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能否专题学习讨论会发言稿(2)
五个能否专题学习讨论会发言稿
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一条重要要求,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着力解决“不严不实”的问题,开展这次专题教育,彰显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体现了党增强“四自”能力的高度自觉,以专题教育为契机,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是全党的共同任务,也是每个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我们党员干部该如何践行“三严三实”呢?我认为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学会适应并习惯按照“三严三实”标准规划自己的言行,努力做到“严”字当头,“实”字为要。
《实实在在做人》古人云: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之本,要处处严以律己,自觉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慎微,坚持从小事严起,从细微做起,从点滴入手,确保在工作圈、生活圈和交友圈中干干净净,真正做到筑起腐拒防变的大堤。
《脚踏实地做事》只有做到谋事要“实”,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把党的事业扛在肩上,干工作从实际出发,实实在在为群众做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只有做到创业“实”健全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多听取群众意见,不拍脑袋上项目,不关起门来做规划,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远离“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豪情和气度,努力践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低调务实,少说多干的作风,才能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只有做到做人“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遇到困难不推诿,接到重任敢担当,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干工作坚持原则,不当老好人,不怕得罪人,敢于同各种错误行为作斗争,才是一名领导干部应有的工作作风和处世之道。
《在学习中提高能力》实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能力。工作不实,作风漂浮,固然与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不高有关系,但也与能力不足有密切联系。许多“不实”的背后,其实是“不能”的问题。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深化改革新要求,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不断积攒做事的功力和底气,才会有发展能力,才能干事有想法、处事有章法、遇事有担当。
第二、提升道德品行,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品行主要依靠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锤炼,只要重品行才会让人佩服和尊敬,因为他们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一个令人钦佩和折服的高度,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重品行就是重视培养高尚纯洁的道德和操守;在道德问题上,党员领导干部无疑应该比普通群众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身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重德、修德、立德,做到以德服人、以德赢人、以德聚人,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时时刻刻坚守高尚的道德操守,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讲操守、重品行,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做到志向高远、为人坦荡;办事磊落、对上不媚、对下不欺、对外不横;谦虚谨慎、平等待人。
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基本问题,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大量情况说明,道德情操与生活情趣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许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的。
因此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党员和广大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去感召身边的人们,引领社会风尚。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生活情趣是理想信念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当然,这种特殊材料不是钢铁、大理石,它特指的是一种精神,这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员干部要坚守理想信念,强化事业追求,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更好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奉献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党员干部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工作比较繁忙,很容易被“文山文海”和一般性事务缠身,也经常面对各种形式的考验和诱惑。在这种情况下,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注重学习思考,把握好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规律,把干事创业、服务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自觉砥砺人格,做人有品位,做事有原则。加强道德修养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是成事创业的基础。一个人的岗位越重要,手中权力越大,越要加强道德修养,越要守住道德底线,否则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第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同志讲话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要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理论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和前提,各级共产党员必须把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特别是要把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学懂弄通,掌握精神实质。同时要结合自身岗位的需要,不断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和政策的学习,不断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努力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积极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
除了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党中央及局党组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政策措施的认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本单位在发展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及时总结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教训,在实践的风浪和考验中砥砺品格,在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深化认识,在破解影响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中增强能力,努力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
第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党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并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到“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高度。为什么要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呢?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亡。从传统道德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早在革命年代就提出了党员干部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在今天依然是每个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做人之基;改革开放以来,厉行勤俭节约,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不仅竭力倡导,更是身体力行。这一切都在昭示我们:如果不能再厉行勤俭节约方面作出表率,一味安于享乐,锦衣玉食,骄奢淫逸,最终必然背离人民群众,从而动摇执政根基。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重要批示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规定,并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执行相关规定为抓手、为动力、为载体,大力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要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优良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和优异成绩,要严格做到有章必遵、有规必守,确保落实规定不走样、不含糊、不流于形式,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
党员干部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固然要靠自律,但也离不开他律。健康生活情趣的形成,还要靠制度、靠监督。《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五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强化廉政情况考察,深入了解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保持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慎独慎微,秉公用权,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等情况。”对领导干部来说,生活情趣不仅是个人的事,也和工作、事业紧密相连,必须高度重视,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群众的监督和舆论的监督。
总之,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消除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成长大敌,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自身价值,才能真正赢得有理想有价值的人生。
五个能否专题学习讨论会发言稿篇3
2016年2月,党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指出,学习讨论要紧密结合现实,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看自己在新任务新考验面前,能否坚守共产党人信仰信念宗旨,能否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能否努力追求高尚道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积极健康生活方式,能否自觉做到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守规矩,能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积极为党的事业担当作为。这“五个能否”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党员应当用这“五个能否”检验自己,按照“五个能否”的标准加强自身修养。
能否坚守共产党人信仰信念宗旨,决定了党员的党性基础。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和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作为党员,应当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信仰信念,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现实中,一些党员不屑于谈信仰,觉得说信仰信念太丢人,或者把日常工作和理想信念分割开,觉得谈理想信念都是空谈,没有实际意义,这些正是信仰信念淡化的表现。还有一些党员,眼中没有群众,只有上级领导,不在意群众冷暖,只关注领导喜好,不在乎群众的看法,只追求领导的赞赏,这是背离党的宗旨的表现。远大的信仰信念和坚定的宗旨意识是支撑我党从小到大、领导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精神支柱和重要法宝。党员缺乏信仰和宗旨,就难以履行共产党人的使命,难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中做群众的榜样。广大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应当把坚定信仰信念和宗旨作为加强自我修养的首要方面,认真剖析自身有没有坚定的信仰和宗旨,能不能坚持信仰和宗旨,能不能把信仰和宗旨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紧密结合,把信仰和宗旨与实现人生价值紧密结合。
能否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决定了党员的自身定位。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每名党员也处在一定的党组织关系下,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社会关系和组织关系是全体党员的必修课。面对公私,应当先公后私,明确实现公众利益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基础;面对义利,应当克服重利轻义的不良倾向,把道义置于功利之上,欲求利先求义;面对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应当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坚持从大局上谋划、开展工作,不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面对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应当坚持党员服务群众,党员满足群众,而不是让群众为党员个人所用。当前,在面对社会关系和组织关系的问题上,有的党员动辄就把党员的正当权益拿过来作说辞,把追求个人幸福当作以公谋私的挡箭牌,反映出对党员责任和使命认识的浅薄,以及对党员权利义务认识的模糊。通过 “两学一做”活动,广大党员要注意处理好社会关系和组织关系,找准自身定位,立足岗位做贡献。这不仅是出于纪律规范的约束,也是出于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对党员先进性的保持。
能否努力追求高尚道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积极健康生活方式,决定了党员的生活质量。能不能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决定了我们保持怎样的生活状态,决定了我们能不能享受健康的人生。当下,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广大党员在生活方式面临着新的选择,是追求简约还是追求奢侈,是追求物质享受还是追求精神享受,是维护社会公德还是满足自我享受,这些都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些党员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在奢侈品的消费上过分攀比,出入一些不正当的场所,把这些作为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的象征。这种畸形的拜金心理、享乐主义观念甚至一些违背公德的行为,不仅脱离了生活的正轨,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抹黑了作为党员在公众间的形象。广大党员无论生活富裕与否,都应当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社会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能否自觉做到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守规矩,决定了党员的工作作风。党规党纪是党对全体党员提出的最低也是最根本的要求,是党员行为的底线,包括《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纪律规范。广大党员必须具备对党规党纪的敬畏之心,使党规党纪对于党员的行为具有足够的威慑力,唯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廉洁自律、遵规守纪的工作作风,才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的落实,使党的事业推进得到制度保障。近些年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纷纷落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无视党规党纪、缺少纪律观念,自以为可以凌驾于纪律之上。党员应当时刻警醒自己保持对党规党纪敬畏的态度,把对党规党纪的敬畏之心内化为稳固的品质,熟悉相关纪律的内容,坚持用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手中握有一定权利的党员干部,要自觉把权利限定在制度和规定的框架内,坚决不越雷池一步。
能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积极为党的事业担当作为,决定了党员的人生高度。作为党员,从入党之日起,就应当坚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坚定克服困难、勇于担当的决心,这决定了一名党员的人生高度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当前,一些党员“年龄未老心先衰”,在工作中不思进取、消极怠工、疲于应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有一些党员一开始雄心勃勃、干劲十足,遇到一些挫折或者受到一些干扰后便“激流勇退”“明哲保身”。这种作为不仅丧失了党员的先进性,也限制了党员自我价值的实现。广大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在工作中追求先进、追求卓越的积极性,要同先进典型做比较、向先进典型学习,增强为党的事业担当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对人生碌碌无为的不耻感和危机意识。要把这种为党的事业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持续下去,保持锐意进取的劲头,不因年龄的增长而停滞,不因工作的疲倦而懈怠,不因成绩的积累而自满,实现良好精神状态的“常态化”。
看完“五个能否专题学习讨论会发言稿”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