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伪膜性肠炎偏方 伪膜性肠炎治疗方法
伪膜性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多系在应用抗生素后导致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 。中医治疗伪膜性肠炎偏方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中医治疗伪膜性肠炎偏方的资料,欢迎阅读。
中医治疗伪膜性肠炎偏方
伪膜性肠炎偏方一
【辨证】暑湿外感,化热入营,毒热炽盛,欲犯心包,湿热中阻,清浊不分,以致泄泻无度。
【方名】清热解毒利湿汤。
【组成】银花60克,连翘18克,丹皮24克,赤芍9克,公英15克,败酱草30克,元参18克,麦冬12克,天花粉18克,茜草根12克,滑石块60克,车前子15克,生苡米30克,白藓皮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郗霈龄方。
伪膜性肠炎偏方二
【辨证】脾虚湿盛,清浊不分。
【治法】健脾利湿,分利清浊。
【方名】健脾利湿汤。
【组成】党参12克,白术6克,茯苓12克,猪苓9克,泽泻9克,山药9克,扁豆12克,肉豆蔻6克,熟地12克,麦冬9克,五味子4.5克,陈皮9克,通草3克,车前子12克,肉桂3克,葛根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日服4次。
【出处】郗霈龄方。
伪膜性肠炎治疗方法
1.立即停用原有抗生素
对疑诊患者也要及时试停抗生素。对原发病必须使用者,可选用针对性强的窄谱抗生素。避免使用解痉剂和止泻药,防止毒素滞留于肠内。
2.对重症患者
应加强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血容量,补充血浆、白蛋白,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使患者渡过危险期,为病因治疗赢得时间。
3.病因治疗
应选用针对病因有效的药物如甲硝唑、万古霉素等。
4.恢复正常菌群
可选用含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等药物口服,也可用灌肠来恢复患者肠道的正常菌群。
5.对药物治疗
反应不佳的多次反复的严重病例,必要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伪膜性肠炎病因
本病可发生于手术后,或因病情需要而接受抗生素治疗,机体的内环境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失调,使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得以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病。
临床表现
腹泻是最主要的症状,腹泻程度和次数不一。轻者大便2~3次/日,停抗生素后自愈;重者有大量水样泻,30次/日,部分患者可排出斑块状伪膜。常伴有腹痛,多在下腹部,呈钝痛、胀痛或痉挛性疼痛,也可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重症及暴发型者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中毒性及低血容量性休克。
伪膜性肠炎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便常规检查无特异性改变,仅有白细胞,肉眼血便少见。有低白蛋白血症、电解质失平衡或酸碱平衡失调。粪便细菌特殊条件下培养,多数病例可发现有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生长。污泥梭状芽胞杆菌抗毒素中和试验常阳性。
2.内镜检查
在高度怀疑本病时,应及时作内镜检查。本病常累及左半结肠,而直肠可无病变。内镜肉眼观察:轻者仅可见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呈非特异性肠炎表现;稍重者可见黏膜散在浅表糜烂,伪膜呈斑点状分布,周边充血;严重病例伪膜呈斑片状或地图状,伪膜不易脱落,部分脱落区可见溃疡形成。伪膜具有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3.X线检查
腹部平片可显示肠麻痹或轻、中度肠扩张。钡剂灌肠检查可见肠壁增厚,显著水肿,结肠袋消失。在部分病例尚可见到肠壁间有气体,此征象为部分肠壁坏死,结肠细菌侵入所引起;或可见到溃疡或息肉样病变表现。上述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故诊断价值不大。空气钡剂对比灌肠检查可提高诊断价值,但有肠穿孔的危险,应慎用。
诊断
1.病史
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多有胃肠手术或其他严重疾病史,并在近期内用过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症状的发生多见于抗生素治疗4~10天内或在停用抗生素后1~2周内。有腹泻、腹痛、部分患者可排出斑块状伪膜,也可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2.体征
可出现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休克表现,脱水征象;精神错乱等中毒变化;腹部压痛、腹肌紧张、肠胀气及肠鸣音减弱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
粪便涂片检查,是否发现球杆菌比例增高。必要时可作粪便双酶梭状芽胞杆菌抗毒素中和法测定,以检查有无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毒素存在。
4.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可见肠管胀气和液平。
(2)纤维结肠镜检查 可见黏膜发红、水肿,表面有斑块或已融合成的伪膜。
看了“中医治疗伪膜性肠炎偏方”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