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pH值病因及健康价值
尿液酸碱度介绍
尿的酸碱度(PH)为尿常规主要检查指标之一。
英文缩写:pH
正 常 值 :5.0~7.0(H+浓度10~0.1μmol/L)
尿液一般情况下为偏酸性液体,一般用表示溶液酸碱性的pH方法表达,小于7为酸性,等于7为中性,大于7为碱性。
临床意义:尿液的酸碱度变化主要来源于人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的成分。如果常食用荤素杂食,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后可产生硫酸盐或磷酸盐等酸性物质,经由肾脏排出后可使得尿液呈酸性;尿路结石时,以尿酸盐和胱氨酸所形成结石多见于酸性尿中,酸中毒及服用氯化氨等酸性药物时,尿液多呈酸性。如果以素食为主者,植物中的有机酸在体内氧化后产生的酸性物质就较少,所以尿中排出的酸性物质就少,碱基增加而使尿液呈碱性。而以草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所形成的结石多出现于碱性尿中;膀胱炎、碱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泌尿道感染时尿液也多呈碱性;而放置时间过久的尿、浓血尿等均可使尿液呈碱性。
尿液酸碱度测定独立应用时往往无明显临床意义,一般常用来与其他项目结合综合判断病人病情变化和用于监测。
现在广泛使用的尿分析仪测得的pH结果只有5、5.5、6、6.5、7、7.5、8、9共八个梯级,而使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尿pH值可能有更加细致的划分。
尿常规pH值偏低的原因
青岛静康中医肾病医院医生介绍,尿常规体检PH值偏原因大体有一下几种:
1、糖尿病
糖尿病人内分泌紊乱,体液调节功能缺失,可能会导致尿常规PH值的偏低。
2、痛风
尿酸含量增多,是导致中风的直接原因。尿常规PH值低就是酸性较强的表现,反之,如果PH值比较高,则可能是尿液碱性太强。
3、酸中毒
内分泌科疾病,体内血液和组织中酸性物质的堆积,其本质是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上升、PH值下降。
4、慢性肾小球肾炎
尿异常几乎是慢性肾炎患者必有的现象,将会引发包括尿蛋白升高、尿比重增加、尿酸碱度异常等症状。
具体是那一种原因引起的,或者仅仅是由于不当饮食、不良习惯导致的临时性PH值偏低,应该进行更深一步的检查,确定原因。
尿液PH值变化的健康价值
青岛静康中医肾病医院医生介绍,酸碱平衡是人体内最基本的平衡,也是最重要的平衡。人体血液酸碱度必须保持弱碱性,即PH值在7.35-7.45之间,机体生理生化代谢的生命过程才能正常进行。在保持人体内环境PH值稳定的过程中肾脏通过分泌尿液排酸、排碱起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体内酸性物质过多时,血液向酸性偏离,肾脏将加快酸性代谢产物的排泄,如果长期如此,肾脏负担加重,将倒导致肾功能衰竭。所以患肾衰的病人越来越多,做透析及做肾移植的人也越来越多。
酸性体质乃百病之源,日本学者研究显示,血液PH值下降0.1,胰岛素的生物活性降低30%。胰岛素活性下降正是引起糖尿病、高血脂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环节。血液PH值下
降使体内大多数生物酶活性受到严重影响,正常新陈代谢无法进行,不仅仅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甚至会危机人体生命。临床上把血液检查PH值低于7.35称为酸中毒,需进行纠正。但大多酸性体质尚不表现出血液的酸性变化反应,其血液PH仍在7.35以上。然而组织细胞却已处于酸性环境之中,因为组织液、细胞内液已偏酸,细胞正常功能已受到影响和破坏。人体同时也表现出不同程度酸性体质症状。如神情倦怠、容易疲劳、动作迟缓、耐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便秘、咽干口臭;失眠、嗜睡、酸困、记忆力差、神经衰弱、急躁易怒、情绪不稳;免疫力下降、易感冒、头痛、腰酸腿痛、易过敏;血液粘性升高、血流不畅、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手脚寒冷。
同时测试尿液PH值还可以反观自己的近期饮食结构是否合理。营养学上根据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后代谢终产物的酸碱性,将食物分为成酸性食物和成碱性食物。食物对身体酸碱性的影响与食物本身PH值无关,如柠檬或杨桃这样的水果,吃起来酸味很强,但它们在人体消化吸收后的终产物却是碱性物质。所以它们仍然属于成碱性食物。成碱性食物主要含有较多的钾、钠、镁、锌等矿物元素的食物,消化吸收后,可产生碱性物质,调节体质为弱碱性。成碱性食物主要为新鲜的蔬菜水果和低热量的植物性食品。如柠檬、番茄、苹果、香蕉、柑桔、南瓜、草莓、大豆、豆腐、木耳、海带、红薯、新鲜玉米、茶叶等。成酸性食品主要含有磷、硫、氯等元素多的食物,进入人体消化吸收后容易产生各种酸性物质,磷酸、硫酸、盐酸,属于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包括大部分的动物性食物,肉、蛋、奶及海鲜类,大多数精制面粉、大米、糖、咖啡、碳酸饮料等。
尿常规pH值病因及健康价值
上一篇:尿液标本的种类及留取时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尿常规检查的项目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