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品德教育讲话稿(2)
关于学生品德教育讲话稿
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具体办法:第一,每周一早晨举行升国旗仪式,并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第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他们创造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如请讲师团来校进行“爱祖国、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感恩教育,母亲节组织学生向妈妈写封信等。第三,提倡各科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请化学老师讲点儿化学中的辩证法;让历史老师讲点儿科技发展史;让语文老师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文学名著,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陶冶学生情操。第四,通过播放新闻、纪录片、举行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拔河比赛等,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集体主义观念。第五,提倡学生练习书法、学习美术和音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净化他们的心灵。第六,经常以“小广播和黑板报的形式,表彰一些好人好事,以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第七,教育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净化语言,学会礼貌用语等。
总之,学生品德的修养牵扯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必须充分调动教育群体的能动作用,形成全力优势,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来进行,使之经常化系统化。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教师要把道德修养教育扎根于实践活动中,有耐心、有恒心,脚踏实地地一步步把学生引向崇高的道德境界。
关于学生品德教育讲话稿篇3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5年全区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一是回顾2015年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经验做法;二是从思想上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促使区域德育工作序列化发展,切实为打造-爱生学校提供有力保障,使我区的德育工作走上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在全区学校广大德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全面推进,部分学校的德育工作已初具特色。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校德育工作内外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对我们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当今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知识和信息获取的渠道发生深刻变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呈现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从当代中小学生的现状看,在肯定他们思想道德状况主流的同时,也要看到出现在他们身上的种种问题,如缺乏爱心、性格脆弱、任性蛮横、以自我为中心、贪图安逸等等。为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还需要创新拓展。
(一)德育是民族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公民的素质,关系未来。从我们教育自身所处的环境看,德育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声誉,甚至是社会评价教育的关键性因素。
(二)德育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面向全体”的新时期战略主题。“育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人、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德育为先”就是要在培养人、教育人的过程中始终把对人的理想教育、品德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育人的首要位置,党的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三)德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有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哲学家卢梭说过:“教育即生长”,教育要培养的是一批“有知识和智慧、有目标和信仰、有规范和道德、有欲望和理想”的人。教育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生命的成长。一个人即便不懂琴棋书画,不通语数理化,但他仍然可以是一个好公民。所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更应为生命奠基,健全每一个生命,丰富每一位学生的精神家园。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高考、中考以分数录取,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往往以分数来衡量教育的成败,而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越要重视德育,否则,祸根就埋下了。所以,我们要从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一个人的全面健康成长的高度来抓德育,要像抓教学一样抓德育,像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一样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让抓德育成为学校和教师的自觉行动,做到教书与育人并重。
二、进一步突出重点,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要树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家长总是希望孩子都能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使得我们的教育变成了“精英教育”。品德不行,分数考得再高,也是不合格的。我们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让他们拥有爱国爱家、诚信礼让、遵纪守法、敢于负责、善于交流、积极向上、德才兼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当我们培养出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合格公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完成了“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这里,有两条底线要守住,一是不出现在校生违法犯罪;二是校园不出现重大违纪案件。这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最低要求。
(二)要构建“三全”体系。一是全员参与。我们必须要打破“德育就是德育工作者的责任”这种错误观念,树立“每个教师首先是一个德育工作者”的认识,进一步形成学校德育工作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大德育工作机制,让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肩负起育人职责。二是全科渗透。《中小学德育大纲》提出,要“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学校要敦促广大教师从学科特点出发,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做到各学科有机渗透、有意强化。在平时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中,要关注教师对教材中德育资源的挖掘和激发,要关注教师对德育教学目标的落实,要把这些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促进教师参与德育工作,强化全员德育意识。三是全程德育。学校要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教学服务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学科教学、党团教育活动、主题班队活动等各种德育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创设育人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不断成长。要努力形成人人关心德育、事事渗透德育、时时体现德育和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氛围。
(三)要加强四项建设。
一是抓好德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要开齐开足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等德育课程。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涵的教育资源,把各门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目标和内容具体化,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自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同时,各学校要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二是抓好德育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掘利用素质拓展基地、社区、企业、科研院所、体育场馆、公益服务场所等德育资源,开展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素质拓展等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动手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是抓好校园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着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各校要积极创设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关注每一个细节,利用好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木。要吸引学生参与到环境建设中来,增强他们对学校环境的认同感,努力让校园成为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还要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化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办好校报、墙报、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社团组织,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健康向上的校园信息网,大力加强文明上网教育,积极探索网络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四是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建设和培养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保障。
要抓好德育干部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德育管理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德育队伍的主导作用,使德育干部队伍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要抓好班主任队伍,班主任是学校各项德育工作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组织实施者,是学校德育制度规范执行的主力军。
各校要切实做好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优秀班主任的培养工作,采取激励措施,选拔和培养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好、有奉献精神、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使班主任成为令人羡慕的岗位,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要引导班主任积极探索工作新模式,不断改进育人方法,做到教书育人、科学育人、艺术育人;要建立健全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机制,每年评选一次区级“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努力形成麻章中小学班主任品牌。要开展全员德育工作技能培训,落实学科教师的岗位德育责任,注重在学科教学和日常师生交往中做好德育,引导教师为学生树好榜样,做学生的人生导师。要充分发挥教育关工委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扩展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为主体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加强德育工作志愿者队伍建设。
三、进一步完善做法,提高德育工作的感召力和科学性
各校务必要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的形式和手段,增强德育工作的感召力,提高科学育人水平。
(一)要降低重心,注重规范。要切实降低德育工作的重心,把德育工作从“高空作业”中降下来,回到“近小实”(贴近生活、小处着眼、讲究实效)上去。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从基本的道德规范抓起,使德育教育更能让学生接受。要研究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道德发展和心理特点、家庭和社会环境特点,要让德育教育者真正掌握学生思想、情感、需求,成为学生朋友。要切实注重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开展好“文明礼仪示范岗”、“文明礼仪实践周”等活动。哪怕让学生一学期形成一二个好的行为习惯,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够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言行举止,塑造起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要虚功实做,有机整合。如何让德育工作虚功实做、与教学有机整合,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真正发挥德育工作的实效,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要明晰德育与教学的关系,两者应当并驾齐驱,步调一致,协调配合,共同提高。良好的学风来源于正确的、系统的德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教学工作意味着事半功倍。抓德育要深入班级,接触学生,不能只停留在讲台上、广播里,要放下架子,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灵。
(三)要结合实际,分段施教。学校德育工作要依据不同学段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结构,提出不同的要求。小学主要抓习惯、重引导。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学生中推广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小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要重体验、重实践。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生理变化较大的特点,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五爱”教育,加强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扬善弃恶的能力,逐步完善人格。高中要求深化,重内涵。要充分利用“成人宣誓仪式”等活动,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要拓宽渠道,形成合力。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各学校要密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发挥校外育人功能。要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取得党委、政府对德育工作的支持,多开辟青少年校外德育实践基地;要继续办好家长学校,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要密切与当地派出所、司法所的联系,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创办并完善“警民共建学校”,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建立健全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要发挥学校关工委的作用,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多关怀青少年学生的生活状况,为青少年学生排忧解难;要加强与当地团组织、文化部门及社区等单位的合作,多开展富有德育内涵,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实践活动。
(五)要强化引领,科学考评。把学校的德育工作纳入“德育示范学校”等考核评估,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统筹引领。各个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制度,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制定相应的细化措施,开设、落实学校德育课程,关注教师对教材中德育资源的挖掘,引导教师多研究德育课题,以理论研究推动德育工作实践。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提高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志们,德育是一门科学,只有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掌握主动权。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德育,回归德育本真,追求德育实效,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努力。
看完“关于学生品德教育讲话稿”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