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范文:红楼里的花开花落
我是怀着敬畏之情翻来那本被我束之高阁的《红楼》的。不知道为什么,我迟迟不敢翻开它,在我的印象里,《红楼》一定是艰涩难懂过分含蓄的,也许真的是这样,毕竟大家都说《红楼》揭露了封建社会必将衰败的事实,而在我的眼里,却只有大观园里那些少男少女们波澜起伏的青春。
大观园太大,红楼太深了。而他们的青春,太与众不同了。
我想其中最最与众不同的。便是妙玉了吧。她原本是位富家小姐,却因身体的缘故出了家。不知道她怎样想,至少我为她感到惋惜。她该是位多么姣好的女子啊,可貌似天仙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她,却只能在这花红柳绿的大观园里骄傲孤僻地守着自己的尼姑庵,守着自己一世的清白。而我猜她自己也是不愿意的吧,不然为什么要把从来不给别人碰的自己的茶杯端给宝玉呢?这大概就是那晚她发狂的缘故——是因为本该清净的自己的心却装了一个他吧。只可惜这块无瑕白玉最终还是遭泥陷了。
“玫瑰花”探春是“原应叹息”四姐妹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她才高志远,不仅文学素养高,牵头结起了海棠诗社,而且有办事的才干,在接手大观园的事时办得井井有条,连凤姐都惧她三分。只是我仍旧心疼她。她是个庶出的女儿,她的母亲是一个毒辣无理取闹的姨娘。她的生母心胸之狭隘,到了连自己的女儿都不放过的地步,这也难免她“六亲不认”了。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元宵夜,贾母高兴在园里喝醉了酒,醒来时同行的儿孙都各自回去了,而探春却坐在她面前守着自己。其实按理说探春的守候似是多余的,毕竟贾母还有一群丫头照顾。可她留下来好像是要证明些什么——从小就因为自己的娘不是太太而不受重视,而今既然命自己来管理这个园子,就一定要比别人再努力一点。让你们知道庶出的姑娘一点不比嫡出的差。我心疼她。而且同样是庶出,她比她那只知陷害别人不思进取的弟弟强多了。好在她没有像她的两个姐姐一样早早去世,也没像她的妹妹一样看破红尘独对青灯古佛。但愿她能在新的归宿里过得好一点,再不让自己的才干白白浪费。
说起才干,大概都会想起王熙凤。而说起王熙凤,大概都会想起她的心狠手辣吧。可当我看到她在贾母的葬礼时分身乏术,带着病还承担着全府上下以及两位太太的压力不堪忍受猛地吐血时,我有的只是心痛。那时候我早已不记得她收过什么贿赂害死过什么人,我只知道自从她十多岁嫁到贾家开始,她的全部青春都奉献给了贾府,她照料着贾府的一切,即便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也只给贾琏看啊。她为贾府付出了这么多却在一片责怪声中死去,将自己的女儿郑重托付给一位村姥——她还是一位多么慈爱的母亲啊。可谁还记得,谁还记得这位心狠手辣的二十岁出头的姑娘在女儿生病时毫无防备地听一位村姥的话呢?平时提起凤姐都是一种嫌恶又惧怕的感情,但听见小丫头们讲二奶奶要讲笑话了,还有谁不抢着凑过来听呢?
可能是因为从小的道听途说,我一直以来都不喜欢薛宝钗,觉得她城府太深,心机太重。而令我疑惑的是,为什么每次画家给金陵十二钗画的形象里,薛宝钗那一幅都是“宝钗扑蝶”?明明她是这样一个城府很深的封建淑女,为什么有一个这样活泼的形象深入人心呢?直到我有一天突然想到,这好像是她在书中唯一一个与“青春”有关的形象。这个老成的姑娘被一只蝴蝶引入了皮下无人的花园,终于不用戴上厚厚的面具而是任由自己的天性去玩耍,这对她来说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啊!可她马上又被蜂腰桥上的私语拉回了现实。我这才想起来她也不过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女啊!她也该拥有青春才对啊!可她连胭脂也不擦,自己的房间也不装饰,对谁都是一副大姐姐的样子。我看见有人说,如果你陷入了低迷就去看看宝姐姐说的话吧,她的宽慰的话会给你力量。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在她低迷的时候不去找也没有人宽慰她呢?为什么她在听到自己要嫁给宝玉时只能一个人落泪呢?这个老气横秋的女孩怎么也不招我爱,但我已愿意陪她落泪。
相比之下黛玉就可爱多了,我想她才是一个少女的样子。心思细腻敏感生怕自己遭遇不公却也无处发泄。才思敏捷却用那些精巧的语言自伤自怜。在爱情上面过不了关,整天吃醋生气却不明说。活生生一个青春期的少女,只是命运弄人啊,或又是命运眷顾她吧,让她在少女时就离世又让她永世都是少女。
曾看人称赞一个女孩为“红楼梦里走出来的女子”。而我并不期待被这样称赞。毕竟我永远无法拥有林黛玉的气派与灵性;我也不想被世事打磨得像薛宝钗一样老成得不像个少女;我更没有惜春的孤勇抛弃一切独守佛珠。红楼太高,就让里边的花静静开落,我只能也只愿意开成我的样子。
【本文作者:高二(4)班 郑雨萱 (微信公众号:江西省铜鼓中学)《涓溪》校刊第11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