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教育心得 > 幼儿教育笔记:让“玩耍文化”回归

幼儿教育笔记:让“玩耍文化”回归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幼儿教育笔记:让“玩耍文化”回归

  昨天又是每月一次的区运动学科组研讨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一位成员和我交流园里的户外活动开展情况,似乎觉得“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足,于是和在场的其他成员一起做了一个简短的交流。大意是请大家先把脑子里的那些所谓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放一下,先在活动的现场从孩子的表现来感受一下是否有“玩性”,在先保证有“玩性”的前提下再来思考和落实科学性和系统性。

  之所以和大家这样来说,还是希望每位成员都能够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和理念约束。对于大多数的成人(包括我自己)来说,我们都需要来反思一下,我们原有的那些所谓的“科学性”“系统性”的评判标准真的就是科学系统的吗?其出处和依据到底是什么?随着对幼儿体育的实践和思考越来越久,我的这种感觉就越强烈:体育特别是幼儿体育,目前为止,有着太多的未知,很多价值不了解,很多概念不清晰,很多标准不明确,很多原理不明白。更为糟糕的是当下的学术相轻和市场经济的纷扰,更是让幼儿园老师们一头的雾水,专业自信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打击。前几天看到一位体育专业的工作者编写的一本所谓的幼儿园体育教材,前言部分用了很大的篇幅批判当下的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似乎都是在无意识、无目的的“瞎玩”,不专业,不科学,不系统。这样的话语自然会让学前专业的幼儿老师们感到无比的恐慌,于是就理所当然的照本宣科的按照教材上所谓的“科学、系统”的活动内容来进行组织和实施起来。事实上,这才是当下很多幼儿园课程建构与实施中最可怕的问题。

  与所谓“科学性、系统性”缺失更为让人揪心的是“玩耍文化”的缺失,为什么我们一再的强调放手,原因就在于现在的活动依然缺少一种“玩性”。我们总是担心放手之后的孩子们玩的不够“科学、系统”,特别是在运动能力和动作发展上,所以我们要来设计、组织那些我们认为“科学、系统”的课程与活动,事实上,这些行为更多的是满足了我们对自身专业评价的心理需要,而忽视了孩子童年的真正需要,因为很多活动中最缺失的恰恰正是孩子们最需要的就是“玩耍”。

  儿子常要我讲我的童年故事,每每讲给他听的时候,都会流露出一种赞叹和羡慕的神情。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苏北农村,我的同龄人基本都是在一种自由散养的时间中渡过我们的童年时光。那时,父母没有时间顾得上我们,也没有工业化的玩具和电子产品给我们消磨时光,所有的时间都是在户外,一切能够获取的自然物都会被我们改造成玩耍需要的物品,一切活动都是我们自己决定和承担风险。除了吃饭时间以外,我们都会围绕一件感兴趣的事忙来忙去,直到下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让我们转移了兴趣。“在那无拘无束的童年时代,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真正负起责任来。”而今天孩子们的童年基本已经变成了一种“高度控制、按部就班”的形态,家庭和社会给于他们自然游戏和运动的机会不断减少,周边的环境和社会信任度的恶化正变得让孩子们不能独立玩耍,必须时刻处在成人的监管之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常被安排的支零破碎,彼此之间毫无联系,“有组织的机构化的运动课把运动游戏从儿童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结果就是孩子们的独立能力越来越缺失。

  童年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是主动发展着的人,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着生长和成熟,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独一无二的他自己。一个人的成长即需要现实层面的知识经验,更需要精神层面的独立自主,所以,游戏的“自主、自由”与教育的“科学、系统”并不是矛盾的两面,而是可以成为幼儿园课程形态的一体。时至今日,谁又能说真正的“读懂儿童”,我们只不过都在努力从走近到走进的过程之中,所以别轻易的否定孩子们的自由玩耍,很多时候,是我们还没有看懂其中的科学性、系统性罢了。

  【本文作者:王彦(微信公众号:幼儿体育)】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2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