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大家都应该听说过外渗吧,特别是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是非常严重的事情,那么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一
1. 一旦发生,立即停止药物推注或输注,保留注射针头;回抽残留的药物,回抽的血及液体量以 3~5 mL 为宜;在渗漏部位皮下环形注射相应的解毒剂再拔针。
2. 抬高患肢 24~48 h,避免局部受压,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局部组织肿胀。
3. 根据所用的化疗药物进行热敷或冷敷或 50% MgSO4 湿敷。
4. 疼痛剧烈者可用 2% 利多卡因 100 mg 或 2% 普鲁卡因 2 mL + 地塞米松 5 mg 局部封闭。
5. 功能锻练: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屈肘、握拳、外展、内旋运动,避免出现关节强直、肌肉萎缩等严重后果。
6. 密切观察。外渗损伤溃疡一般 3~10 d 发生,观察时间不得少于 10 d。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二
局部外敷方式,根据化疗药选用
1. 冷敷
蒽环类抗肿瘤药、紫杉醇、氮芥等化疗药渗漏早期(24 h 内),局部首选冰敷,可减少渗出药物的吸收,灭活某些药物的局部破坏作用。同时,冰敷可减轻疼痛及对组织细胞的损害。
2. 热敷
对于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等药物在发生外渗后的 24~48 h 内每天至少 4 次热敷,每次 15 ~ 30 min。局部加热可使血管扩张,促进药物分布和吸收,有助于药物在损伤部位的扩散,通常用于非 DNA 结合型药物外渗。
3. 湿敷
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吡喃阿霉素、阿克拉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足叶乙甙外渗后(24 h)可选用 50% 硫酸镁湿敷,以促进液体吸收。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三
解毒剂的选择,局部使用
1. 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紫杉醇
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 300 u + 生理盐水 2 mL,透明质酸酶能够破坏组织中的透明质酸,从而使溃疡发生率减少了 50%。
2. 氮芥、顺铂、丝裂霉素、更生霉素、放线菌素
选择皮内/皮下注射硫代硫酸钠(其中丝裂霉素外渗可以局部涂抹二甲亚砜,可抑制炎症反应和预防组织坏死)。
3. 蒽环类
首选解毒剂右丙亚胺、右雷佐生(已批准用于治疗蒽环类抗生素静脉注射给药时的外漏),此外可局部涂抹二甲亚砜。
4. 阿霉素、长春花碱、长春新碱
可局部注射 8.4% 碳酸氢钠 5 mL +地塞米松 5 mg,减少药物与 DNA 结合,减少炎症反应。
绝大部分抗肿瘤药对皮肤、皮下组织、粘膜及血管有明显刺激,当抗肿瘤药物输注过程操作不当时可导致药液外渗,静脉用药一旦渗漏到血管周围的软组织中,轻则皮肤出现红斑、脱皮、肿胀、剧痛,重则可引起皮肤缺血性坏死,甚至功能障碍或肢体残疾。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上一篇: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
下一篇: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