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大碗的功效作用 崩大碗的介绍
崩大碗,别名:积雪草、马蹄草、雷公根、蚶壳草、灯盏草、老耳、铜钱草,拉丁文名:Centella asiatica (L.) Urban 属伞形科、积雪草属植物,干品常卷缩成团状。多年生草本,茎匍匐,细长,节上生根,有哪些呢?本文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崩大碗的功效作用
别名:老公根、乞兜钵、灯盏菜、崩口碗。
植物名:积雪草。
生长环境:本品为多年生、匍匐草本,喜生于低湿的、稍明蔽的草地。田基上、堤岸上,为常见之草本。
分布: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均有。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荒地。
性味:性寒凉、味甘微苦。
功能:清暑、解热、利水去湿。
主治、用量和用法:1、癍痧大热:生用4至8两,清水煎服;2、中暑发热:用法同上;3、脚肿,配伍用(方见山菩提);4、痔疮:生用8两至1斤,煎水熏洗肛门;5、白浊:生用4两,捣烂取汁,加白糖适量,冲开水服;6、婴儿肛门红:生用2至4两,煎水洗肛门。
崩大碗的介绍
形态特征编辑
多年生草本,茎匍匐,细长,节上生根。叶片膜质至草质,圆形、肾形或马蹄形,长1-2.8厘米,宽1.5-5厘米,边缘有钝锯齿,基部阔心形,两面无毛或在背面脉上疏生柔毛;
掌状脉5-7,两面隆起,脉上部分叉;叶柄长1.5-27厘米,无毛或上部有柔毛,基部叶鞘透明,膜质。
花编辑
伞形花序梗2-4个,聚生于叶腋,长0.2-1.5厘米,有或无毛;苞片通常2,很少3,卵形,膜质,长3-4毫米,宽2.1-3毫米;每一伞形花序有花3-4,聚集呈头状,花无柄或有1毫米长的短柄;花瓣卵形,紫红色或乳白色,膜质,长1.2-1.5毫米,宽1.1-1.2毫米;花柱长约0.6毫米;花丝短于花瓣,与花柱等长。
果编辑
果实两侧扁压,圆球形,基部心形至平截形,长2.1-3毫米,宽2.2-3.6毫米,每侧有纵棱数条,棱间有明显的小横脉,网状,表面有毛或平滑。花果期4-10月。[1]
叶编辑
性状:茎细长弯曲,黄棕色,有细纵皱纹,节上常着生须状根。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呈近圆形或肾形,直径1~4cm,灰绿色,边缘有粗钝齿;叶柄长3~6cm,扭曲。伞形花序腋生,短小。双悬果扁圆形,有明显隆起的纵棱及细网纹,果梗甚短。气微,味淡。
积雪草为多年生匍匐草本。茎柔弱,匍地生长,逐节生根,无毛或微被毛。叶肾形或近圆形,直径1~3厘米或过之,基部深心形,边缘具宽钝齿,两面无毛,或疏生短柔毛,具掌状脉;叶柄长5~15厘米,基部略成鞘状;无托叶。花夏秋开放,3~6朵排成伞形花序,此花序单个或2~3个腋生,总花梗长2~8毫米;花萼筒杯状,萼裂片5片;花瓣5,紫红色;雄蕊5;子房下位,2心皮,2室,顶端有短圆锥状花柱基。双悬果扁圆形,长2~2.5毫米,具纵棱与网纹。
生长习性编辑
喜生于阴湿的草地或水沟边;海拔200-1900米。[1]
地理分布编辑
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群岛、日本、澳大利亚及中非、南非(阿扎尼亚)也有分布。[1]
药用价值编辑
全草入药,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痧氙腹痛、暑泻、痢疾、湿热黄疸、砂淋、血淋,吐血、咳血、目赤、喉肿、风疹、疥癣、疔痈肿毒、跌打损伤等。[1]
药用名称:崩大碗;英文名: HERBA CENTELLAE
别名:崩大碗、马蹄草、雷公根、蚶壳草、灯盏草、破铜钱、铜钱草、落得打,在广东清远叫老帮根,广东开平五邑地区方言为老梗根,广
东梅州叫钱凿口,广东东莞叫老耳。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 Centella asiatica (L.) Urb. 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泥沙.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也可直接加水煲开服用。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脾、肾经。
用法用量:15~30g ;鲜品加倍。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2]
主治:用于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砂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打损伤。[2]
贮藏编辑
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看了“崩大碗的功效作用”的人还看了:
崩大碗的功效作用 崩大碗的介绍
上一篇: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贝母的介绍
下一篇:荜拨的功效与作用 荜拨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