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的功效与作用 秦皮的主治功效
秦皮,中药名。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生长于山坡、疏林、沟旁。秦皮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秦皮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秦皮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名】秦皮 qinpi
【别名】蜡树皮、秦白皮、梣皮。
【英文名】Fraxini Cortex。
【来源】木犀科植物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的枝皮或干皮。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10~12米。树皮灰褐色,较平滑,老时浅裂。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叶轴具柔毛及腺毛,后渐脱落;小叶3~5,卵形或长卵形,先端长渐尖,边缘有锐锯齿,上面光滑,下面沿主脉及侧脉被柔毛;花与叶同时或稍后开放,雄性与两性异株,圆锥花序生于嫩枝顶端及叶腋;花小,花萼钟状,不规则4~5裂;无花冠;雄蕊2枚,外露;柱头2深裂;常钳形内弯。翅果长倒卵形或倒披针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均生于山坡路边或林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剥取枝皮或干皮,晒干。
【药材性状】枝皮: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厘米,厚1.5~3毫米。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无臭,味苦。干皮:长条状块片,厚3~6毫米。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涩。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收涩、明目。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临床应用】用量6~12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洗患处。用治热痢、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主要成分】含七叶树苷、秦皮苷、七叶树内酯等成分,并分得微量成分N-苯基-2-苯胺,该成分首次从木樨科中得到。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者禁服。
秦皮介绍
入药部位
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性味
味苦、涩,性寒。
归经
归肝、胆、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主治
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相关配伍
1.《本草经集注》:“大戟为之使。恶茱萸。”
2.《药性论》:“恶苦瓠、防葵。”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后切块或切段,晒干。
生理特性
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l0~1500px,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苦。干皮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生于山坡、河岸、路旁,山地杂木林中或生于海拔1300~3200m的山坡杂木林中。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
产地
1.苦枥白蜡树: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2.白蜡树: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
3.尖叶白蜡树:多为栽培,也见于海拔800~1600m的山地杂木林中。
4.宿柱白蜡树: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四川。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秦皮,治目病,惊癎,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取其涩而补也。此药乃惊、癎、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节,几于废弃,良为可惋。”[1]
2.《淮南子》: “秦皮色青,治目之要药也。”
[2-3]
看了“秦皮的功效与作用”的人还看了:
3.中草药的功效大全
秦皮的功效与作用 秦皮的主治功效
上一篇:繁缕的功效与作用繁缕的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