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演讲稿大全>演讲稿>

脱贫工作会议领导演讲稿(2)

时间: 芷婷783 分享

  二要在深入学习领会扶贫开发重要思想中明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硬性要求。党的以来,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高度重视和关心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涵盖了扶贫开发的重要地位、科学规律、实现途径、工作机制、具体要求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对精准扶贫明确提出,要“瞄准特困地区、贫困群体、特困家庭,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机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要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到20XX年,如果贫困地区面貌改变不大,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说不出口的”等等;6月18日,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这些指示要求为我们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指明了方向。省委王三运书记强调,“能不能集中精力抓好扶贫工作,是对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政治的考验、责任的考验、能力的考验、感情的考验。”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增强工作的紧迫性和主动性,深刻认识到抓好扶贫攻坚工作,是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实际行动,是落实视察甘肃时提出的“贫困地区党政主要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这一深情嘱托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立场、政治品格、政治觉悟的应有体现。

  三要在研究分析市情实际中增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意识。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全市共有312个村摘掉了贫困帽子,农村贫困人口由20XX年的80.3万人减少到40.12万人,贫困面由41.54%下降到20.7%。但根据国家新印发试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指标测算,20XX年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65.56%,比全国低12.54个百分点,比全省低将近3个百分点,特别是目前剩余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干旱山塬区、关山林缘区、黑河流域和少数民族乡村四大贫困片带,自然条件严酷,群众受教育程度偏低,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以往粗放式扶贫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扶贫攻坚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并且事倍功半,加快转变扶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是大势所趋、任务所系、民心所向。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向和要求,带着强烈的责任,带着深厚的感情,集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二、准确把握政策要求,进一步明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扶贫开发的部署要求,市上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在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XX县(区)重点工作督查总结会上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前一阶段,我和市上分管领导分头对各县(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调研,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以后,我们又组织了认真学习,按照省上“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经过市委会、征求各方面意见座谈会和相关专题会议的多轮讨论,最终形成了“2+19”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今天会上正式印发了两个《意见》和19个专项方案的讨论稿,可以说,这套文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集成了各方面的智慧和成果,总体上体现了上级精神、市情实际和群众期盼。各级各部门要全面学习、深刻理解、整体把握,聚焦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把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内涵要义领会好,把推进工作的思路举措谋划好,把各自的目标任务明确好、完成好。

  紧盯目标节点,明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时间表”。精准扶贫需要精准对标。全市各级要对照国家新一轮扶贫纲要提出的12个方面的任务指标、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涉及农村的主要指标以及省上提出的“1236”扶贫攻坚行动指标体系,认真分析研判,区分清楚应当达到的、能够达到的、难以达到的,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精确设计好年度目标。按照省上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全市脱贫目标和脱贫时序,分两步走,今年到20XX年集中攻坚、20XX年到20XX年巩固提高。具体就是今年全市减贫8万人,XX区基本脱贫,明年减贫8.5万人,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四县脱贫,20XX年减贫8万人,庄浪、静宁两县脱贫,到20XX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所有县(区)实现脱贫,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XX区今年要实现基本脱贫,任务很艰巨,区上一定要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市直各部门要全力支持、重点倾斜;其它县都要按照市上确定的目标全力抓好推进和落实,基础较好的要争取把步子迈得快一些,目标要定得高一些,为全市多做贡献,条件比较差的,要紧盯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力争早日脱贫。从当前的时间节点上看,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工作,针对底数不清的问题,各县(区)要对各自的工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紧扣贫困识别的真实、建档立卡的规范、动态变化的调整,认真开展一次“回头看”。“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精准识别贫困对象,这项工作是基础、是关键、是重点,要借鉴静宁的做法,健全完善公开公示和逐级审核制度,让群众评议、让群众监督,让老百姓说了算,真正让该进的要进来,该出的要出去,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实行挂图作战,有力有序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措施落实。

脱贫工作会议领导演讲稿篇3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省、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以精准的视角审视扶贫开发、以精准的思维谋划扶贫开发、以精准的举措推进扶贫开发,凝心聚力、聚焦发力、精准用力,全力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为20XX年全县整体脱贫、20XX年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奋力谱写建设山川秀美富裕小康文明和谐新泾川崭新篇章。下面,我围绕这次会议主题,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客观审视差距,进一步坚定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不仅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事关全面小康建设大局。客观总结成绩,深入分析问题,准确研判形势,对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总结成绩中坚定信心。近年来,全县上下抢抓“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我县被纳入国家六盘山特困片区等机遇,以培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以持续深化“双联”行动为抓手,全力谋项目、争资金,抓产业、促增收,强基础、惠民生,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呈现出多点突破、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是贫困人口大幅下降。20XX年以来特别是“1236”扶贫攻坚行动启动实施以来,全县先后有31个村摘掉了贫困“帽子”,15.04万人实现了脱贫,贫困面由20XX年的37.5%下降到20XX年底的15.14%,小康实现程度由48.21%提高到53.45%。

  二是资金投入持续加大。我县被纳入国家六盘山特困片区之后,省市累计安排各类扶贫资金8950万元,年均2983万元,是20XX年的近十倍。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将县级新增财力的20%和财政滞留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前所未有。

  三是产业支撑作用凸显。始终把培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作为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盯果菜畜三大优势产业,大力推进适宜区全覆盖战略,近三年累计新建果园15.6万亩、日光温室600座、大中拱棚3600座、标准化养殖小区68个,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的3714元增加到20XX年的5480元,年均增长15.8%,全县72.9%的贫困户依托特色产业实现了稳定增收。

  四是基础条件有效改善。坚持把项目向贫困村倾斜,资金向贫困村聚集,统筹整合乡村公路、安全饮水、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3.6亿多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400多个,其中整村推进58个、整乡推进3个,有效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等问题,一些贫困乡村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五是公共服务日趋完善。依托各类项目支持,建成村级幼儿园12所、标准化村卫生室79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210个、乡村舞台144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7个,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六是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全县新建改建村级办公场所66个,选派32名机关优秀年轻干部、150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整顿软弱涣散村班子29个,基层党组织在执行政策、引领发展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彰显。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了农村社会治理主题实践活动,有效解决了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夯实了扶贫攻坚的基础,激发了群众投身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二)在审视差距中自我加压。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些方面的工作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

  第一、思想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从干部层面看:

  一是盲目自满与畏难松劲的思想交织。泾川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独特,通道地位明显,通过多年努力,全县整体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也打造了一批示范典型,于是一些干部自我感觉良好,习惯于坐在功劳簿上只讲成绩不说问题,骄傲自满,盲目乐观,觉得事事都比别人强,处处都比别人好,甚至认为贫困在泾川不算问题,无须关注。但是,当遇到困难和矛盾时,特别是真正认清贫困现状后,又不知所措,一筹莫展,悲观失望,丧失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攻坚克难的信心。

  二是期待机遇与不敢担当的思想交织。一些单位和干部把希望寄托在国家和省市政策支持上,热切期盼上级给予更多项目更多资金,但是,当真正有了机遇、有了项目,却瞻前顾后,徘徊等待,怕惹麻烦、怕撞红线、怕出问题,不主动研究政策,不积极争取项目,不愿创新实施项目,缺乏责任担当,丧失了机遇,贻误了发展。

  三是怨天尤人与得过且过的思想交织。面对繁重的发展任务和薄弱的工作基础,一些干部一味抱怨自然条件差、项目资金少、群众不配合,认为事情没做好,不是自己没本事,也不是自身不努力,而是组织不支持,条件不允许。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遇事能推则推、能过则过,被动应付、敷衍塞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不到群众认可,到头来一事无成。从群众层面看,在精准扶贫前期调研中,我们明显感受到,绝大部分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但面对艰苦的自然条件,却显得很无奈,也很无助,加之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经济条件有限,把希望寄托在政策扶持上,缺乏创业致富的激情,缺乏改善生活的动力,产生了等靠依赖思想。同时,随着劳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突出,致使一方面打造了像康家、高崖等示范村,一方面又出现了像黑梁河这样发展不足、落后闭塞的情况,甚至有一部分年轻人厌倦故土,背井离乡,长期在外漂泊,逃避了赡养老人、教育子女、建设家乡的责任,一些偏远山区出现了女出嫁、儿入赘、门挂锁、院撂荒的萧条、荒凉、没落、颓废景象。一些群众长期生活在贫困落后环境中,对新理念、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对脱贫致富缺乏信心。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还是这些地方长期发展不足,我们要从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为民情怀等方面客观审视,深刻反思,躬身反省。

  第二、工作方式单一。主要表现为“五会五不会”:

  一是会大水漫灌,不会精准滴管。过去,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习惯于整乡整村整区域式推进,习惯于项目资金体系化设计,习惯于穷人富人一揽子扶持,对具体贫困户在分类指导、精准用力、因户施策上研究不到位、措施不具体,虽然完成了项目任务,通过了上级验收,达到了考核要求,但是,真正使贫困户受没受益,各方面都普遍关注不够。比如危房改造项目,起初每户补助四、五千元,现在一万多元,使有能力的农户享受了,真正的穷人却没有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是会行政推动,不会思想发动。大部分干部在推动工作中习惯于行政手段、行政命令,大包大揽,不会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不愿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没有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凝聚起来,造成工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表面看,这是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实质上是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方法在我县各级干部队伍中还有很大差距。

  三是会典型示范,不会统筹着力。过去,我们采取抓点示范的方式,将项目资金向基础条件好、群众发展意愿强烈的乡村倾斜,集中打造了一批特色亮点,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面对精准扶贫的全新任务,如何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是全县上下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如果我们再不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对这种老办法进行调整和改进,做到统筹用力、精准用力,就会事倍功半、贻误大事。

  四是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对一些条件好的乡村关注多、支持大,各个方面在项目布设上进行倾斜,而对基础较差的区域关心不够,长期得不到项目资金扶持,一些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群众住房、吃水、行路等基本生活条件改善欠账较大。

  五是会按部就班,不会创新推动。一些干部对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政策要求缺乏深入细致地学习,工作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有项目就干,没资金就等,习惯于当“二传手”、“太平官”,缺少激情干事的精神状态。双联行动以来,我们组织开展了“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为干部帮扶找到了抓手,为先富群体实现自身价值搭建了平台,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找到路径,成为带动群众进入市场的重要手段,但仍有一些乡村组织和干部不研究、不谋划、不创新,只是喊在嘴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中,抓建的典型缺乏生命力,没有很好地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第三、发展任务艰巨。主要表现为“五个难度大”:

  一是对象识别难度大。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对贫困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不明显,加上摸底调查的手段、途径以及数据真实性影响,“谁是真正的贫困户”、“致贫原因是什么”,界定识别要求十分严格,稍有不慎,就会引发问题。

  二是产业发展难度大。近年来,我们按照适宜区全覆盖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为每个乡村分别确定了主导产业,形成了果品蔬菜畜牧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但由于受市场价格、销售渠道、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群众对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不足,产业发展仍然以行政推动、政策引导为主,群众自觉自愿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贫困片区受基础条件、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制约,大部分贫困村没有培育形成主导产业,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大瓶颈。

  三是设施配套难度大。贫困片区村庄布局分散,人口居住零散,村与村之间跨度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难度大,教育、医疗、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成本高。

  四是市场引导难度大。近年来,我们着眼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主动顺应市场规律,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鼓励专业大户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一些群众思想封闭,小富即安,依靠市场、融入市场的意识不强,加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总量不足,带领群众进入市场的能力不强,市场机制创新不够,市场主体参与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五是均衡发展难度大。经过多年努力,贫困乡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很大,贫困乡村发展底子薄、欠账多,实现均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在把握形势中增强定力。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集中攻坚、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对于泾川这样一个基础薄弱、财政总量小的欠发达县份而言,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运用各方资源和力量,打赢这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和大决战,既是各级组织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也为各级干部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全县上下要从政治的、全局的和现实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第一,推进精准扶贫是实现党的确定宏伟目标的现实需要。党的着眼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全党全国上下要致力实现的第一个百年梦想,也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紧抓不放的政治和战略任务。现在,实现全面小康已经进入倒计时,但我县全面小康整体进程还相对滞后,初步统计,20XX年我县全面小康指数为53。4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15。12个百分点。我们要落实确定的宏伟蓝图、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一个不争的事实和必然要求,就是要把深化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小康的最大任务来抓,把实施精准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来抓,盯紧盯牢,全力推进,把贫困村、贫困户这个短板补齐,确保贫困群众不掉队、贫困乡村不拖后腿。

  第二,推进精准扶贫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构成的战略布局,鲜明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更加清晰地描绘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新蓝图和新愿景,也是做好各项工作必须始终把牢的总方略和总抓手。对西部欠发达县份的泾川来说,深化扶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与贯彻“四个全面”有着很强的工作关联度和契合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最大任务”,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全面深化改革是“最大动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需要用改革的办法突破和推动,同时,扶贫相关领域改革的推进也直接影响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和成效;全面依法治国是“最大重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并提供有力可靠的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最大政绩”,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是推动扶贫攻坚的根本保证,需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场上实践检验。从这些意义上讲,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关系,而且是战略与行动生动体现的关系。

  第三,推进精准扶贫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需要。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解决贫困问题,是深化精准扶贫的现实选择。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群体,核心在于推进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必须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筹解决贫困乡村发展不足的问题,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均衡发展,促进精准扶贫和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第四,推进精准扶贫是党委政府履行使命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长期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始终把增加群众收入、改善基础条件作为重中之重,锲而不舍抓扶贫,持之以恒促发展,实现了向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历史性转变。现阶段,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乡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脱贫致富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担负的神圣职责。我们必须带着强烈的责任、深厚的感情,以“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的情怀,扑下身子实干,铆足劲头苦干,扎实搞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第五,推进精准扶贫是适应扶贫开发新形势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县剩下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黑梁河、红河、泾汭河、北部塬区四个特困片带上,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以往粗放式扶贫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扶贫攻坚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加快转变扶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是大势所趋、任务所系、民心所向。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准确领会中央和省市决策要旨,把握精准扶贫的方向和要求,集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定期脱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二、紧扣重点任务,持续集中用力,切实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县委多次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传达省市党政主要领导研讨班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先后组织四大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120多个单位,集中利用一周时间深入4个贫困片带进行了专项调研,摸排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掌握有关情况。同时,在学习吃透上级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广泛对接论证,形成了全县“2+19”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可以说,这套方案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汇聚了各方面的智慧和成果,体现了上级精神,切准了县情实际,回应了群众期盼。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全面学习,深刻领会,整体把握,统筹用力,切实把“六个精准”的内涵要义领会好,把推进工作的思路举措谋划好,把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完成好,确保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实效。重点要实施好“14565”计划:

  1、紧盯“一个目标”,明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时间表”。按照省市下达的责任状和全省全市整体脱贫的路线图,我县脱贫目标和脱贫时序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攻坚阶段,即从现在开始,到20XX年年底;第二阶段为巩固提高阶段,时间段为20XX年至20XX年。具体讲,就是今年实现20个贫困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1。25万人;20XX年再实现35个贫困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2。15万人,再经过四年努力,到20XX年基本完成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纲要和全面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中涉及农村的主要指标以及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预期指标,如期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省市委要求,20XX年泾川县要整县脱贫,20XX年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既是省市委对我县干部群众的充分信任,又是对我们各级干部政治定力、工作魄力、落实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全县上下一定要紧盯这两个目标节点,认真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精准设计年度目标,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猜你喜欢:

1.脱贫攻坚讲话稿

2.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会议演讲稿

4.扶贫工作会议讲话稿全文

5.精准扶贫推进会讲话稿

6.关于脱贫攻坚主题发言稿

2559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