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医概念>解毒>

有毒中药之雷丸

时间: 苑如16 分享

  雷丸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Polyporus mylittae Cook. et Mass. 的菌核。味苦,性寒,有小毒。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医家论药之雷丸

  “雷丸,其主杀三虫,白虫、寸白自出者,肠胃湿热甚也。逐毒气,胃中热邪气,恶风,汗出,皮中热结积者,肠胃邪热盛也,苦寒能除二经(手足阳明)湿热邪气,则上来诸证自除。作摩膏治小儿百病者,以小儿好食甘肥,肠胃类多湿热虫积,苦能杀虫除湿,咸寒能清热消积,故主之也。”(《本草经疏》)

  “雷丸,为竹之余气所结。缘清阴之气味而又能疏利,其于行气血之热,岂非良剂。第通用不无有伤元气也。悉此义则能善用此味矣。”(《本草述》)

  “雷丸,《千金》治小儿伤寒,不能服药,治方中恒用之,取其逐毒气之功也。”(《本经逢原》)

  雷丸的药理作用:

  1. 驱绦虫作用 对人感染有钩及无钩绦虫,犬绦虫均有驱虫作用。雷丸驱绦虫作用不是麻痹虫体,而是由于雷丸中的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致虫节破坏所致。

  2. 对蛔虫的作用 体外实验对猪蛔虫有效,但对蛔虫感染者无效。

  3. 抗阴道毛滴虫的作用 10%的雷丸煎剂,药液与培养基成1:1的浓度,5分钟后大部分虫体颗粒化变形,个别虫体仍有活动。

  4. 其他作用 雷丸对水蛭和蚯蚓有较显著的杀虫作用。

  实验表明:雷丸多糖对小鼠巴豆油耳炎症、大鼠琼脂性和酵母性关节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雷丸素对小鼠S180和W256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有毒雷丸的临床运用:

  1. 治疗绦虫病 雷丸制成粉剂,每次20g,以凉开水加糖少许调服。每日3次,连服3日。第4天服硫酸镁15~20g(不服亦可)。治疗20例,虫体多在第2~3日全部或分段排下,治疗后复查未见虫体,全部症状消失。〔江苏中医杂志 1956;(试刊号):25〕

  2. 治疗蛲虫病 雷丸3g,大黄10g,二丑10g,共研细末混匀,晨起空腹时用冷开水1次送服。小儿可按年龄递减。治疗188例,治愈186例,无效2例。

  一般在服药1~2日即可排虫,随之自觉症状消失。服药期间有13例出现短暂而轻微的腹痛。〔中级医刊 1960;(7):35〕

  3. 治疗钩虫病a. 雷丸(研极细末)60g,乳糖或葡萄糖适量。此为1日量,1次或分3次用开水调服。可连用2日。治疗11例,疗效肯定,无副作用,小孩可适当减量。〔上海中医药杂志 1956;(9):23〕

  b. 雷丸120g(研粉),均分为3包,每日1包。此为1个疗程之剂量。1个疗程结束后,检查大便,如有钩虫卵,可续服1个疗程。治疗20例,用药1个疗程获效者为85%。〔上海中医药杂志 1957;(5):22〕

  雷丸的方剂选用

  1. 治疗三虫:雷丸(炮)一两,芎藭一两。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匕,空腹煎粟米饮调下,日午、近晚各一服。(《圣济总录》雷丸散)

  2. 治疗风瘙皮肤瘾疹疼痛:雷丸、人参、苦参、牛膝(润、浸,切,焙)、白附子(炮)、防风(去叉)、白花蛇(润、浸,去皮、骨,炙)、甘草(炙、锉)各二两,丹参一两半。上九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圣济总录》雷丸散)

  3. 治疗牡痔生鼠乳疮:雷丸、鹤虱(炒)、白矾灰各一两,皂荚针灰、舶上硫磺(研)各半两。上五味,捣研为散,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以雄黄末为衣。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麝香温酒下。(《圣济总录》雷丸散)

  4. 治疗少小有热不汗:雷丸四两,粉半斤。捣和下筛,以粉儿身。(《备急千金要方》二物通汗散)

雷丸相关文章:

1.滋阴汤有哪些

2.补肝的中药方子

3.草药大全功效和作用

4.铁皮石斛的吃法与禁忌

5.哮喘食疗方法

6.鹤虱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有毒中药之雷丸

雷丸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Polyporus mylittae Cook. et Mass. 的菌核。味苦,性寒,有小毒。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医家论药之雷丸 雷丸,其主杀三虫,白虫、寸白自出者,肠胃湿热甚也。逐毒气,胃中热邪气,恶风,汗出,皮中热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有毒中药之鹤虱
    有毒中药之鹤虱

    南鹤虱。味苦、辛,性平。有毒。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医家论药之鹤虱 杀五脏虫,止疟及敷恶疮上。(《日华子本草》) 善

  • 有毒中草药之贯众
    有毒中草药之贯众

    贯众味苦,性凉。有小毒。入肝、胃经。功能: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医家论

  • 有毒中草药之罂粟壳
    有毒中草药之罂粟壳

    罂粟壳为罂粟科植物罂粟 Papaver somniferum L. 的干燥果壳。亦名御米壳(《医学启源》)、粟壳(《易简方》)、米壳等。味酸,性平。入肺、肾、大肠经。下面是

  • 有毒中草药之当归
    有毒中草药之当归

    当归为为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根。 亦名干归(《本经》)。味甘、辛,性温。入肝、心、脾经。有毒。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5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