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秋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
现在已经处于深秋了,天气也慢慢变得越来越冷了,人们的活跃性也会随之降低。那么,这时该如何注重好养生呢?接下来便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阅读以下内容吧!
中医秋季养生小常识
收气
气指的是呼吸之气,如果有气喘或咳嗽,则是肺气不收不降的表现。肺气不收有两种原因:一是受了外邪,肺气受到寒气逼迫就要上逆来抵抗,这时不能单纯收肺气,需要先发散外寒,常用药有麻黄汤、桂枝汤等;第二个原因是肺气本身不降,这时一般没有感冒发烧等症状,身体也没有酸、懒等不适,可以将枇杷叶、杏仁、浙贝各10克用水煎服,有降肺平喘之效。
收神
神气不收可能会出现心烦、失眠等症状。中医认为心藏神,但心要藏好神,必须和肾相交,否则心神就会漂浮而难以入睡,严重时会伴有心烦。给心神不收者推荐一个《内经》中的方子——半夏秫米汤,该方只有半夏、高粱米两味药,可以各取20克,用水煎服,煎煮半小时以上即可服用,能够安神化痰。如果伴有心烦,可以服栀子豉汤,即栀子、豆豉各10克用水煎服,能够清心除烦。
收精
精如果不收,就可能表现为遗精、遗尿。为什么会这样?那时因为我们肾的收藏功能正在下降。如果患者没有出现舌苔厚腻、口苦、小便黄赤等湿热下注的症状,那就应该要考虑怎么去补肾固精了。遗精者可取桑螵蛸10克煮水服,遗尿者可取益智仁10克煮水服,二者分别有固精缩尿之功。除此之外,还可艾灸关元穴(肚脐直下三寸),每次10分钟,每日1次,也可以起到固肾敛精的作用。
收涎
中医将唾液中比较清稀的部分称作“涎”,它具有润泽口腔的作用,并有助于食品的吞咽和消化。《内经》中说:“五脏化液……脾为涎”,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涎液能润泽口腔但不溢出口外;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出现流口水等症状。想“收涎”需要先健脾,小儿流口水可用白术、茯苓、冰糖各10克,共研为末,放入瓷碗中,加水100毫升,入锅蒸30分钟,取药汁分3次服;成人流口水可用白术、益智仁、茯苓各10克水煎服,有健脾收湿之效。
收汗
很多人有汗出的异常,有人白天出汗,有人夜间出汗,还有人头部出汗。一般来说,白天出汗的属于阳虚不固,可以将黄芪、生牡蛎、山茱萸三味药煎水服;夜间出汗多属阴虚不敛,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来缓解;头部出汗多是体内有郁滞,建议找医生具体辨证分析。
收液
液指的是肠液,肠液不收则表现为腹泻,腹泻又可以导致体液的丢失。秋季是腹泻的高发期,经常腹泻者,建议用赤石脂30克、苍术10克用水煎服;还可用手围绕肚脐做逆时针揉腹,有健脾涩肠的功效。
中医秋季养生小方法
1、秋冬季养生饮食
秋季初来,但夏季的暑气还在延续,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忌冷,忌热。在秋季,适宜多吃猕猴桃、梨、菠萝、苹果、白萝卜、冬瓜、莲子、百合等以养肺阴的食物,同时,可以多喝些淡茶、果汁、菜汤、豆浆、牛奶、粥类等饮品,这都能够使身体得到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2、秋季着衣养生
“春捂秋冻”告诉我们立秋之后,昼夜温差会加大,适当着衣尤其重要。但也不能天气稍一冷,就穿上厚衣服,这样对我们的身体无好处。要“适度”地增加衣服,稍感凉,但又不觉得寒冷是最佳养生着衣,但老年人和孩子还是要注意保温保暖。
3、秋冬季起居养生
秋季最佳的起居时间是晚上十点之前入睡,早晨五六点钟起床,因为适当早起可以使血栓的形成减少,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一定作用。同时,秋高气爽,这正是调节睡眠、作息规律的好时机。
懂得秋季养生,让你过得有滋有味!
看了中医秋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的人还看:
2.秋天吃什么最去火
中医秋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
上一篇:中老年人在秋天吃什么补品好
下一篇:小学生秋季养生知识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