,哪怕是一点变革,都会在学生中引起更大范围的变革。作为“对话者”的教材不是一个“确定的权威”的守护者,而是一个可能性的创造者。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和创造的一个“蓝本”,只有跳出它的狭隘,不断批判,不断丰富,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要求。
【本文作者:王福强(微信公众号:王福强的小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