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不食草的功效作用 鹅不食草的介绍
鹅不食草,菊科天胡荽属植物。石胡荽一年生小草本,高5-500px。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鹅不食草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鹅不食草的功效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鹅不食草的功效作用
鹅不食草(石胡荽)【菊科】
【中药概述】
鹅不食草为菊科草本植物鹅不食草的全草。辛,温。归肺、肝经。
1.祛风通窍:用于风寒表证,感冒鼻塞,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研细末吸入鼻内)及风湿关节炎。
2.祛痰止咳:用于风寒咳嗽或寒痰咳嗽。常配生姜,紫苏,陈皮等,以增强散寒化痰的功效。
3.解毒消肿:用于喉痹等,可与蚤休,紫花地丁等配伍。
【临证应用】
治疗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感冒鼻塞。取本品与辛夷煎浓水滴鼻。
【药理作用】
水煎剂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多种三萜成分、蒲公英赛醇、蒲公英留醇等。
【用量用法】
9——18g,水煎服。
【使用注意】
本品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性,可引起急性腹痛、胃脘不适、恶心、呕吐等。
鹅不食草的介绍
鹅不食草,菊科天胡荽属植物。石胡荽一年生小草本,高5-500px。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长7-20mm,宽3-5mm,先端钝,边缘不规则的疏齿,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其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止痒等功效。
入药部位
植物的全草。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肺经。
功效
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
主治
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
相关配伍
1、贴目取翳:鹅不食草(捣汁熬膏)一两,炉甘石(火 ,童便淬三次)三钱,上等瓷器末一钱半,熊胆二钱, 砂少许,为极细末,和作膏。贴在翳上,一夜取下。用黄连、黄柏煎汤洗净,看如有,再贴。(孙天仁《集效方》)
2、治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脑酸,外翳扳睛诸病。鹅不食草(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为细末。噙水一口,每以米许入鼻内,泪出为度。一方∶去青黛。(倪氏《启微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烂塞鼻或研末畜鼻。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切段,干燥。
生理特性
石胡荽,一年生小草本,高5-500px。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长7-20mm,宽3-5mm,先端钝,边缘不规则的疏齿,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头状花序细小,扁球形,直径约3mm,单生于叶腋,无总花梗或近于无总花梗;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椭圆状披针形,绿色,边缘膜质,外层较内层大;花托平坦,无托片;花杂性,淡黄色或黄绿色,全为筒状;外围雌花多层,花冠细,有不明显的裂片;中央的两性花,花冠明显4裂。瘦果椭圆形,长约1mm,具4棱,边缘有长毛。全草干后,久嗅使人打喷嚏。中国普遍有分布,5-10月花未开或正开放时采收。
产地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工、华南、西南。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鹅中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瘪肉;内达肺经而治痰疟,散疮肿;其除翳之功,尤显神妙。”[1]
2、《本草汇言》:“石胡妥,利九窍,通鼻气之药也。其味辛烈,其气辛熏,其性升散,能通肺经,上达头脑,故痰喘,气闭不通,鼻塞鼻痔,胀闷不利,去目中翳障,并头中寒邪、头风脑痛疾,皆取辛温升散之功也。
看了“鹅不食草的功效作用”的人还看了:
鹅不食草的功效作用 鹅不食草的介绍
上一篇:党参的功效与作用 党参的介绍
下一篇:儿茶的功效与作用 儿茶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