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补充微量元素
平时看电视,其有这样的一句广告词“孩子不吃饭,补钙是关键”,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补铁、补锌、补钙产品也是层出不穷,其有不少的家长们也常常自行给孩子补一些微量元素,这样的做法是对是错呢?以下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家长对孩子补充微量元素的误区
补微量元素家长有误区 家长们对补充微量元素的认识,科学而全面者很少。
一位姓王的家长说:“看到别人给孩子补啥,我就给孩子补啥。听说孩子容易缺钙,我就给孩子买来钙片,吃这些东西不会有坏处。”她的话代表了一部分家长的观点,那就是补。补的依据是“别人补啥我补啥”,原因是相信口碑,认为“这些东西不会有坏处”。
另一位年轻的妈妈说:“电视广告上说‘最近我的孩子不爱吃饭,注意力也不集中,原来是缺锌。’我发现我的孩子也是这样,就给他买来补锌的药吃。”
与前两种认识相反的是,有的家长则认为“我的孩子啥也不缺”。“我们家几代人都没有补过这些,身体照样很好,补这补那都是骗家长掏钱呢。”这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对于农村的家长来说,更多的人认同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以前都不用补,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了,还用补吗?”
盲目补充过犹不及
年轻妈妈王新对于每天吃的盐、酱油和各种零食里面添加的微量元素并不反感,但是对于孩子缺什么非常在意。她最近给孩子列出的营养补充计划就是补锌。她的孩子头发有些黄,不太爱吃饭,“我看电视广告说这可能是因为缺锌,所以买了补锌口服液来给孩子补补。”
对于这种“补总比缺强”的心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微量元素研究室研究员鲍善芬并不认同。鲍善芬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领域研究30多年,她说,微量元素不能简单地划分为有毒还是无毒,它们在人体中都有一个安全限量。以锌为例,正常情况下是通过食物来摄入,每天的需求量并不大,0~5个月的婴儿每天只需要1.5毫克锌,6~12个月的婴儿为8毫克,之后随年龄增长,对锌的需求量缓慢递增,到14~18岁时增至最高量15~19毫克。过了18岁,人体对锌的需求量就会下降,每天只需要摄入11~15毫克就够了。
据鲍善芬介绍,摄入的锌在适宜范围内,机体就能够维持健康,如果缺乏或过量就会产生疾病,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死亡,“对于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应该注意的是‘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她更建议通过日常的饮食而非特意的“补”来摄入锌。因为通过膳食摄入锌,从缺乏到过量有很大的变化范围,机体也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改变对锌的吸收、排泄和利用,从而保持体内的平衡。
“只有当摄入量极低或极高,超出了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或者长期的不足或过量,破坏了机体的内环境稳定机制,才可能造成缺乏或中毒。”鲍善芬说,大量补锌会造成儿童性早熟、免疫功能低下,“我们经常见到病人长期大量补锌以后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和小孩性早熟,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呼吁,但声音实在太小了。”
鲍善芬认为,锌在很多食物中都存在,最好的方法是适量吃些动物肝脏、瘦肉、蛋黄和鱼类以及坚果类和种子类等富含锌的食物,“药补不如食补”。
对于食欲不好,发育迟缓的儿童,可以少量补充锌口服液,症状有所改善,就不需要长期服用。鲍善芬介绍,口服产品中的锌等微量元素一般都是化学合成物,如硫酸锌等,而食物中的锌则是天然物质,多数存在于蛋白质内,构成酶等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便于吸收,也不容易过量。
慎挑各种“强化食品”
除了加碘盐、铁酱油这两种强推的食品,市场上还存在很多强化食品,比如高钙饼干、高钙奶粉,维生素C饮料、高碘蛋、含铁饼干等。
鲍善芬说,“一个小孩如果喝了奶粉,吃了饼干,喝了补铁口服液,又吃了点酱油,单看每个食品可能铁含量不超标,这些食品加在一起呢?这种没有任何监管的过度强化和滥用,将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而这些后果将由谁来承担?”
在西方国家,政府以及食品企业都会对强化食品进行一个健康标识,使老百姓在选购中不但拥有“知情权”,也会进行更健康的选择。比如美国规定,凡是每个包装中含铁量达到或者超过30毫克,都必须在包装上标注警告用语,提醒家长注意。
据了解,强化食品是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当时联合国卫生组织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发现亚非拉一些贫穷的国家极端缺乏一些营养素,比如铁、维生素之类,就搞了强化食品。“西方国家通常是采用膳食来对营养进行平衡,而不是通过食品强化,因为这些强化剂含有化学成分。”所以学习啦小编建议,对微量元素的缺乏可以用饮食来补充。
据相关的调查得知,目前多数的父母们为孩子补充微量元量缺少理性,常言说的好“药补不如食补”,若是父母们滥补微量元素,还可造成孩子微量元素在体内的代谢失衡,越补越缺,反而影响孩子的健康,但愿父母们都能够多考虑,不要擅自的做决定!
如何给孩子补充微量元素
上一篇:婴儿奶粉微量元素标准
下一篇:神奇微量元素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