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德之星的演讲稿
古语有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表、师范是每一位人民教师踏上工作岗位的必修课,但是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师德之星的演讲稿3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师德之星的演讲稿篇1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主题是《师德与师爱》。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师德无价。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再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的了。再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
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关爱学生,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找寻那隐藏已久的幸福的种子,它就会成为你源源不断的能量,于是,那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影,将不再是老师唯一的形象;那一盏清灯,伏案深夜,将不再是老师单调的写照。我们应该长久的拥有年轻的光芒,青春的朝气,蓬勃的活力;我们应当骄傲的招展博大的关爱,美丽的心灵,磊落的胸怀。
或许,这并没有道出为人师者的全部内涵,但我们至少从中感受了一种奉献的圣洁和伟岸。是的,我们甘为人梯,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对大千世界,我们心怀淡泊,像春蚕,像蜡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我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我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师之德与师之爱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
“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就要把我的青春、我的热情、我的全部精力都献给它,这样,我才会问心无悔。”这就是我常说的一句话。我就凭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辛勤地耕耘,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学生身上,我积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的人才。
谢谢大家!
关于师德之星的演讲稿篇2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始终相信》。
俄罗斯小说家安东.契柯夫说过:每个人都生活在他的信念之中。“始终相信”这个短语,就是信念的表达。
1995年,我作为一名非师范毕业的老师,第一次踏入师范学校的大门参加岗前培训。在鲜花翠柏丛中,我看见了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塑像,以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大字。阳光下,这八个字熠熠生辉!我折服于字的苍劲有力,但对它的内在含义却是一无所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懂得这八个字是对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它告诉我:作为教师,应该有着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十几年的教师生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大字也逐渐成为了我的职业信念。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十几年来,我时刻注意用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影响每个孩子。我始终相信:“爱生者,生恒爱之”。孩子们记得许多细小的事情。记得老师的耐心辅导,循循善诱;记得老师幽默的话语,亲切的笑容;记得老师雪中送炭式的帮助;记得老师出人意料的宽容。2006年的教师节,一个已经毕业很久叫晓颖的学生给我来信。信中说:“老师,我们已经5年没有见过面。还记得您对每一位同学都是那样平和,在我听来,这种淡如水的口吻却比任何声音都来的深刻。在您平和淡定的话语声中学习,是我小学生活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我还记得那时的情形:淡淡的玉兰花香、微风、明亮的课堂、同学的笑声,和您——我的老师,在我心中渐渐融合,构成了最美的图画……我的老师,您能感觉到这颗被您温暖过的心和这永不消逝的师生情吗?!老师,教师节快乐!”这是一个学习成绩很一般的孩子,信中她提到的事情我几乎已经忘记。那次她没有带数学书站在走廊上时,我帮她借来课本并带她回到了教室。没有想到这么小的事情,她却记得这么久。看了她的来信,我很感动。作为教师,我感到这些年收获最大的就是这些可亲可爱的孩子给予的这种快乐和幸福!我始终相信: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我喜欢孩子,喜欢和他们聊天。孩子们的心是稚嫩的,纯净的,但又是容易受伤害的。为了更贴近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我于2002年至2004年,自费参加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并于04年暑假,在北京通过考试获得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证书。回到学校后,我便组织老师编写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系列,并在中年级和高年级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验性教学。同时我还在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阳光小屋。还记得每当阳光小屋开放的日子,一下课,蜂拥而至的孩子几乎要把大门挤破;纷至沓来的信件总是把阳光信箱塞得满满的;情绪墙上的一张张纸条倾诉着孩子们的烦恼与困惑。看到这些,我明白走进孩子们的心,引导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是我应该做的工作。有时候,我一个星期要给二十几个孩子回信;有时候,因为个别孩子的问题,我要花很多时间和他的家长谈心。
还记得四年级那个聪明的男孩,因为母亲从事的是特殊教育工作,平常接触的都是一些残疾和弱智的孩子,久而久之,职业的压力和焦虑让这位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偏离了健康的轨道。她会带着儿子去看那些肢体残缺的儿童,告诉他:如果你到处乱跑就会像他们一样;她还常常在儿子放学的路上或者到学校里充当儿子的保护人,斥责那些和儿子一同游戏的同学。在母亲这种过分的关爱下,这个男孩没有朋友、没有笑容、性格忧郁、内向。他在阳光小屋情绪墙上的留言是:我很讨厌妈妈。看到这样的留言,我很难过。看到眉头紧锁的孩子,我觉得心疼。为了帮助他走出困境,我一次又一次地和他的母亲谈心。直到她同意尝试让孩子和同班同学一起回家,一起外出活动、游戏,。我还积极和专业心理咨询师联系,共同对孩子母亲的职业心理问题进行治疗。在学校里,我和班主任更多地关注这个孩子,给他创造和其他同学接触的机会。现在,这个小男孩已经是阳光小屋的小助手了。他常常对来情绪墙贴心里话的同学说:“你们把纸条贴上去吧,林老师一定会帮你的。”虽然我在学校还担任着行政和语文教学工作,时间有限,但我想:把自己的所学用来帮助孩子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我始终记得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一句话:“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的特殊责任。”
作为教师,我们除了教给孩子知识,我们还应该主动学习知识。走进课堂,我总是带着微笑,为了让自己和学生的心靠得更近;教学中,我在达到预定目标的情况下,常常灵活改变原先的教学设计,为了与学生共同构建开放生成的课堂;下课时,我往往会在班上多呆一会儿,因为一群唧唧喳喳的“小麻雀”总有着问不完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我喜欢外出听课听讲座,常常从别人精彩的授课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让专家们精要的理念给自己打开一扇扇教学研究的窗口。每个学期结束时,我都要问学生:“这个学期你学会了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让我感到教的快乐;每个学期结束时,我也常常问自己:“我学会了什么?”一节节听课笔记、一篇篇论文、一份份教学设计、一张张获奖证书,让自己体验到学的充实。教学相长,收获满满。我始终相信:“只有自己学会了,才能教得更好。”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关于师德之星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