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护环境的演讲稿(2)
关于爱护环境的演讲稿
可是,人类像一个贪婪的孩子,只顾索要,不管回报,以至于现在的环境伤痕累累,场次以来,受伤的必将是我们人类自己……
瞧!如果不保护环境,大自然母亲也将会发怒,比如2008年的5。12大地震,日本大地震,泥石流灾害等,在这过程中,有多少人失去的亲人,失去了无法估量的财产,这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吗?
我们身边触目惊心的事例历历在目,如;路边的小树被折,小草被践踏,小花被采摘,难道他们不痛,不伤心吗?乱砍滥伐,无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人们就是这样,无所事事的破坏生态平衡。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花草树木,不乱丢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在此我呼吁大家;请保护环境,只有这样才是最终保护了人类自己!因为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不能克隆。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爱护环境的演讲稿篇3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她是人类生命的摇篮,她是人类共有的家园。
法国有个古老的谜语说:有个水池,池中的睡莲开始只有一片叶子,但叶子的数目每天翻一番,即第2天变成两片,第3天为4片,第4天为8片……依次类推,问:“如果第30天的叶子布满全池,那么何时叶子布满半个池子 ”答曰:“29天。”
当地球也进入第29天的时候,我们站在地球这个睡莲池边,看着环境问题遍布全球,人们为了生存拼命争夺土地和资源。作为危机的受害者,我们深为明天担忧,不禁会问:“这‘睡莲’为何增长得如此之快 能不能在今天傍晚之前想出办法,不让睡莲‘明天铺满全球 ”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她历经无数风霜血雨的洗礼,黄土成绿洲,高峡出平湖,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里生衍,绿洲就成了我们的家园。
我们因家园而生,家园因我们而建。环境创造了人类,人类却可以改变环境。为了生存,我们的先辈们先后把旧石器换成新石器,新石器换成青铜器……直到今天的现代化工具。从捕获猎物,采摘野果到垦荒种田,兴建工厂。从作草窝,搭茅庐到建瓦房,起大厦。昔日的原野被征服了,高山低了头,深海变了色,河谷改了容。一座座繁华的闹市冒了出来,商厦鳞次栉比,车辆穿梭往来,工厂林立,行人如鲫。
经过无数代人前仆后继的努力,人类生活得到空前的繁荣。可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类付出了健康和生命的代价。我们正处于世界危机丛生的时代,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空气污染……每一项都对人类有着致命的危害,而且互相紧密联系,此增彼长。人类不会忘记:1930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死亡60人,数千人患呼吸系统疾病;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死亡12000人;1953年日本水误事件死亡60多人;1955年富山痛病事件死亡128人……而近日里,香港凤凰卫视台播出大型环保宣传片——《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更是将一个个惨不忍睹的事件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发现,我们的家园不再是蓝天白云,杨柳依依,绿草芊芊,红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的天上人间,而是一个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人间地狱。
我们哀叹:人类生于愚昧,死于文明。现在,我们人类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因为我们的许多成果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我们震撼: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沉默,随着环境危机死亡;要么行动起来,走出困境,捍卫我们的家园。
值得欣慰的是,惨痛的代价教育了人们,人类恍然大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对于现阶段的人类和万物生灵来说,地球是茫茫宇宙中唯一的家园。大自然哺育了一切生命,为人类的生存、进化和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如果环境被污染,生态被破坏,就等于人类在亲手毁灭自己的家园。因此,全人类必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为此,1992年6月,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享誉全球的《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了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政府更是热烈响应,积极采取措施,迅速制定了中国的“环境与发展”十大战略,并颁布一系列环保的法律法规,号召人们植树造林,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绿色消费和绿色投资的良性循环,推行清洁生产把污染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一系列措施的贯彻落实,已在中华大地上收到了良好效果。例如:1978年全国只建有34个自然保护区,到1999年已有799个,所占比例由原来的0.13%上升到6%;森林覆盖率也由原来的12.3%上升到23.5%;水土流失下降了30%。事实证明,只要我们付出努力,我们依旧可以拥有一个生机勃勃的家园。
我们要牢记江泽民同志的教导:“必须切实保护资源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用爱心去保护地球,用行动去拯救地球!让我们的家园永远温馨美丽!让我们的星球永远生机盎然!
看完“关于爱护环境的演讲稿”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