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弘扬延安精神讨论发言稿(2)
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有利于为全面从严治党补足精神之“钙”。对共产党人来说,理想信念的滑坡最危险,精神支柱的坍塌最致命。因此,同志反复强调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当前,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冲击,一些党员干部精神之“钙”流失严重,得了“软骨病”,成为精神上的侏儒,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医治这种“软骨病”,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延安精神的形成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基础和支撑的。当年,为什么那么多人千辛万苦奔赴延安?因为延安是一个有理想信念、可以实现理想信念的地方。美国记者斯诺到延安后,看到的是一种“东方魔力”;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他们所说的“魔力”“希望”,反映的正是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延安精神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具有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大力弘扬延安精神,需要我们像当年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用延安精神打扫思想灰尘,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挺起精神脊梁,践行“三严三实”,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
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有利于为全面从严治党健全教育之“体”。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把握从严治党的规律。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就是全面从严治党需要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同志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这就要求我们把制度“笼子”扎得更严密,把思想“总开关”拧得更紧,把教育体系建得更完备。应该说,这些年我们在制度这一“刚”的方面抓得比较多,这两年成效尤为显著;在构建全面从严治党教育体系方面还大有空间、大有工作可做。延安时期,党确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关于民主集中制、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关于统一战线等许多经验和做法,有些沿用至今;像张思德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模范,一直教育和激励着我们,不断给我们增添正能量,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营养剂。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核心在“从严”。建立健全从严治党教育体系,可以在更深层次和长远发展上推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促进党的“五位一体”建设取得更加扎实、更加丰硕的成果。
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以伟大精神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新闻宣传责无旁贷,人民日报社更要自觉发挥“旗舰”和“排头兵”的作用。我们必须积极主动作为,宣传好、弘扬好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革命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丰富精神滋养、提供精神支撑。当前,尤其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在内容上做足“融通”文章。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已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宣传弘扬革命精神,不能画地为牢、自缚手脚,不能标签化、程式化、简单化,而要将其有机渗透、融入到相关宣传之中,实现内容上“融通”,使革命精神成为相关宣传的价值底色和精神内核,在润物无声中让人们感受革命精神的真谛和魅力。二是在平台上做好“融合”传播。当前我们正处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时代,革命精神的宣传弘扬如果只局限于传统媒体上,就很难让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革命精神的宣传弘扬更加广泛地覆盖到方方面面受众。现在,人民日报社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报纸、杂志、网站、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电子屏、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个类别、数百个终端载体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我们要把弘扬革命精神、全面从严治党的宣传拓展到新兴媒体的各种平台上,以一个融合的大平台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进一步把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孕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唱响,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关于弘扬延安精神讨论发言稿篇3
延安精神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它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它像一颗耀眼的星星照亮着中国大地,使这种精神世代相传。它是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导下,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高度统一的体现。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其主要之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民主和团结的精神、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等。正如精辟概括的那样:“延安精神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
通过对延安精神的学习,我以前的想法观点,处世态度发生了些许改变,下面我将以我的改变为基础,来叙述一下我学习延安精神的心得体会。
一、坚持正确的群众观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也是延安精神的精华所在
延安精神是中国我党在延安时期精心培养和全面构成的先进的群体意识。从中国我党的群众线路可以看出,中国我党最根本的动身点是一切为了群众, 最重要的支持点是一切依托群众,最成功的切进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往,最闪耀的闪光点是为民、务实、清廉。宏扬延安精神、坚持群众线路,对推动机关转变作风、展开好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入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冷漠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党眼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情势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这“四风”上,其中最核心的是少数党员干部脱离了群众,思想上轻视群众,感情上冷落群众,对群众的困难和疾苦漠不关心,这严重削弱了党的战斗力。对此,新一届党中央部署全党展开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以整风的精神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深进分析发生题目的缘由,努力解决作风不实不正不廉题目,这本质上就是要整治党的作风,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我党人政治本质,恢复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
二、坚持正确的群众观,就要改进作风,进步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
作为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增强党性修养,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以德修身,切实把服务群众、为广大群众谋取利益作为谋划工作、落实决策、化解矛盾的根本动身点,把群众是不是同意、是不是答应、是不是兴奋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得失的标准。
要关注群众需求,维护群众权益,说群众想说的话、办群众想办的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敏锐感知群众冷热,关心群众诉求,通过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水平、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回属感等多种方式,解决企业职工最迫切、最现实的困难和题目。我们不能为官一任只斟酌如何满足自己的私利,只图自己方便享受而不顾群众的利益,不顾党纪国法的束缚。只有自己的境地高了,没有私心杂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具体而言,就是要增强联系、团结、服务群众的能力;就是要善于听取不同声音、聚集民智、聚集民力;就是要在制度框架内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
三、坚持正确的群众观,就要聆听群众意见、了解真实情况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基层,在实际工作中“看闻问切”,从群众中了解情况、汲取营养,发掘群众中隐躲的聪明,避免“闭门造车”、“唱独脚戏”,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把群众的创造吸收到文件、讲话、文章中来,使我们的思想和举措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解决实际题目。要做“明眼人”、“有心人”,努力获得那些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容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既要解剖麻雀,也要了解全局;既要听顺耳话,也要听逆耳言;既要到工作先进的地方往总结经验,也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往研究解决题目。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当率先垂范,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名,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清正、清廉、清明。
延安精神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它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它像一颗耀眼的星星照亮着中国大地,使这种精神世代相传。它是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导下,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高度统一的体现。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其主要之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民主和团结的精神、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等。正如精辟概括的那样:“延安精神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
四、坚持正确的群众观,关键要加强迫度束缚,使我们党的干部将党纪国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推动群众线路的贯彻
一是要完善服务群众制度、联系群众制度,让党员干部觉得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不是运动式的一窝蜂或随大流;二是将干部是不是贯彻制度作为评判是不是合格、提升的标准纳进考核体系,不断健全完备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提拔能够密切联系群众的党员干部;三是建立党内监督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机制,对群众缺少感情、疏忽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而群众又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要予以处理。
通过学习,我深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特别是延安精神的学习永无止尽。学习延安精神更重要的在于实践,在于用延安精神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让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见之于行。
看完“关于弘扬延安精神讨论发言稿”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