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学建议:考试之后做什么
老师教学建议:考试之后做什么
月考结束了,一堆堆的数据应运而生:年级排名,班级排名,学科组三率,教师个人成绩,等等,眼花缭乱。这些数据到了老师、学生、家长手中,反应各不相同:或扬眉吐气,兴高采烈;或失望痛苦,一声叹息;或麻木迟钝,置之不理……
这就是考试要达到的目的吗?如果考试仅仅变成找到一个分数,找到一个位置,变成一种刺激,就歪曲了考试的目的。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能够准确把握实现每个教育行为自身价值的准确途径。考试也是如此,只有教师明白了为什么要考试,知道在考试后做好哪些工作,才不会把考试只理解为一个孤零零的分数和名次,才会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面对考试,并从考试中得到更多的启迪和收获。
那么,考试之后究竟做什么?
第一件事,是老师客观审视自己的教学,找到不足,进行调整。由于思维的定势,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沿着不断重复的路习以为常地走下去,“不识庐山真面目”,太轻车熟路了,有时就像蒙上了双眼,无法发现问题之所在。通过考试,必然会暴露出预想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这就迫使我们思考:是教学内容的安排脱离了学生实际?是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不浓?是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太低?是练习和作业的质量不高?是师生关系存在问题?等等,在思考中找到答案并寻求改变的策略。考试就是要促使教师停一停,看一看,想一想,不单纯埋头拉车,要学会抬头看路。考试提供了极佳的反思机会,如果再与恰切的师生座谈、问卷等形式相结合,效果会更好。
第二件事,是审视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到知识、能力的缺陷,对症下药,及时补救。在日常教学中,虽然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练习作业、辅导等方式捕捉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毕竟难以全方位加以了解,而考试,由于其综合性,就能使我们找到学生在哪个知识点上比较含糊,哪个能力点上存在不足,进而通过集体“补课”、个别辅导等方式进行补救,消除“负积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因为成绩好与坏而“或喜或悲”,却不能静下心来对试卷做些扎扎实实地分析和统计,就会大大降低考试的价值。考了,但不能准确发现问题,就像大坝面临崩溃,却不去想方设法找到那个小小的“蚂蚁窝”。找到漏洞,想方设法堵住,对教学结果而言,自然事半功倍。很多老师在这方面是有一套的,譬如针对典型错误组题重考,学生整理错误笔记,或有针对性地补充训练,等等,都能很好地促进考试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件事,是围绕考试审视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状况,及时纠偏。考试的价值有很大程度是在成绩之外的。例如,学生的诚信,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班级的凝聚力等,这些思想品质方面的锻炼,很大程度上也要仰仗考试后的工作。考好了,如何面对;考得不好,如何引领,这都应该是教师考虑的问题,因此,考试之后一定要有郑重其事的总结、点评,比如写一写“考试感受”,谈一谈“成败得失”,面对面“交流思想”,这些后续工作会使考试的价值进一步提升,也使学生在考试中的感悟得以升华。
可以说,考试后续工作越扎实、越有序,效益就会越高。如果考试结束就“万事大吉”了,考试就已经失去了大半的意义。
【本文作者:王福强(微信公众号:王福强的小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