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训演讲稿(3)
班主任培训演讲稿
因此我一直认为,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教育者,而非管理者,班主任应该凡事从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以促进孩子的发展为己任。
区别之二:方法不同
管理的方法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教育的方法是启发心智的引导。
班级管理是针对全体学生的,班里的规章制度每一个孩子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具有管理理念的人,脑海中一定牢牢记得“纪律是铁”这四个大字。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部队的胜利!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真理用错了地方就成了谬误,这“纪律是铁”四个大字用在小学真的不大合适,它会让孩子们生活在压抑之中,受压抑的结果是:要么变得逆来顺受,要么变得异常叛逆。这两种结果都不利于我们国家的和谐与富强。
教育则不同,教育一般都是采用较为温和的方法去引导,引导受教育者自觉自愿地去做或者不去做某种事情。比如让孩子读书。这方面,犹太人做得最出色。他们的孩子出生后,在刚刚对外界有感知或记忆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在书皮上抹上蜂蜜,让孩子知道书是甜的,从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正是由于这样的引导,才使得孩子们打心眼儿里喜欢上了阅读,所以犹太人的年人均读书量位居全世界第一。
孩子们都喜欢看电视剧《家有儿女》,我们在座的可能也有看过的。电视剧里有个特调皮的孩子叫刘星,起初,刘星的妈对于刘星用的就是自上而下的管制,动不动就把巴掌高高举起来。组成新的家庭后,刘星的后爸夏东海对刘星用的就是启迪心智的引导。夏东海第一次去给刘星开家长会,那满耳朵里塞得全是刘星的不是。但是夏东海的教育引导下,刘星的优点慢慢地被挖掘了出来,连刘星自己都很惊讶:原来我竟然也有优点!于是刘星也慢慢找回了自信。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刘星的班主任老师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老百姓有句俗语说:好人不用管,管得无好人。啥意思?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自上而下的管理一般起不到多大的效果,说不定越管人家的逆反心理越强,结果是越管越糟。而看似波澜不惊的教育引导反倒效果很好,引导好了,他打心眼儿里不愿意去做那些对人地己都不利的事情了,他不就成不用管的好人了?
所以,管理的理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不恰当的,只有教育与引导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区别之三:效果不同
管理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班级管理的负面效果要大于正面效果,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班级管理把班级变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官僚体系”队伍。在管理理念的支持下,每一个班级其实就是一个很健全的“官僚体系”,在这个“官僚体系”中,充斥着大大小小的“官员”,他们各司其职,在班级管理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为了提前历练孩子,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班级“官僚体系”中的一员。跟班主任特别熟的,有的会明说:给个官当当呗;有的则比较含蓄,其实意思是一样的。:让孩子锻炼锻炼吧。这里的锻炼只锻炼管别人,不锻炼负责任。而且这习性一直延续到孩子成年后。所以一些官员就养成了养尊处优、不负责任的恶习。
我们一直在批判中国的官本位思想,我想,这种班级管理制度可能就是中国官本位思想的源头之一吧。
其次,班级管理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书名为《领袖们》,他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为群众提供了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
这话说得确实有道理。
管理是针对全体的,是一种对全体的控制。控制过多了势必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对孩子的创造力造成一定的伤害。个性得不到张扬,创造力受到限制,孩子的发展就会受到禁锢。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临终前曾有个最大的遗憾,有的媒体称之为钱学森之问:中国何时才能培养出自己的杰出人才呢?我经常想,我们的班级管理方式是不是中国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原因之一呢?
说完了管理的弊端,我们再来看教育。教育的效果常常是缓慢的,但往往是标本兼治的。教育针对的是个体,注重的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会最大限度地张扬孩子的个性,充分激发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有了想像力与创造力,孩子未来的发展就会不可限量。每一个孩子都有了不可限量的发展前途,我们国家还会不出现杰出人才吗?
有人说,每个人都有天使的一面,也都有魔鬼的一面,教育的作用就是让他天使的一面发扬光大,并尽量将他魔鬼的一面向天使一面转化。魔鬼是管不住的,所以管理不是好办法,只有教育才能给孩子最有效的帮助。
将启发心智的教育简化为控制行为的管理,将培养个性异化成批量生产,这是当前教育的最大弊端。为了革除这一弊端,作为班主任,我们的角色定位一定得是教育者,而不能是管理者。
教育者意味着要比管理者付出更多的心血,以教育者的身份去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的问题,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班主任必须要完成的两项重要任务。
1、培养孩子的爱心;2、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一、)培养孩子的爱心。
我们现在正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怎样才能和谐?人人心中都有爱,这样才能和谐。如果心中装着恨,那么即使表面上可以做到,但内心深处很难做到真正的和谐。记得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绘画大师画佛像非常逼真。两个极有天赋的学生来跟这位大师学绘画。名师出高徒,两个学生经过刻苦练习,终于将佛祖像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了。但优中选优的话,学生A的作品总是略胜一筹。学生B输就输在佛祖的那双眼晴上。学生A画的那双眼睛慈眉善目,眼含笑意,气定而神闲。学生B所画出的佛祖的那双眼睛总是给人一种忧郁之感,忧郁中还透出一股隐隐的杀气,无论老师如何示范如何点拨,无论学生B如何努力如何刻苦,他总也改不掉这个毛病。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从画法上找不到原因,老师决定从其他途径寻找原因。通过与两位学生父亲的谈话,老师终于明白了真相。原来,学生A的父亲是位大善人,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懂得感恩,要同情弱者,要以慈悲为怀。学生A就是在父亲这样的言传身教中长大的,所以他的心中装的是爱。而学生B呢?在学生B很小的时候,他们家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在冲突中学生B的父亲吃了大亏。因此心中时刻想着要报仇,并时时叮嘱儿子,千万不要忘了家恨,不要忘了复仇。
学生画作中体现的正是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和恨。明白真相的老师长叹一声,对学生B的父亲说:“你害了你儿子呀!”
心中的爱会自然流淌出来,浸染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和谐幸福,心中的恨同样也会自然流淌出来,无论我们如何去掩饰,我们注定要生活在冰冷的心境之中,孤独而痛苦。所以,为了让孩子们能幸福快乐地生活,做班主任的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孩子的爱心。
培养爱心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
1、教育孩子要爱自己的父母;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你还能指望他去爱谁呢?爱父母这三个字跟爱祖国一样,有点抽象。所以老师要把爱父母这三个字还原成一件件具体的可执行的事情,这样学生就知道该怎么办了。什么事呢?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自己最大能力为父母分担家务,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看到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要想办法为父母消除疲劳,比如给父母倒杯水、捶捶背,总之让父母因为有自己这样孩子而自豪,这就是爱父母。
2、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这个大家每天都在做,要想让我们的班级成为和谐的班级,就必须让班内的学生都做到爱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树立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009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好像九月份吧,我们这里下了一场大雪,那雪下得真大,一夜之间,雪就没了膝盖了。许多孩子都无法到校学习,路上的雪太深了,车子根本没法前进。但还是有一些学生艰难地挺进到了学校。张谦是到校最早的一个。他打着一把小花伞,通过窗户看到有同学走进校门了,他就打着伞出去,把那位同学接过来。就这样一趟又一趟,雪沾在他的鞋子和裤腿上,没及时打掉了就溶化在他的身上了,后来,他的鞋子和裤腿都被浸湿了。张谦同学把心中对同学们的爱转化成了实际的行动,这才是真正的爱。我不仅及时表扬了张谦的行为,而且在适当的场合还时时提起,这不仅让张谦本人受到了鼓舞,对全班同学更是一种激励,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就成了一种自觉行为。无论是谁对同学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一定会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所有帮助过他人的人都能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这样每个孩子都有了帮助他人的愿望,班里的每个孩子就都生活在被关爱之中了。这样的班集体怎么能不让人感到快乐而幸福呢?
帮助别人是一种爱,宽容别人也是一种爱。宽容是爱的前提。
有一天,我看到我们班的小文文受伤了,虽然创伤面不大,但看得出,伤得不轻。一般情况下,出现这样的事情小孩子的第一反映是哭着找老师。但这个小女并没有这样做,他的伤是我无意间看到的。问她怎么回事,她和她周围的同学都说是一个叫张旭的学生关门时给挤的。大家这样说的时候,那个叫张旭的学生就在现场,她吓坏了,以为老师要批评他。但小文的话让他打消了疑虑,小文说:“,老师,他不是故意的。再说了,这点小伤,过几天就好了,没事的。”这就叫度量!对于小孩子来说,能有这度量实在是难能可贵!于是我在班上大力表扬文文的宽容大度,在班级中形成这种宽以待人的氛围。宽容也是一种爱,没有爱,哪来的宽容呢?当每一个学生都能宽容别人的无心之错时,这个班级一定是一个充满爱的班级。
3、教育学生要爱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或物。
培养途径:
(1)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教育。
我经常组织我的学生参加捐助活动。当某处有灾难的时候,比如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中国南方的雪灾、云南的旱灾等,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爱心捐助。如果学校组识集体捐助,我们就与学校一起做,当政府不统一组织时,我就建议大家到银行去捐。
捐款时我们班无论多少,一定是每人都捐的。他们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决定捐款的数额,没有因为少而不好意思捐的。也没有因为捐得多而趾高气扬的。因为,为了防止学生对捐款数额相互攀比,我对他们讲了这样一番话,这不是我的原创,我是借用的人家的。我说,一个乞丐和一个百万富翁同时捐款,乞丐只有一元钱,他把他的一元钱投进了捐款箱。百万富翁投进了一千元。从钱的数量上看,富翁的捐款是乞丐的一千倍,但乞丐捐的是他的全部家档,富翁捐的是他家档的千分之一。你说谁更有爱心?所以,同学们,爱心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无论你捐多少,都是你的爱心的体现。爱心无价。所以捐款时我们班孩子都很踊跃,无论钱多钱少,都小心翼翼地捧着一颗心来,然用将沉甸甸的爱心投进捐款箱。
(2)利用一些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濡染。
我们要求我们的孩子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就是因为文学作品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建议孩子多读一些优秀书籍,还要将我们读到的优秀文章与同学们分享。
比如《爱之链》,作为文学作品,爱之链的结尾有点戏剧性,作品中生活窘迫的男主人公帮助了一位老者,没有要老人的一点报酬;这位老者在一个小餐馆中用餐,看到餐馆生意惨淡,餐馆的女主人又眼看要生产,急需用钱,于是付给了餐馆女主人一张大面额钞票,餐馆女主人接过这张大额钞票,进屋找零钱。等她出来后,看到的不是等着找零的老人,而是这样一张便条:“你不欠我什么,有人曾经帮助过我,就像我现在帮助你一样。如果你真想回报我,就请不要让爱的链条在你这儿中断。”巧得很,这位餐馆女主人正是曾帮助过老者的那位男子的妻子。这样的结尾肯定是作者的一个艺术处理,它向读者传达了这样一种理念:当每一个人都能无私地去帮助他人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得到别人无私的帮助。除了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外,我们还可以把老者留下的那张字条作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张贴在我们的班级内,让每一个帮助过别人的孩子和受到别人帮助的孩子都从中受到启迪。
人教版二年级有篇课文叫《我不是最弱小的》,也是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素材。课文中萨沙一家人在雨中互让雨衣,最后雨衣给了萨沙,大家都说萨沙是最弱小的,结果萨沙看到路旁的蔷薇花在雨中瑟瑟发抖,于是把雨衣披在了蔷薇花的身上,并自豪地说:“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够帮助别人,这是很令人自豪的事情!这是他们一家人的价值观。如果我们身边能多一些像萨沙一家一样的人,我们的孩子就会在这种氛围的熏染下,逐渐将关爱弱小者当成一种习惯。要是这样的话,社会上可能就会少一些凶杀案了。
今年七月九号,陕西洛南发生了一起极其残忍的凶杀案。一名年仅七岁的孩童被别人用石头活活砸死。作案人是一名二十一岁的男子和一名十四岁的女孩。杀人原因是七岁男童不小心把豆浆洒到他们身上了。如果这名大男孩和这个女孩子有一点点良知,有一点点爱心,他们还能对手无缚鸡之力的男童做出如此另人发指的罪恶来吗?当然,他们的罪恶不全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但也不能说老师们一点点责任也没有。我想,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无论力量有多微薄,我们都要尽全力去培养孩子的爱心。让每一个从我们手中走出去的孩子有良知,有爱心。即使他学不会一个字,即使他连一加一等于几都弄不明白,但只要他有良知,有爱心,他就不会危害社会。
总之,班主任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培养孩子的爱心,这是班主任的第一要务。
(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说到责任心,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话说有那么一年,耶路撒冷发生了一起公交车爆炸案,炸死了十来个人,其中包括两个中国人。这两名中国人都是福建人,是去以色列打工的。经过调查核实,这两个人是偷渡客,属于非法入境。后来,以色列政府专门开了一个会,会议认为,在以色列的国土上无辜死亡的人,政府都有义务对其负责任,至于这个人是否偷渡,那是另外一回事。会议最后决定,对两名死难的中国人一视同仁地按照国民待遇处理善后事宜。会后,以色列政府派专人到福建省找到两位农民的家人,按以下标标准对他们的家人给予抚恤:死者健在的父母按每月1100美元的标准发放直至其去世。未成年的子女按每月1100美元的标准发放直到他们成年;死者妻子按每月1700美元的标准发放直到去世。
再来看这样一个例子: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普通的6层楼房,1997年时,收到了来自英国的一份函件,提醒此楼业主,该楼80年的设计年限已到,敬请注意。原来这座楼房始建于1917年,设计者是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
经历了80年,远隔万里的设计单位居然仍对自己的“产品”这样负责!这座楼当时的设计者早已不在人世了,建筑工人、工程师大概也都走了。然而人不在了,责任却没有丢!
接下来再说一说云南的那条史上最短命的公路,这是一则新闻:
这则新闻是今年的七月十五号看到的,这条公路修了十八个月,用了一天半就塌了,而且酿成了两死两伤的惨剧。这大概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短命的工程了。为什么如此短命呢?有关部门说公路质量完全达标,短命纯属天灾。谁让老天爷下大雨呢?但那能是主要原因吗?都江堰都建成两千年了,其间经历了多少天灾?可都江堰至今仍安然无恙!自己修的路出了问题,自己不想负任何责任,把责任推到老天爷身上,这实在是滑稽!
第二件事,723动车追尾事件。按国际惯例,桥梁铁路的试通车时间都是九个月,中国只用了一个月!有点大跃进的感觉。结果追尾了。想让动车追尾真的很不容易。得好多个环节同时出现故障才行,但天底下哪有那么巧合的事情呢?所以动车追尾是很稀罕的事情,但就是这么稀罕的事情竟然被我们中国人给撞上了!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好在我们没有把责任往雷公身上推,而是把这件事定性为重大责任事故。但让人愤愤不平的是:为什么在人命关天的岗位上执勤的都是不负责任的人呢?
中外事例一对比,我想大家心里一定都挺不好受。中国人的责任心哪里去了!
当然,他们责任心的缺失跟我们没关系。但我们的孩子责任心的缺失就与我们有关系了。如果我们能从点滴小事开始,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他们长大后,即使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的责任意识多少还是会有一些。一代一代这样培养下去,中国人的责任意识总会慢慢强起来的吧。
什么叫责任?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对于学生来说,他的责任就是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各项任务。如果没有完成,那么,他们就要承担因没有完成而带来的不利后果。有段时间,赏识教育充斥了整个教育界,老师连批评学生都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后来教育部专门发了一个公文,说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这个公文一度遭到网友的热议。其实赏识与批评是教育的双翅,少了哪一样中国教育也腾飞不起来。中国人发明的了一个词语叫“矫枉过正”,私塾时期的戒尺教育当然有弊端,但过度的赏识同样有弊端。完全摒弃以前的教育理念,全部换成崭新的赏识教育,其实就是矫枉过正。对传统的态度应是扬弃。取精华去糟粕。要不然,中国人的责任心及耐挫折性如何培养?
关于责任心的教育,魏书生老师的方法值得我们每一个班主任借鉴。他的观点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做事情就要承担起责任。做不好就要承担起不利的后果。就是这么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坚持下去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其实世界上的事情本来都挺简单的,只是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给搞复杂了。我就是用魏老师的这种简单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的。班里的孩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谁做不好了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我们班的一个负责锁门的孩子一定是最后一个离班的。他不仅是承担锁门的责任,还要承担因忘记锁门而带来的后果。那天中午他忘记锁门,下午回到学校一看,锁没了!值得庆幸的是班内其他物品没丢。锁没了怎么办?自个儿买呗。下午放学之前,孩子的家长送来了一把新锁,还配了四把钥匙。从那天起直到本学期结束,这孩子再也没有忘锁过门。其他孩子也是各司其职,谁弄不好了谁自己承担后果。提醒一点,关于责任心的教育,要与家长沟通好,不然会闹出乱子来的。比如学生弄丢了锁买锁这件事,如果不是事先与家长沟通好的话,家长会买得情不甘心不愿的。家长的心里咯咯瘩瘩的,他可能会在孩子面前报怨,这一报怨就会把我们的培养计划彻底破坏掉,这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了。
孩子一旦拥有了爱心与责任心,其他的一切都好商量了。爱与责任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四、班主任工作方法例谈。
(一、)班主任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认知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手头要有一些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特别是小学生心理学方面的,了解一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以帮助促进孩子的成长。比如低年级孩子,他们的年龄偏小,认知能力偏弱,处于正待启蒙的状态。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他们犯了错误,采用批评教育法远不如用直接告之法效果好。他们本来什么都不知道,甚至于连批评是何物也不懂,对于他们,可不得用告之法吗?告之之后他们就懂了,懂了就启了蒙了。所以我们才一直把低年级的老师称之为启蒙老师。这方面我有切身的感受。
咱们不是举国上下都订蒙牛吗?这事就从蒙牛奶说起。凡订奶的学生,每天上午送一盒。蒙牛公司说必须在学校里喝完,带回家喝,喝出事来他们不负责任。所以奶发到学生手中,学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喝奶。要赶上有个发烧请假的,就把他的奶放到讲桌上,等他到校后再给他。那一周,一六班有个学生请假了,他正好订好奶,所以发奶的学生就把他的奶放到讲桌上了。那孩子周一开始请的假,到周四了才有个学生到办公室告状了:“老师,魏心是偷喝人家的奶!”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干这种事呢?老师很生气,把这个姓魏的小子叫到办公室问话。当天我没在办公室,等我回到办公室后,六班的班主任老师气呼呼的说:“黄老师,这个小孩子口齿牙硬,强词压理,歪理连篇,真是气死人了,你去管吧。”什么样的小孩子这么厉害,我得见识见识。叫来这个魏小孩,我们开始了谈话:
有同学说你偷喝了别人的奶?
没有,我没喝人家的奶!
人家都喝一盒奶,你喝了几盒?
我喝两盒。
怎么是两盒呢?我问。
这孩子真的是很诚实的,他很认真地说:“一盒是组长发给我的,一盒是我从讲台上拿的。”
讲台上那一盒不是你的,是别人的。
那不是别人的,是没人要的。
这孩子多可爱呀,他竟然不知道没人要和暂时放在那里是不一样的。
有人要的,那是你们班那个生病的学生的,他病好了,再回来上学的时候,他就要拿走了。那奶都是他的。
哦。小孩不再嘴硬了。
喝了人家的奶要还的。
一听我说要还,那小孩马上接过话茬:‘我都喝到肚子里去了,怎么还呀?我又不能吐出来给他。嗬,歪理还真不少!
那是,你肚子里的奶都变成你的营养了,当然没法还了。但你可以换种方法还呀。明天再发奶的时候,你的那盒奶别喝了,留给那个同学,这不就还了一盒了吗?你是从星期一开始喝两盒的吧,到今天已经喝了四天了。这样,从明天起,你连续四天都不能再喝奶了,你的那一盒要还给人家。明白吗?
小孩子不再说歪理了,点点头,走了。
其实,他哪是在说歪理呀,他整个什么都不懂!我记得庄子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夏虫不可以语冰。”说的是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他没见过冰嘛,说了他也不懂。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真的是这样,人生经历不同,阅读积淀不同,思考与理解能力也不会相同。因此,要想使我们的谈话能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谈话对像的认知特点,尽可能地选择他们能够接受并认可的方式与之交谈。否则,我们只会空费口舌,劳而无功。
二、班级是一种氛围,教育是一种影响。
氛围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处于某种氛围中,人们的行动往往就不由自主了,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夏天的晚上,我经常到广场去乘凉。广场上的人很多,最引人注目的是三拨群体性活动:跳健美操的、跳中老年健身舞的、做312健身操的。每一项活动的周围都有很多人在围观。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跟着比划了起来。比划着比划着,就融入到大部队中一起跳起来。大家都是到广场上来休闲的,没人逼着谁学什么,但是在那个氛围的影响下,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学。每一种氛围有一个吸纳作用,或者说有一种很强的诱惑力,使你不知不觉中就被同化了,被融入到里面去了。
氛围对人的影响如此巨大,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育最好的办法也应该是靠集体的力量去带动个别学生,达到不废一枪一弹就能攻城掠地的目的。
一位温文尔雅的人往往出身书香门第。一个才艺俱佳的人一般都有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背景。这就是氛围的巨大作用。因此,我们班主任要想办法营造一种乐观向上、快乐和谐的氛围,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自觉主动地改正错误、去关爱他人,去刻苦学习。
生活中,不犯错误的孩子是没有的,孩子就是在不断地犯错改错中成长的。孩子犯了错误,老师不必苦口婆心地去说教,更不必心急火燎地去拔苗,拔苗是没用的,而且是有害的。教育是个慢功夫,只要氛围营造好了,孩子们就会在这种乐观向上快乐和谐的班级氛围中自然成长。就像广场看跳舞的人,在没有任何人劝说的情况下,当了几天看客后,就被这种氛围慢慢吸纳进去,自己也成了舞蹈队里的一员了。
那么,如何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以润物无声的方法来影响孩子呢?我主要采用的是以下三种方法:
1、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
2、为学生们树立道德学习的榜样;
3、建设丰富而生动的班级文化。
具体做法各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三、)尊重每一位学生。
曾看到这样一段视频资料:山西煤老板到河北去旅游。到清东陵后,非要看尚未开启的康熙墓地宫,工作人员以暂未开放为由劝阻,其中一人因工作人员不让看,很是生气,号称要出一亿买下康熙墓,工作人员继续劝说,其中一人不耐烦了,从包里掏出一万元,使劲砸在了工作人员脚下。工作人员很有涵养,没有生气,只是说:“你这样做,不仅是对我的不尊重,更是对人民币的不尊重。”对这三位煤老板说尊重,可能有点对牛弹琴。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可能就没有“尊重”这两个字。极多的钱跟极低的个人修养共同作用在他们身上,于是就产生了他们这样的社会怪胎。
一个尊重缺失的人,将会堕落成什么样子!
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约翰•高而斯华馁
是这样的,一个人的个人尊严受到侮辱,一定是他没齿难忘的痛苦和仇恨。如果这个人特别有本事,那么他曾受到的侮辱还会时时警醒后人。比如韩信的跨下之辱。所以,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最重量的就是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你对他纵然有千般好也是枉然,他只会记住你曾经对他的那句羞辱。教育的前提应该是尊重。
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刚时兴易拉罐那阵子,有一青年人坐火车,手里拿着一个未打开的易拉罐,在他的对面,是一对母子,小孩子的手里也拿着一个未启封的易拉罐。过了一会儿,这青年人口渴了,想打开易拉罐喝点饮料,但他左看右看,就是不知道该如何打开它。这时,对面的年青妈妈对她的孩子说:乖,妈妈渴了,把饮料递给妈妈吧。听到这句话,青年人抬起了头。孩子把饮料递给了妈妈。这位母亲接过易拉罐,慢悠悠地找到罐盖处的环,然后穿在食指上,稍微用力一拉,啪,易拉罐被打开了。这位母亲的做法被青年人看得真真切切的,于是他轻松打开了自己的饮料,痛快地喝了起来,而那位母亲只抿了一小口就把饮料放下了。
这位母亲多有智慧啊,她既教会了青年如何打开易拉罐,又保护了青年的自尊心。
如果我们对学生,能多些这样的智慧,我们的教育就会更加美好了。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爱默森(十九世纪美国文坛巨匠)
爱默森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一个小故事。弘一法师在出家之前曾做过教师,著名画家丰子恺、著名音乐家刘质平都是他的学生。有一次,李叔同上音乐课,课上有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另一个学生随地吐痰。李叔同看在眼里,未动声色。下课后,他请来那两位学生,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下次上课,请不要再看闲书,也不要随吐痰。说完他微鞠一躬。两位学生被他这一躬羞得满脸通红,从此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上,再未犯过类似的错误。这就是大师的风范,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你可以不爱你的学生,但你不能不尊重你的学生。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有时爱还是一种伤害呢,实际情况是: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教育的失败往往都是由于尊重缺失引起的。
那年我教四年级,课间,一群女孩子吓得大喊大叫地跑到我身边,告诉我郝彤手里拿着好几条,可吓人了。一听这话我是怒不可遏,立即叫来郝彤大声斥责。这个小男孩本来想为自己辩解呢,我岂能容他辩解!被我怒斥一番后,小男孩长叹了一声,转身走了,去处理他的毛毛虫去了。
放学后我走得晚了一点,看到一群孩子聚在学校的小花园里似在录找什么,走过去一问才知道,小花园里的一些植物身上生了许多毛毛虫,这些大胆的男孩子在为植物捉虫子呢!一个小男男孩还向我提建议:“你跟校长说说,让他打点药吧,这上面的毛毛虫可多了,再不打药,这些植物就要被虫子吃完了。”我终于明白了,郝彤想辩解的是什么,他的长叹声里包含的又是什么,可惜我明白的太晚了,我已经伤害了他那美好的心灵了。如果我当时能平等地对待孩子,能给予郝彤足够的尊重,不剥夺他的发言权,那么,他现在应该是我们班的爱心使者了。我的武断,伤害了一个孩子美好的心灵。虽然事后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弥补了这件事对于郝彤的伤害。但如果我没有看到那群捉虫的孩子呢,被我和大家误会的郝彤什么时候才能平反昭雪呢?愤怒让我忘却的尊重,致使我冤枉了好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次的毛毛虫事件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它时时提醒着我:教育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南风和北风比本领,看谁先把路人的大衣脱下来。北风用尽全身的力气,想把路人的大衣给吹下来,结果是他越吹路人把大衣裹得越紧;最后是气喘吁吁,大败而归;南风则不同,他缓缓地吹,给路人送来缕缕暖意,路人感到热了,就自然把大衣脱了下来。比赛的结果,南风轻松获胜!这就是著名的南风效应。它告诉我们老师,不能像北风那样,跟学生对着干,把学生的逆反心理都给激活了,你还怎么教育他们呢?我们要像南风那样,在教育学生时,要给予学生足够多的尊重和关心,学生们因为被尊重而感到温暖,因温暖才能更容易地接受老师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在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才能学会平等待人,才会真正地尊重每一个个体,才不会对另一个生命冷酷无情。
班主任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与科任教师沟通、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习惯等。这些方面大家接触的可能比较多一些,一般只要谈起班主任工作,就会谈到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所以这次我就不再赘述了。其实关于学习习惯的培养各课任教师在教学中都已经在进行了。生活习惯呢,《弟子规》里讲得比较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家可以结合《弟子规》进行。
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除了借鉴别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针对自己班级的情况去创新,就像我们看《卡尔威特的教育》或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等关于教子经验的书籍一样,他们的教子经验我们只可借鉴不可照搬,因为我们的家庭情况不同,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最重要的是孩子与孩子不一样,所采用的教育方法注定不一样。。
亲爱的老师们,就让我们把我们的班级看作一个大的珍珠蚌,把每一个孩子看作投进这个珍珠蚌的珠胎,我们用自己的智慧、爱心、和责任心去慢慢培育他们,让他们都成长为晶莹剔透的珍珠吧。
看完“班主任培训演讲稿”的人还看:
3.班主任演讲稿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