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医疗法>中医针灸>

常用针灸歌诀

时间: 启明32 分享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那么针灸有哪些歌诀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骨度分寸歌

  用针取穴必中的,全身骨度君宜悉;

  前后发际一尺二,完骨之间九寸别;

  天突下九到胸歧,歧至脐中八寸厘,

  脐至横骨五等分,两乳之间八寸宜;

  脊柱腧穴椎间取,腰背诸穴依此列,

  横度悉依同身寸,胛边脊中三寸别;

  腋肘横纹九寸设,肘腕之间尺二折,

  横辅上廉一尺八,内辅内踝尺三说,

  髀下尺九到膝中,膝至外踝十六从,

  外踝尖至足底下,骨度折作三寸通。

  井荥输原经合歌(《医经小学》)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歌(《针灸大成》)

  肺之主大肠客

  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

  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

  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

  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

  大肠主肺之客

  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

  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

  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

  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

  脾主胃客

  脾经为病舌本强,呕吐胃翻疼腹脏,

  阴气上冲噫难瘳,体重不摇心事妄,

  疟生振栗兼体羸,秘结疸黄手执杖,

  股膝内肿厥而疼,太白丰隆取为尚。

  胃主脾客

  腹心闷意凄怆,恶人恶火恶灯光,

  耳闻响动心中惕,鼻衄唇?疟又伤,

  弃衣骤步身中热,痰多足痛与疮疡,

  气蛊胸腿疼难止,冲阳公孙一刺康。

  真心主小肠客

  少阴心痛并干嗌,渴欲饮兮为臂厥,

  生病目黄口亦干,胁臂疼兮掌发热,

  若人欲治勿差求,专在医人心审察,

  惊悸呕血及怔忡,神门支正何堪缺。

  小肠主真心客

  小肠之病岂为良,颊肿肩疼两臂旁,

  项颈强疼难转侧,嗌颔肿痛甚非常,

  肩似拔兮臑似折,生病耳聋及目黄,

  臑肘臂外后廉痛,腕骨通里取为详。

  肾之主膀胱客

  脸黑嗜卧不欲粮,目不明兮发热狂,

  腰痛足疼步难履,若人捕获难躲藏,

  心胆战兢气不足,更兼胸结与身黄,

  若欲除之无更法,太溪飞扬取最良。

  膀胱主肾之客

  膀胱颈病目中疼,项腰足腿痛难行,

  痢疟狂癫心胆热,背弓反手额眉棱,

  鼻衄目黄筋骨缩,脱肛痔漏腹心膨,

  若要除之无别法,京骨大钟任显能。

  三焦主包络客

  三焦为病耳中聋,喉痹咽干目肿红,

  耳后肘疼并出汗,脊间心后痛相从,

  肩背风生连膊肘,大便坚闭及遗癃,

  前病治之何穴愈,阳池内关法理同。

  包络主三焦客

  包络为病手挛急,臂不能伸痛如屈,

  胸膺胁满腋肿平,心中淡淡面色赤,

  目黄善笑不肯休,心烦心痛掌热极,

  良医达士细推详,大陵外关痛消释。

  肝主胆客

  气少血多肝之经,丈夫?疝苦腰疼,

  妇人腹膨小腹肿,甚则嗌干面脱尘。

  所生病者胸满呕,腹中泄泻痛无停,

  癃闭遗溺疝瘕痛,太光二穴即安宁。

  胆主肝客

  胆经之穴何病主?胸胁肋疼足不举,

  面体不泽头目疼,缺盆腋肿汗如雨,

  颈项瘿瘤坚似铁,疟生寒热连骨髓,

  以上病症欲除之,须向丘墟蠡沟取。

  十五络穴歌(《针灸聚英》)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

  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

  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

  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

  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记。

  按:本篇原出《针灸大全》,名《十五络脉歌》。 现从《聚英》引载,文字略有改动。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

  大肠十六小十七,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

  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

  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十六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蹻跗阳走,阴蹻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

  血会膈俞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八脉交会穴歌(《针灸大全》)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八脉八穴治症歌(《针灸大成》)

  公孙

  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番胃难停,

  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疾膈病。

  脐痛腹疼胁胀,肠风疟疾心疼,

  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

  内关

  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

  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

  妇女胁疼心痛,结胸里急难当,

  伤寒不解结胸膛,疟疾内关独当。

  后溪

  手足拘挛战掉,中风不语痫癫,

  头疼眼肿泪涟涟,腿膝背腰痛遍。

  项强伤寒不解,牙齿腮肿喉咽,

  手麻足麻破伤牵,盗汗后溪先砭。

  申脉

  腰背屈强腿肿,恶风自汗头疼,

  雷头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挛臂冷。

  吹乳耳聋鼻衄,痫癫肢节烦憎,

  遍身肿满汗头淋,申脉先针有应。

  临泣

  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

  头风痛肿项腮连,眼肿赤疼头旋。

  齿痛耳聋咽肿,浮风瘙痒筋牵,

  腿疼胁胀肋肢偏,临泣针时有验。

  外关

  肢节肿疼膝冷,四肢不遂头风,

  背胯内外骨筋攻,头项眉棱皆痛。

  手足热麻盗汗,破伤眼肿睛红,

  伤寒自汗表烘烘,独会外关为重。

  列缺

  痔疟便肿泄痢,唾红溺血咳痰,

  牙疼喉肿小便难,心胸腹疼噎咽。

  产后发强不语,腰痛血疾脐寒,

  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痈多散。

  照海

  喉塞小便淋涩,膀胱气痛肠鸣,

  食黄酒积腹脐并,呕泻胃番便紧。

  难产昏迷积块,肠风下血常频,

  膈中快气气核侵,照海有功必定。

  四总穴歌(《针灸大全》)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后人更增:“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四句。

  回阳九针歌(《针灸聚英》)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针灸大全》)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1. 三里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胻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 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2. 内庭 内庭次指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3. 曲池 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偏身风癣癞,针著即时瘳。

  4. 合谷 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痛并面肿,疟病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5. 委中 委中曲瞅里,横纹脉中央。 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痛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

  6. 承山 承山名鱼腹,腨肠分肉间。 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展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

  7. 太冲 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 动脉知生死,能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朦,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8. 昆仑 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 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

  9. 环跳 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 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腿胯连腨痛,转侧重欷歔,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

  10. 阳陵泉 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 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床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11. 通里 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 欲言声不出,懊??及怔肿,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喑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12. 列缺 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 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上壅,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

  手即如拏。

  十三鬼穴歌(《针灸大全》)

  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

  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心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

  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

  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

  四针掌后大陵穴,入寸五分为鬼心。

  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

  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

  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

  九针间使鬼市上,十针上星名鬼堂。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

  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

  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口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流注指微针赋(《子午流注针经》)

  疾居荣卫,扶救者针。 观虚实与肥瘦,辨四时之浅深。 取穴之法,但分阴阳而溪谷;迎随逆顺,须晓气血而升沉。

  原夫指微论中,颐义成赋;知本时之气升,说经络之流注。移疼住痛如有神,针下获效;暴疾沉疴至危笃,刺之勿误。

  详夫阴日血引,值阳气流;口温针暖,牢濡深求。 诸经十二作数,络脉十五为周;阴俞六十脏主,阳穴七十二腑收。

  刺阳经者,可卧针而取;奇血络者,先俾指而柔。 呼为迎而吸作补,逆为鬼而从何忧。 淹疾延患,着灸之由。躁烦药饵而难拯,必取八会;痈肿奇络而蓄邪,先由砭瘳。

  况乎甲胆乙肝,丁心壬水。 生我者号母,我生者名子。 春井夏荥乃邪在,秋经冬合乃刺矣。 犯禁忌而病复,用日衰而难已。 孙络在于肉分,血行出于支里。 闷昏针运,经虚补络须然;痛实痒虚,泻子随母要旨。

  想夫先贤迅效,无出于针经;今人愈疾,岂离于医法。 徐文伯泻孕于苑内,斯由其速;范九思疗咽于江夏,闻见言稀。 大抵古今遗迹,后世皆师。 王纂针魅而立康,獭从被出;秋夫疗鬼而获效,魂免伤悲。

  既而感指幽微,用针直诀。 窍齐于筋骨,皮肉刺要;痛察于久新,脏腑寒热。 接气通经,短长依法,里外之绝,羸盈必别。 勿刺大劳,使人气乱而神隳;慎妄呼吸,防他针昏而闭血。 又以常寻古义,由有藏机。 遇高贤真趣,则超然得悟;逢达人示教,则表我扶危。男女气脉行分时合度;养子时刻,注穴必须依。

  针经标幽赋(《针经指南》)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偃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阳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者,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若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闭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一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岐。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二陵二??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使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

  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 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 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 一日刺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

  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 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 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 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沉浮而辨脏腑之寒温。 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沉掐,坐卧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合;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 伏如横弩,应若发机。 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蹻阳维,而下胎衣。 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 静以久留,停针待之。 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定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

  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 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 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冷胃痛,泻公孙而立愈。 胸满腹痛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 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 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痛,泻光明与地五。 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刺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 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

  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 循扪弹怒,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慎之! 大患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阴,饥饱醉劳而切忌。 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 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 避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

  抑又闻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得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 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躄足而立行。 秋夫针腰俞而鬼免沉疴,王纂针交俞而妖精立出。 刺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取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

  嗟夫! 去圣逾远,此道渐坠。 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愆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浅,难契于玄言;至道渊深,得之者有几? 偶述斯言,不敢示诸明达者焉,庶几乎童蒙之心启。

  金针赋(《针灸大全》)

  观夫针道,捷法最奇。 须要明于补泻,方可起于倾危。 先分病之上下,次定穴之高低。 头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 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取之必明其理;女子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用之必识其时。 午前为早属阳,午后为晚属阴。 男女上下,凭腰分之。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阴升阳降,出入之机。 逆之者,为泻为迎;顺之者,为补为随。 春夏刺浅者以瘦,秋冬刺深者以肥。 更观原气之厚薄,刺分浅深之尤宜。

  原夫补泻之法,妙在呼吸手指。 男子者,大指进前左转,呼之为补,退后右转,吸之为泻,提针为热,插针为寒;女子者,大指退后右转,吸之为补,进

  前左转,呼之为泻,插针为热,提针为寒。 左与右有异,胸与背不同。 午前者如此,午后者反之。 是故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针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搓则去病,弹则补虚。 肚腹盘旋,扪为穴闭。 沉重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一十四法,针要所备。 补者一退三飞,真气自归;泻者一飞三退,邪气自避。补则补其不足,泻则泻其有余。 有余者为肿为痛,曰实;不足者为痒为麻,曰虚。 气速效速,气迟效迟。 死生富贵,针下皆知。 贱者硬而贵者脆,生者涩而死者虚。 候之不至,必死无疑。且夫下针之法,先须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声,随咳下针。 凡补者呼气,初针刺至皮肉,乃曰天才;少停进针,刺至肉内,是曰人才;又停进针,刺之筋骨之间,名曰地才。 此为极处,就当补之。 再停良久,却须退针至人之分,待气沉紧,倒针朝病。 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在其中矣。 凡泻者吸气,初针至天,少停进针,直至于地,得气泻之。 再停良久,却须退针,复至于人,待气沉紧,倒针朝病,法同前矣。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以针补之,以袖捣之口鼻而气回,热汤与之,略停少顷,依前再施之。

  及夫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之分。 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 欲补先呼后吸,欲泻先

  吸后呼。 气不至者,以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进捻搓弹,直待气至。以龙虎升腾之法,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至疼痛之所,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回。 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 大段之法,驱而运之,仍以循摄爪切,无不应矣。此通仙之妙。

  况夫出针之法,病势既退,针气微松;病未退者,针气如根,推之不动,转之不移,此为邪气吸拔其针,乃真气未至,不可出之。 出之者,其病即复,再须补泻,停以待之,直候微松,方可出针豆许,摇而停之。 补者吸之去疾。其穴急扪;泻者呼之去徐,其穴不闭。欲令腠密,然后调气,故曰下针贵迟,太急伤血;出针贵缓,太急伤气。 以上总要,于斯尽矣。

  考夫治病之法有八: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有准。 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 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 三曰阳中之阴,先寒后热,浅而深,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 四曰阴中之阳,先热后寒,深而浅,以六九之方,则先泻后补也。 补者直须热至,泻者务待寒侵,犹如搓线,慢慢转针。 盖法在浅则用浅,法在深则用深,

  二者不可兼而紊之也。 五曰子午捣臼,水蛊膈气,落穴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十遭自平。 六曰进气之诀,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待气上行。 亦可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 七曰留气之诀,痃瘕癖征,针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 八曰抽添之诀,瘫痪疮癞,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寻,大要运气周遍。 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 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应,反复再施。若夫过关过节,催运气血,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一曰青龙摆尾,如扶舡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二曰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 三曰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 四曰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元,上下左右,四围飞旋。 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进之。

  至夫久患偏枯,通经接气之法,已有定息寸数。 手足三阳,上九而下十四,过经四寸;手足三阴,上七而下十二,过经五寸。 在乎摇动出纳,呼吸同法,驱运气血,顷刻周流,上下通接,可使寒者暖而热者凉,痛者止而胀者消,若开渠之决水,立时见功,何倾危之不起哉? 《难(经)》曰:病有三因,皆从气血。 针分八法,不离阴阳。 盖经络昼夜之循环,呼吸往来不息。 和则身体康健,否则疾病竞生,譬如天下国家地方,山海田园,江河溪谷,值岁时风雨均调,则水道疏利,民安物阜。 其或一方一所,风雨不均,遭以旱涝,使水道涌竭不通,灾伤遂至。 人之气血,受病三因,亦犹方所之旱涝也。 盖针砭所以通经脉,均气血,蠲邪扶正,故曰捷法最奇者哉。

  嗟夫轩岐古远,卢扁死亡,此道幽深,非一言而可尽。 斯文细密,在久习而能通。 岂世上之常辞,庸流之乏术,得之者若科之及第,而悦于心。 用之者如射之发中,而进于目。 述自先贤,传之后学,用针之士,有志于斯。 果能洞造玄微,而尽其精妙,则世之伏枕之疴,有缘者遇针到病除,随手而愈。

  补泻雪心歌(《针灸聚英》)

  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捻针向外泻之方,捻针向内补之诀。泻左须将大指前,泻右大指当后拽;补左大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往下搣。 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络两边发;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则为补迎为泻。 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 两手阳经上走头,阴经胸走手指辍;两足阳经头走足,阴经足走腹中结。 随则针头随经行,迎则针头迎经夺;更有补泻定呼吸,吸泻呼补真奇绝。 补则呼出却入针,要知针用三飞法;气至出针吸气入,疾而一退急扪穴。 泻则吸气方入针,要知阻气通身达;气至出针呼气出,徐而三退穴开禁。 莫向人前容易说。

  行针总要歌(《针灸大成》)

  黄帝金针法最奇,短长肥瘦在临时,但将他手横纹处,分寸寻求审用之。身体心胸或是短,身体心胸或是长,求穴看纹还有理,医工此理要推详。 定穴行针须细认,瘦肥短小岂同群,肥人针入三分半,瘦体须当用二分。 不肥不瘦不相同,如此之人但着中,只在二三分内取,用之无失且收功,大饥大饱宜避忌,大风大雨亦须容。 饥伤荣气饱伤腑,更看人神俱避之。 妙针之法世间稀,多少医工不得知,寸寸人身皆是穴,但开筋骨莫狐疑,有筋有骨傍针去,无骨无筋须透之。 见病行针须仔细,必明升降合开时,邪入五脏须早遏,祟侵六脉浪翻飞,乌乌稷稷空中坠,静意冥冥起发机,先补真阳元气足,次泻余邪九度嘘,同身逐穴歌中取,捷法昭然径不迷。 百会三阳顶之中,五会天满名相同,前顶之上寸五取,百病能祛理中风,灸后火燥冲双目,四畔刺血令宣通,井泉要洗原针穴,针刺无如灸有功。 前顶寸五三阳前,甄权曾云一寸言,棱针出血头风愈,盐油楷根病自痊。 囟会顶前寸五深,八岁儿童不可针,囟门未合那堪灸,二者须当记在心。 上星会前一寸斟,神庭星前发际寻,诸风灸庭为最妙,庭星宜灸不宜针。 印堂穴并两眉攒,素髎面正鼻柱端,动脉之中定禁灸,若燃此穴鼻鼾酸。 水沟鼻下名人中,兑端张口上唇宫,龈交二龈中间取,承浆下唇宛内踪,炷艾分半悬浆灸,大则阳明脉不隆。 廉泉宛上定结喉,一名舌本立重楼,同身捷法须当记,他日名声播九州。

  流注通玄指要赋(《针经指南》)

  必欲治病,莫如用针,巧运神机之妙,工开圣理之深。 外取砭针,能蠲邪而扶正;中含水火,善回阳而倒阴。

  原夫络别支殊,经交错综,或沟池溪谷以歧异,或山海丘陵而隙共。 斯流派以难揆,在条纲而有统。 理繁而昧,纵补泻以何功:法捷而明,曰迎随而得用。

  且如行步难移,太冲最奇。 人中除脊膂之强痛,神门去心性之呆痴。 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 耳闭须听会而治也,眼痛则合谷以推之。 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脑昏目赤,泻攒竹以偏宜。

  但见苦两肘之拘挛,仗曲池而平扫;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 牙齿痛吕细堪治,头项强承浆可保。 太白宣导于气冲,阴陵开通于水道。 腹痛而胀,夺内庭以休迟;筋转而疼,泻承山而在早。

  大抵脚腕痛,昆仑解愈;股膝疼,阴市能医。 痫发癫狂兮,凭后溪而疗理;疟生寒热兮,仗间使以扶持。 期门罢胸满血膨而可已,劳宫退胃翻心痛以何疑。

  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坠,王公谓此;三里却五劳之羸瘦,华佗言斯。

  固知腕骨祛黄,然骨泻肾。 行间治膝肿目疾,尺泽去肘疼筋紧。 目昏不见,二间宜取;鼻窒无闻,迎香可引。肩井除两臂难任,丝竹疗头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冷泪,临泣尤准。 髋骨将腿痛以祛残,肾俞把腰疼而泻尽。 以见越人治尸厥于维会,随手而苏;文伯泻死胎于阴交,应针而陨。

  圣人于是察麻与痛,分实与虚,实则自外而入也,虚则自内而出欤。 以故济母而裨其不足,夺子而平其有余。观二十七之经络,一一明辨;据四百四之疾证,件件皆除。 故得夭枉都无,跻斯民于寿域;几微己判,彰往古之玄书。

  抑又闻心胸病,求掌后之大陵;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 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土;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 脊间心后者,针中渚而立痊;胁下肋边者,刺阳陵而即止。 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腰脚疼,在委中而已矣。 夫用针之士,于此理苟能明焉,收祛邪之功而在乎捻指。

常用针灸歌诀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那么针灸有哪些歌诀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艾叶针灸有哪些作用和功效
    艾叶针灸有哪些作用和功效

    现在很多的人都非常的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养生保健已经成为了时代热门的话题。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艾灸的功效与作

  • 艾灸和针灸有什么区别
    艾灸和针灸有什么区别

    艾灸和针灸都属于中医疗法,一提起这两种疗法,很多人认为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中医专家指出,针灸与艾灸疗法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

  • 艾针灸的功效有哪些
    艾针灸的功效有哪些

    针灸治病并不单纯只直接作用于致病因子或者病变组织,艾针灸治疗的途径之一在于通过重建免疫系统的稳定性,以使疾病趋于康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

  • 针灸的好处
    针灸的好处

    针灸医案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证实录,无论成功还是误治,都真实地记录了医生的诊疗过程,直接地反映了医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这是

68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