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中药要加多少水与方法推荐
熬中药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很多人都会经常熬中药,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熬中药究竟要加多少水是最合适的,那么这篇文章你就要看了。以下是小编推荐熬中药要加多少水知识,欢迎阅读!
熬中药要加多少水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熬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熬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
一般的中药通常加水量为浸泡后用手指轻按时,水面高出一横指左右,当然,加水量与熬煮时间长短成正比,如熬煮时间要求长的多加一点,熬煮时间要求短的少放一点。
治虚弱病证的补养药,水量可多些。头熬加水应漫过药面约1寸左右,二熬和三熬则应根据熬煮时间而定,一般漫过药面即可,如果熬中药时间超过25分钟,则可适当增加水量。
熬治感冒的解表药或通利大便的攻下药,水量不宜过多,头熬只要水漫过药面就可以,第二熬加水只需与药面相平即可。
熬中药加水的方法
传统加水法
将中药置于砂锅内,用手将药摊平,然后加入高出药面3-4厘米的水。此方法最为简单方便,使用最多,但是准确度稍差。若药中花(如旋复花、袋袋花等)、叶(如桑叶、枇杷叶等)类较多时,还可适量多加些水。
量器加水法
即采用量杯或量筒加水,按不同的药物及其头煎、二煎加不同量的水。一般而言,调理、滋补类药,头煎 700-900毫升,二煎400-450毫升;解表药,头煎400-600毫升,二煎280-300毫升;其他头煎500-700毫升,二煎300-350毫升。此法比传统加水法准确,但是,若遇到药物量多时,加水量则显得少些。
重量加水法
即按药物的总重量,确定加水量。将配好的中药(1剂)称一下重量,然后根据1克中药加10毫升水的原则,把总加水量的65%加到第一煎中,余下的35%留给二煎用。例如,滋补调理药人参养荣汤,药物总重量为150克,加水量应为1500毫升,头煎应加65%即为975毫升,二煎加水35%为525毫升。该方法加水准确,特别是药物种类多、药量大的中成药方剂更为适宜。此法虽然比以上两种方法麻烦,但较准确。
熬中药的注意事项
挥发药盖着盖儿煮
熬药时要不要盖上盖子,可不是生活习惯的问题,不同的药物,敞开盖和盖上盖效果确实有差别。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这类挥发性药材很容易辨认,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且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又如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也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失去了。
而一些重量轻、体积大的药材,如金钱草、番泻叶等,如果熬药容器不够大,盖上盖子易使药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煎熬时需经常搅拌,这样的药物最好不要盖着盖子煮。当然搅拌最好顺着一个方向,这样使药材均匀受热,使有效成分完全溶解,一般间隔10分钟翻动1次。
假沸的药多熬一会儿
药熬好了,在一般人印象中是“咕嘟咕嘟”地沸腾,但有的药材,如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会有假沸现象,即药物在温度没有达到100℃时就开始沸腾,如果此时把药从火上拿下来,药材中有效成分没有溶解,药效会受影响。
煮药需用白开水
现在人们熬药都有些“懒”,打开自来水就直接用。其实,熬药的水不能图省事,还是要把烧开的水晾凉后再使用,因为一些地方的自来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残留,同时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较多,也容易和药材中化合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煎药的时间讲究有哪些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 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 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 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 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 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 分钟。
4、皆属轻清发散药,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扩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时间太长,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将减少,直接影响功效。煎时间长了损失药效,所以要等其他药煎好之前5 分钟放入锅内,后下药一般由药房包好并注有“后下”字样。
5、有些饮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钩藤、大黄、番泻叶、青蒿、徐长卿等,这类药如果久煎,其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
猜你感兴趣:
1.中药泡脚方法
2.中药补水美白偏方
熬中药要加多少水与方法推荐
上一篇:驱寒祛湿中药以及食疗方法
下一篇:吃中药放屁多的原因和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