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蒿的功效与作用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又叫黄蒿,是菊科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国内各省。为中国传统中草药。其有效成分—青蒿素在抗疟方面与传统的奎宁类抗疟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臭蒿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臭蒿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臭蒿的功效与作用
【拼音名】Chòu Hāo
【别名】牛尾蒿、海定蒿
【来源】
药材基源:为艾科植物臭蒿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lomiaea edulis (Franch.) Shih [Saussurea edulis Franch.;p Vladimiria Edulis (Franch.) Ling]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全草,阴干。
【原形态】臭蒿 一年生草本,高20-100cm。植株有浓烈臭味。根单一,垂直。茎直立,单生,稍粗壮,上部有腋生花序序枝,稍带紫红色。叶互生;有短叶柄或几无柄;茎下部与中产叶片长椭圆形,长6-12cm,宽2-4cm,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裂片长圆形,有锯齿,基部稍平展,半抱茎;上部叶与苞片叶渐小,一回栉齿状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壮大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4mm,于茎顶或分枝端排成必穗状花序,并再组成密集或狭窄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层,宽椭圆形,背面无毛或有腺毛,边缘宽膜质,紫褐色或深褐色;花序凸起,半球形;雌花3-8朵,花冠狭圆锥状或狭管状;两性花15-30朵,花冠管状,檐部紫红色,外面有腺点。瘦果长圆状倒卵形,纵纹稍明显。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400m的山坡、湖边草地、河谷、沙滩、田边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长1-5cm,直径0.2-1cm中空或有髓,表面绿黄色至浅黄棕色,具多条纵棱有残叶柄和花序的枝。叶卷曲皱缩,暗绿色至棕绿色,完整的叶为二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线状披针形。花序半球状,直径3-4mm,密集成复总状;总苞片3层,外层呈船形,膜质较宽,边缘褐色;花小,管状,紫质较宽,边缘褐色;花小,管状,紫红色或浅黄棕色。瘦果长圆形,长约1mm,棕褐色。体轻,质软。气特异,味苦,辣,微有清凉感。以色暗绿、叶多、花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类圆形或圆多角形,有10多个棱脊。表皮细胞1层皮细胞1层,扁平长方形、方形,或不规则形,排列整齐,切向延长,外侧和内侧细胞壁较厚,外被角质层。皮层较窄,由6-10多层江壁细胞组成,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则形,切向延长,在纵棱处厚角组织发达。内皮层明显,为1列类长方形、多边形或方形的细胞,切向延长,可见凯氏点。中柱鞘纤维束发达,呈半圆形或帽关,断续排列成环,每束由100多至200多个纤维组成,木化,纤维有的胞腔小,有的胞腔稍大。维管束外韧型,24-40(-43)多个,断续排列成环,在棱脊内方多维管束稍大,韧皮部狭窄,韧皮薄壁细胞开状不规则。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较宽,导管径几排列成数行至10数行,木化。木射线由1-2列薄壁细胞组成,靠近髓部有维管束鞘纤维束,髓细胞类圆形,微木化,有的髓细胞可见多数壁孔,近中心髓细胞的壁较薄。中心髓腔较大,较嫩的茎中心髓空小或无。
粉末特征:黄褐色。中柱鞘纤维多见,常为成束的断节,有两种,壁稍薄者,平面末端渐尖或稍钝圆,长327-1460m,直径15-25μm。另一种纤维壁厚,偶见,长10-844μm,直径3-9μm。花粉粒较多见,圆球形或近于形,极面观三裂圆形,直径26-28μm,萌发孔3,萌发沟3,外壁稍厚,表面有点状纹理,不明显,膜孔有的呈沫状突起。导管较多。主为肯绷纹孔,赤有梯纹,螺纹,直径8-28μm。茎表皮细胞表观呈长方形或长纹锤形,细胞中可见颗粒状物质,有的表皮细胞有气孔,为不定式苞片组织碎片,易见,淡黄色或淡紫红色,表皮细胞表观类长方形、长纹锤形或长状三角形。花瓣裂片表皮细胞少见,呈纺锤形、类方状多角形,壁明显增厚。腺毛较少见,主要存在于总苞先端,花瓣基部及叶上,总苞及叶上的腺毛多无明显的柄,头由2-4(-6)-8个细胞组成,腺头直径28-50μm,花瓣基部上的腺柄明显可见,2-6个细胞组成,排在两列。非遥毛,偶见,为本字毛。存在于叶下表皮,单细胞头柄为5-6个细胞组成,渐近基部细胞渐小,常存在于叶及苞片中,叶下表皮垂周壁波状弯曲。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湿热;消肿毒。主湿热黄疸;胆囊炎;痈肿毒疮;湿疹疥瘌;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6g。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摘录】《中华本草》
生境分布编辑
遍及全国;东半部省区分布在海拔1 500米以下地区,西北及西南省区分布在2 000-3 000米地区,西藏分布在3 650米地区;生境适应性强,东部、南部省区生长在路旁、荒地、山坡、林缘等处;其他省区还生长在草原、森林草原、干河谷、半荒漠及砾质坡地等,也见于盐渍化的土壤上,局部地区可成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广布于欧洲、亚洲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欧洲的中部、东部、南部及亚洲北部、中部、东部最多,向南延伸分布到地中海及非洲北部,亚洲南部、西南部各国;另外还从亚洲北部迁入北美洲、并广布于加拿大及美国。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西伯利亚地区。[2]
药用价值编辑
药理作用
黄花蒿
黄花蒿(6张)
含挥发油,并含青蒿素 (qing hau su C15H22O5) 、青蒿内脂I、II (arteannuin I, II) 、a-蒎烯、樟脑、按叶油素、青蒿酮等,此外还含黄酮类化合物;地上部分还含东茛菪内脂类化合物。青蒿素为倍半萜内脂化合物,为抗疟的主要有效成分,治各种类型疟疾,具速效、 低毒的优点,对恶性疟及脑疟尤佳。[2]
1.抗疟作用:黄花蒿乙醚提取中性部分和其稀醇浸膏对鼠疟、猴疟和人疟均呈显着抗疟作用。体内试验表明,黄花蒿素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杀灭作用,而对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前期无效。黄花蒿素具有快速抑制原虫成熟的作用。蒿甲醚乳剂的抗疟效果优于还原黄花蒿素琥珀酸钠水剂,是治疗凶险型疟疾的理想剂型。黄花蒿琥酯2.5、5、10、15mg/kg,2次/天,连续3天,皮肤外搽,治疗猴疟均有不同程度疗效。5、10mg/kg,2次/天,连续10天,皮肤外搽即可使猴疟转阴。加入适量促透氮酮,可提高抗疟作用。脱羰黄花蒿素和碳杂脱羰黄花蒿素对小鼠体内的伯氏疟原虫K173株的ED50和ED90分别为12.6mg/kg和25.8mg/kg。体外试验表明,黄花蒿素可明显抑制恶性疟原虫无性体的生长,有直接杀伤作用。黄花蒿素、蒿甲醚和氯喹对恶性疟原虫的IC50分别为75.2,29.4.和43.2nmol/L。黄花蒿素酯钠对恶性疟原虫6个分离株(包括抗氯喹株)有抑制作用。
2.抗菌作用:黄花蒿水煎液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结核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花蒿挥发油在0.25%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抑菌作用,在1%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黄花蒿素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黄花蒿酯钠对金葡萄、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卡他球菌,甲型和乙型副伤寒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黄花蒿中的谷甾醇和豆甾醇亦有抗病毒作用。
3.抗寄生虫作用:黄花蒿乙醚提取物、稀醇浸膏及黄花蒿素对鼠疟、猴疟、人疟均呈显着抗疟作用。体外培养提示,黄花蒿素对疟原虫有直接杀灭作用。电镜观察证明,黄花蒿素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无性体的膜相结构,首先作用于食物色膜、表膜和线粒体膜,其次是核膜和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体亦有影响。由于食物泡膜发生变化,阻断了疟原虫摄取营养的早期阶段,使疟原虫迅速发生氨基酸饥饿,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体外,使泡浆大量损失,内部结构瓦解而死亡。黄花蒿素对间日疟、恶性疟及抗氯喹地区恶性疟均有疗效高、退热及原虫转阴时间快的特点,尤其适于抢救凶险性疟疾,但复燃率高。此外,黄花蒿尚有抗血吸虫及钩端螺旋体作用。
4.解热作用:用蒸馏法制备的黄花蒿注射液,对百、白、破三联疫苗致热的家兔有明显的解热作用。黄花蒿与金银花组方,利用蒸馏法制备的青银注射液,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致热的家免,有比单味黄花蒿注射液更为显着的退热效果,其降温特点迅速而持久,优于柴胡和安痛定注射液对照组。金银花与黄花蒿有协同解热作用。 5.免疫作用:用小鼠足垫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兔疫特异玫瑰花试验和溶血空斑试验等4项免疫指标观察黄花蒿素的免疫作用,发现黄花蒿素对体液免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黄花蒿素、蒿甲醚有促进脾TS细胞增殖功能。肌肉注射蒿甲醚对Begle大外周血T、B、Tu及Tr淋巴细胞亦有明显抑制作用。亦明显降低正常小鼠血清IgG含量、增加脾脏重量。降低鸡红细胞致敏小鼠血清IgG含量。静脉注射黄花蒿素50-100mg/kg能显着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50.2-53.1%)和吞噬指数(1.58-1.91)。黄花蒿素还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细胞免疫作用。黄花蒿琥酯可促进Ts细胞增殖,抑制TE细胞产生,阻止白细胞介素及各种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6.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兔心灌注表明,黄花蒿素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静脉注射有降血压作用,但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认为主要系对心脏的直接抑制所改。静脉注射20mg/kg黄花蒿素可抗乌头碱所致兔心律失常。
7.其它作用:黄花蒿琥酯能显着缩短小鼠戊巴比妥睡眼时间。黄花蒿素对实验性矽肺有明显疗效。蒿甲醚对小鼠有辐射防护作用。
臭蒿功用主治
清热解疟,驱风止痒。治伤暑,疟疾。潮热,小儿惊风,热泻,恶疮疥癣。[3]
①《纲目》:"治小儿风寒惊热。"
②《现代实用中药》:"生叶汁:涂恶疮疥癣及毒虫咬伤。"[3]
③《南京民间药草》:"清热。"[3]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消疮肿,治蛇伤。"[3]
⑤《常用中草药手册》:"解热健胃,驱风止痒。"[3]
选方
黄花蒿
黄花蒿
①治结核潮热,盗汗,消化不良:黄花蒿二至四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3]
②治暑热发痧,胸闷腹痛:鲜黄花蒿嫩叶五钱至一两或种子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③治疟疾,间歇热:黄花蒿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3]
④治小儿热泻:黄花蒿、凤尾草、马齿苋各二钱。水煎服。(《江西草药》)[3]
⑤治流火(淋巴管炎):黄花蒿、牡荆叶各二两,威灵仙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3]
⑥治疥癣,皮肤湿痒:黄花蒿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3]
⑦治蛇咬伤:新鲜苦蒿一两,捣烂,外敷伤口。(《贵州民间方药集》)[3]
医药
《药典》。【仫佬药】埃弄:枝、叶、全草用于疟疾,骨蒸潮热,腹泻《桂药编》。【阿昌药】尊:治结核潮热疟疾《德宏药录》。【傣药】牙咩闷(德傣):全株治外伤《滇省志》。【藏药】堪那:地上部分治感冒发烧,疟疾,炭疽病《藏本草》。坎巴:全草治疮疡《中国藏药》。【侗药】Yaemt sup:全草主治大蛮(黄病),胎蛮(胎黄)《侗医学》。马仁累mal yaems sul:全草治鼻衄[51]。【白药】肝汗子:全株治肺结核潮热,疟疾,中暑,腹泻《滇省志》。干汉子:全草用于结核病潮热,疟疾,中暑腹泻,伤暑低热无汗《滇药录》。干汉子:全草主治肺结核潮热,疟疾,中暑,腹泻。【独龙药】谈不热:全株治外伤《滇省志》、《民族药志二》。【景颇药】差芒,穷布:全株治疟疾,发热身痛《滇省志》。 Qunbuz-vai:治结核潮热疟疾《德宏药录》。差芒,穷布:全草主治疟疾,发热身疼《民族药志二》。【僳僳药】雨夸奈:枝叶治疟疾,腰背痛《滇省志》。以夸耐:全草、枝叶治疟疾,腰背痛《滇药录》。义狂此:全草用于结核病潮热,疟疾,伤暑,低热无汗,灭蚊《怒江药》。以夸耐:枝、叶主治疟疾,腰背痛。【毛南药】沃硬:枝、叶、全草用于感冒,疟疾,骨蒸潮热,腹泻《桂药编》。沃硬:全草主治感冒发热,头痛,吐泻《民族药志二》。【苗药】颗别突:枝、叶、全草用于疥疮《桂药编》。Reib shed mongl (锐赊蒙),Vob haid(窝鼾),Shongd doud zhab(梭陡抓):全草治虚劳《苗医药》。黄色土因呈:地上部分用于伤暑,疟疾,低热《湘蓝考》。Vob haid ib(窝鼾衣):茎叶对冷热病有退热作用,对虚痨发热出汗有退热,止汗作用《苗药集》。颗别突:全草主治发热不退,疮疥《民族药志二》。【蒙药】( morinxiralji):全草主治肺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感冒咳嗽,白喉,扁桃体炎《民族药志二》。矛仁一希日一勒吉:治咽喉肿痛,肺热,齿龈红肿,瘿瘤《蒙植药志》。【纳西药】拍卡,玻卡:全株治疟疾,感冒《滇省志》、《民族药志二》。【怒江药】梳模:全株治感冒发烧,口干,中暑《滇省志》。梳模:地上部分主治感冒发烧,口干,中暑《民族药志二》。【畲药】青蒿:地上部分主治呃逆,感冒高热或低热不退《民族药志二》。【维药】括克阿曼,斯斯克阿曼:地上部分主治感冒发热,呕吐腹痛,低热潮汗,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民族药志二》。【瑶药】麻挨旺:全株治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皮肤瘙痒,疮疥,蛇咬伤口溃烂《滇省志》。马尿羞,美醉:枝、叶、全草用于疟疾,骨蒸潮热,腹泻,疥疮,皮肤瘙痒,蛇伤后溃烂《桂药编》。美醉,马尿羞,麻挨旺:全草主治感冒发热,肠炎腹泻,外治皮肤瘙痒,疮疥,蛇咬伤后伤口溃烂《民族药志二》。【彝药】巾桔:枝、叶、全草用于痢疾,发热头痛,痧症《桂药编》。巾桔:地上部分主治疟疾,痧病《民族药志二》。【壮药】爱美:全株治疟疾,骨蒸潮热,痧发,头痛《滇省志》。艾白虽,棵黑怀,青蒿,抓艾力:枝、叶、全草用于感冒,急性肠胃炎,痢疾,发热头痛,痧症,疟疾,骨蒸潮热,腹泻,毒蛇咬伤《桂药编》。爱白虽,棵希怀,爱兰,抓艾力,爱洗,爱美:地上部分主治疟疾,骨蒸潮热,痧病发热头痛,外治身痒;叶主治毒蛇咬伤《民族药志二》。【土家药】抱起克时( bao qi kei shi):全草治疮疡肿毒,青水疮,脓疱疮,痈疽,夏日受凉久不愈《土家药》。[1]
全草(青蒿):辛、苦,凉。清热凉血,截疟,退虚热,解暑。用于肺痨潮热,疟疾,伤暑低热,无汗,小儿惊风,泄泻,恶疮疥癣,灭蚊。 根:用于劳热,骨蒸,关节酸疼,大便下血。果实:甘,凉。清热明目,杀虫。[1]
看了“臭蒿的功效与作用”的人还看了:
1.蒿子的功效和作用
臭蒿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有关于牛筋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