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的功效与作用 常山的功效主治
常山,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的干燥根。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常山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常山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常山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名】常山 changshan
【别名】鸡骨常山、黄常山、恒山、树盘根。
【英文名】Dichroae Radix
【来源】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的根。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主根圆柱形,常弯曲。茎有明显的节。叶对生,叶片椭圆形、阔披针形或长圆倒卵形。圆锥聚伞花序伞房状,着生于枝顶或上部的叶腋,花淡蓝色,花萼管状,淡蓝色,花瓣5~6,蓝色,长圆披针形或卵形;雄蕊10~12枚,着生于花瓣基部,花药蓝色,长椭圆形,2室纵列,子房蓝色,半下位,长圆形,l室,胚珠多数,花柱4,柱头椭圆形。浆果圆形,蓝色,有宿存萼和花柱。花期6~7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四川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圆柱形,常弯曲扭转,或有分枝。表面棕黄色,具细纵纹,外皮易剥落,剥落处露出淡黄色木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横切面黄白色,射线类白色,呈放射状。无臭,味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辛。有毒。归肺经、肝经、心经。
【功效与作用】截疟、涌吐劫痰。属涌吐药。
【临床应用】用量5~9克,煎服。用治痰饮停聚,胸膈痞塞,疟疾。
【主要成分】含常山碱甲、常山碱乙和常山碱丙、常山次碱、喹唑酮、常山素A、常山素B和伞形花内酯等。总提取物对人工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和动物实验性疟原虫均有较好疗效。常山碱乙抗阿米巴原虫效力比依米丁大1倍。动物试验表明,常山碱甲、常山碱乙、常山碱丙能降低血压。
【使用禁忌】正气虚弱,久病体弱者忌服。
常山介绍
入药部位
干燥根。
性味
味苦、辛,性寒。
归经
归肺、肝、心经。
功效
涌吐痰涎,截疟。
主治
用于痰饮停聚,胸膈痞塞,疟疾。
相关配伍
治胸中多痰,头疼不欲食:常山四两,甘草半两。水七升,煮取三升,内半升蜜,服一升,不吐更服。无蜜亦可。(《肘后方》)
用法用量
5~9g。
禁忌
有催吐副作用,用量不宜过大;孕妇慎用。
炮制
一、采集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二、炮制方法
炒常山:取常山片,依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色变深。本品形如常山片,表面黄色。
生理特性
灌木,高1~2米;小视圆柱状或稍具四棱,无毛或被稀疏短柔毛,常呈紫红色。叶形状大小变异大,常椭圆形、倒卵形、椭圆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6~25厘米,宽2~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或粗齿,稀波状,两面绿色或一至两面紫色,无毛或仅叶脉被皱卷短柔毛,稀下面被长柔毛,侧脉每边8~10条,网脉稀疏;叶柄长1.5~5厘米,无毛或疏被毛。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有时叶腋有侧生花序,直径3~20厘米,花蓝色或白色;花蕾倒卵形,盛开时直径6~10毫米;花梗长3-5毫米;花萼倒圆锥形,4~6裂;裂片阔三角形,急尖,无毛或被毛;花瓣长圆状椭圆形,稍肉质,花后反折;雄蕊10~20枚,一半与花瓣对生,花丝线形,扁平,初与花瓣合生,后分离,花药椭圆形;花柱4(5~6),棒状,柱头长圆形,子房3/4下位。浆果直径3~7毫米,蓝色,干时黑色;种子长约1毫米,具网纹。花期2~4月,果期5~8月。
生长环境
产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于海拔200~2000米阴湿林中。印度、越南、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日本琉球群岛亦有分布。
鉴别
一、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呈圆柱形,常弯曲扭转,或有分枝,长9~15cm,直径0.5~2cm。表面棕黄色,具细纵纹,外皮易剥落,剥落处露出淡黄色木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横切面黄白色,射线类白色,呈放射状。气微,味苦。
饮片性状: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淡黄色,无外皮。切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质硬。气微,味苦。
二、药性鉴别
1、常山:生品劫痰涌吐力强,多用于胸中痰饮,癫狂等。
2、酒常山:酒制后作用缓和,毒性降低,多用于截疟。
相关论述
《纲目》:“常山、蜀漆有劫痰截疟之功,须在发散表邪及提出阳分之后。用之得宜,神效立见;用失其法,真气必伤。夫疟有六经疟,五脏疟,痰、湿、食积、瘴疫诸疟,须分阴阳虚实,不可一概论也。”
看了“常山的功效与作用”的人还看了:
3.中草药的功效大全